記者 陳佳慧 實習生 馬維佳
如果隨意拉住身邊路過的人問一問,會發現每個人心中的蘇州地標都各不相同。城市建設者眼中的地標,是摩登天空下的商業、產業建筑;游客眼中的地標,是名氣甲天下的園林山水、藏于靜謐之中的粉墻黛瓦;而蘇城居民眼中的地標,或許是一處公園、一座石橋,是浸染著特殊記憶的懷舊標記。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先生對文化溝通的解讀用于此處也合適。蘇州的地標凝聚著江南水鄉的深厚氣質與獨特內涵,也融合了活力、創新、發展的新型城市產業文明。因此,以時間為軸,鋪陳“最值得說道”的十大地標建筑,或許是最為合適的方式。

建成時間:春秋時期
作為蘇州古城建城的標志,相門是絕不可被忽略的地標。
這座隨著蘇州城一起誕生的城門曾被廣泛地稱為“匠門”。
歷史傳說中,吳王闔閭曾命干將、莫邪于此設爐鑄劍。對于蘇州人來說,將相門半包圍的“干將路”“莫邪路”是最熟悉的道路。它們如同兩把熠熠生輝的寶劍,在蘇州護城河畔蜿蜒,見證著絡繹不絕的車水馬龍。也有一說,在春秋時期,有大量吳國匠人在此聚居、煉劍。經過千百年歷史塵土地洗刷與變遷,“相門”這一稱呼由此而來。
陸廣微《吳地記》云:“匠門,又名干將門。水陸二路,今陸路廢。出海道,通大萊,沿松江,下滬瀆。”如今的相門不僅是一座氤氳著威嚴和古老氣質的城墻,更是許多年輕人對于姑蘇繁華、人間煙火的最初認知。它扎根于千年風云變幻,面向新舊交織的未來,不變的則是懷抱蘇州人民、守護蘇城山水的堅定意志。
“神物化龍去,猶留古匠門。”2013年,相門城墻內建起了一座蘇州古城墻博物館,集中展示了蘇州古城墻的歷史變遷和考古成果,為蘇州市民了解城墻歷史,觸摸蘇州記憶提供了一扇窗口。

建成時間:始建于601年
宋代文豪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而虎丘最具標志性的建筑,自然是那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虎丘塔。明代畫家沈周在《虎丘十二景圖冊》中繪就的虎丘塔,屹立在虎丘山巔。這樣的場景,如今依然是蘇州的歷史和旅游標志。
虎丘塔的兩大特點,一是古老,二就是傾斜。盡管有人將它比喻為“東方的比薩斜塔”,但虎丘塔的建成時間可要早上五百多年。
由于在建造時就存在地基局部沉降、設計構造不完善等問題,虎丘塔從元、明時期起就呈現出傾斜的趨勢,歷代修葺皆無濟于事。好在“雙套筒式結構”的虎丘塔“歷經七次戰火、地震、雷電而不倒”,成了蘇州真正的歷史性地標。1981年,古建筑專家采用鐵箍灌漿法來加固塔基,讓這座傾斜了一千余年的古塔保持住現在的狀態。
除了其外觀設計,虎丘塔內部也發掘出了譬如浮雕石函、鎏金鏤花楠木經箱、越窯青瓷蓮花碗、蓮花石龜等珍稀的文物珍寶。因此,作為江南最古老的大型磚塔,虎丘塔不僅見證了姑蘇城千百年來的世事變遷,其自身也成了研究中國古代建塔歷程和文物古跡的“活化石”。
近年來,蘇州一直大力推進虎丘綜合改造。2018年,蘇州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天堂蘇州 百園之城”的實施意見》,其中就包括了如今已經完成重建,能夠在湖中窺見虎丘塔倒影的虎丘塔影園。改造過程中,專業團隊對虎丘進行了高精度的數字化,通過打造高精度傾斜三維模型,對虎丘塔未來的保護、本體的測量和規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建成時間:1509年
都說“江南園林甲天下,天下園林甲江南”。談及蘇州的地標,又怎能不提園林。而蘇州眾多古典園林中名望最盛、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就是明正德四年建園以來,一直牢牢占據著蘇州文人雅客視線的拙政園。
“拙政”二字,起源于《閑居賦》。御史王獻臣官場失意,退隱家鄉蘇州,借大弘寺廢址挖地成池,抱以林木,并自比西晉潘岳:“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借“拙”自謙,以“拙”自嘲,頗有些巧意。
拙政園最大的特征之一,就在于以水為主,借水造景,園中水面大約占據了整體面積的60%。至于這背后的巧思,離不開它最早的設計者——明代著名山水畫家文徵明。作為吳門四家之一,文徵明的許多作品都以園林為主題,其中《拙政園三十一景圖》堪稱精品,成了后世研究拙政園的重要史料。除此之外,文徵明還著有《王氏拙政園記》《拙政園詠》,以詩、書、畫的形式展現了拙政園中的茂樹曲池,被冠以“三絕”之美譽。
晚清學者俞樾曾給它“名園拙政冠三吳”的評價,的確名副其實。

