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程子 攝影 于逸帆

北碼頭,曾經的民居如今變成了飯店

貝家祠堂的牌坊煥然一新

對許多市民來說,大公園依然是離家最近的休閑之地

粉墻黛瓦的棗市街
對個人來說,生活中地標的變化,是生命軌跡的變化。如童年的周末,最愛在園林里捉迷藏;讀書的年齡,需要在圖書館里埋頭閱讀;工作后,最好的放松是去“鳥巢”看話劇或者去東方之門下喝杯咖啡。
對于城市來說,“生命軌跡”的變化,則直接體現在地標的增減。如東方之門和國金中心的拔地而起,又如時尚李公堤在金雞湖上“浮現”。
更加日常一些的改變,在于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許多地標,是我們每天經過的城市風景,又或許是隱藏在街頭巷尾的歷史遺跡。繁華閶門邊的北碼頭,簡樸的民居變身成為雅致的餐館;曾經只是普通街巷的平江路,成為游客紛至沓來的,傳統與休閑并存的歷史文化街區;人民路邊的蘇綸場,原先是船只停靠、貨物往來的碼頭,如今已經是夜間霓虹閃爍、飯店林立的時尚商業街。
以上,是蘇州城的滄桑巨變,也是蘇州人不斷與時俱進的最佳寫照。當我們定睛看著這些跨越時光的對比照,或許會感慨這些繁華如夢一般,但內心深處,我們也篤定且了然,它們皆是一步步、一寸寸打造出的歸屬感、自豪感和城市力量。

觀前街的地下通道演變成軌交重要樞紐

寒山寺千年鐘聲仍在耳畔回響

李公堤從漁塘變成了商業中心

南門路更加整潔寬敞

如今從萬年橋下駛過的唯有游船

蘇綸碼頭已成為開闊的主干道

現如今,石路聚龍橋躋身打卡之地

夜晚的學士街熱鬧非凡

星港街上的東方之門,已成為城市的標志

幼時常走的平江路,如今游船緩緩駛過

園區湖東第一個樓盤東湖大郡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