建成時間:2006年
許多人來蘇州旅游,是必定要去蘇州博物館的。2002年,85歲的貝聿銘決定接受蘇州博物館的設計邀請,并來到博物館舊址進行實地考察,歷經大半年,設計出了這一座集建筑藝術、吳地文化、文藝美學、地方考古等方面為一體的現代園林館舍,并巧妙地借助水面、石頭,與一墻之隔的拙政園、忠王府交會,形成了一張既獨特又和諧的圖景。
了解一座城市,務必要去當地的博物館走走,此話著實不假。蘇州博物館可以說是一棟跨越千百年時空的建筑,貝聿銘將“中而新,蘇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等設計理念貫徹在了蘇博的建設過程中。
作為一棟文脈主義建筑,蘇州博物館不僅為文物提供了棲身、呼吸的空間,更是將自身作為一個“雙面繡”展品呈現給來往的游人。有評價稱:“看看蘇博,你才知道什么叫傳統和現代的結合,什么叫中西合璧;你才知道建筑是凝固的詩篇,物化了的音符;你才知道什么叫匠心獨運,什么叫學貫中西。蘇州是中國的驕傲,貝老是蘇州的驕傲。”

建成時間:2007年
2007年10月,獨墅湖隧道建成通車,從此,由古城南部地區到工業園區獨墅湖彼岸的車程縮短到了6分鐘。
由西向東,從古城前往園區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先欣賞波光粼粼的開闊湖景,再鉆進水底的隧道,穿過獨墅湖。剛開通時,獨墅湖隧道還是限時開放,直到2014年,它才實現了24小時通行。獨墅湖隧道為人所樂道的,還有敞開段放置的“全景長卷式石浮雕”。“全景長卷式石浮雕”的總雕塑面積為900多平方米,浮雕圖案整體采用夸張裝飾、寫實并列等藝術手法,多層次、多畫面地刻畫了園區的特色場景。
由于連接著古城區和園區,如今,服役了15年的獨墅湖隧道無可避免地日漸擁堵。但波光粼粼的湖水和萬家燈火的夜景,不僅治愈了無數困在汽車里煩躁的人們,也見證了獨墅湖邊一個個夢想的啟航。

建成時間:2007年
對于蘇州人來說,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是金雞湖畔矚目的“鳥巢”,是沿著月光碼頭一路漫步過來的目的地,是周末約上三五好友看電影、看音樂劇的文化場所。這座占地近13.8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地標,盤踞在金雞湖畔,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尤其夜幕降臨,它綻放出繽紛的光華,為金雞湖的風景和園區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風采。
作為蘇州文化藝術領域重要的形象窗口,蘇州文化藝術中心一直牢牢占據著園區,乃至蘇州的藝術高地。對于在生活中始終將精神文化追求放在重要地位的蘇州人而言,吃飽喝好固然重要,精神熏陶也必不可少。而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的存在,可以說是將蘇州人從小到大的藝術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想要走進藝術,熏陶文化氣質,這里一定是不二選擇。

改造時間:2010年
許多來到蘇州游玩的旅客,抵達蘇州站后的第一眼,就被這棟極具蘇式美學的火車站所俘獲,頗有些“一眼萬年”的意味在。至此,一座水墨姑蘇城就從這座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開始,緩緩展開它的絢麗長卷。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火車站,可并非所有城市都能將火車站打造成一座獨一無二的城市地標。其中最大的特性,自然是獨具匠心的設計理念。蘇州火車站于1906年建成,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鐵路站點之一。之后,它幾經擴建、改建,直到最新一輪現代化改造,設計團隊秉持著“蘇而新”的建筑理念,將蘇州古城的美學特色和火車站的功能性結合了起來。
如今的蘇州火車站,建筑外部以菱形為基本元素,6萬平方米的屋面也被分解為11米寬、8米高的菱形組合單元,形成了極具古城肌理的宏偉建筑。建筑內部則參考了傳統蘇式庭院的風格,營造出蘊含著古典韻味的內部候車空間。
火車站南廣場上,面對車站背對平門的9米范仲淹銅像,也在向來到蘇州的人們展示著蘇州的文脈之氣。

建成時間:2015年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說:“誠品會來蘇州,我把它看作是一個好因緣。”
對于自古書香味濃郁的蘇州來說,誠品不僅僅提供了一個閱讀空間,每年在誠品舉辦的展覽、藝術分享、脫口秀、閱讀會也給蘇州人和游客們帶來了從閱讀衍生出的文化體驗。
在這棟四層的建筑內,你甚至可以優哉游哉地待上一天。走進誠品大門,一段標志性的高18米、寬6米的72級大臺階映入眼簾,語言和文字的力量透過這段階梯得以傳遞給往來的讀者。繼續往里走,不同圈層的讀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小朋友的游樂區域、文藝青年的閱讀天堂、情侶的約會圣地等等。誠品空間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陳列美好的公共生活空間,販賣的是一種關于生活的質感。
在這里,書山有路勤為徑;在這里,你無須“狼吞虎咽”,只消慢慢逛,或翻一翻有意思的書籍,或買一件看著滿心歡喜的小擺件,或點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就能自然而然地享受著閱讀生活帶來的儀式感。

啟用時間:2016年
宏大的東方之門,是當代蘇州人熟悉的另一扇“新城門”。作為超高層建筑,它的外形設計正是一扇門,三條優美的拋物線勾勒出這扇門的形狀,并通過這扇門,向人們展示門洞后面,屬于金雞湖和園區的風采。
東方之門背靠星海廣場,面朝金雞湖,與摩天輪、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誠品書店遙遙相望,和蘇州中心、環球188一起,共同構建了蘇州工業園區的CBD黃金地段。
如果要縮小范圍,在園區選擇一個經典地標,十個蘇州人中恐怕有八個都會選擇東方之門。如今它已不僅僅是一座囊括了商場、酒店、豪宅、公寓、寫字樓等多元化功能的綜合性地標,更是蘇州的城市名片。這是一扇現代版的姑蘇水陸城門,巍然矗立在姑蘇古城和園區新城之間。通過這扇門,擁有千年傳統文化底蘊的姑蘇古城得以打開探索世界的新門戶,而世界的目光也通過這扇門抵達蘇州。

建成時間:2020年
2020年6月16日,位于蘇州工業園區湖東CBD商務區核心區域的蘇州國際金融中心正式竣工驗收。早在2018年,這棟占地22000平方米、高達450米的超高層建筑,就已經被世界高層建筑與都市人居學會授予了“江蘇省第一高樓”的官方認證牌。
蘇州是一座以水聞名,依水而居的城市。水是蘇州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蘇州“水路并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中的有機生命體。蘇州國際金融中心的設計理念也扎根于“水”元素,取“鯉魚躍龍門”之意,結合大樓面朝金雞湖的方位,頗有些“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壯闊感。
俄國著名劇作家果戈理說:“當詩歌和傳說都緘默的時候,只有建筑在說話。”這棟高聳入云的大廈,是對其獨特位置和城市背景的直接回應,是蘇州文化、歷史和身份的現代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