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顏鳳儀
如果說蘇州園林是蘇式生活的縮影,那么與園林相輔相成的明式家具便是蘇式生活的符號。每一把明式椅都匯聚了蘇作之精巧、江南之雅致,擁有其獨特的“靈魂”。拙政園的四時風雅、滄浪亭的筆墨文賦、耦園的趣味活潑、留園的曲徑通幽……都與一把把明式椅有異曲同工之妙。
近日,“待無恙 君再來 訪蘇州 探江南”第二季活動——跟著書單尋找園林文脈暨尋訪園林文脈征集活動啟動儀式在書香蘇州館拉開帷幕。中華老字號蘇州明仕閣的蘇作傳承人史志曄展示了自己精心復制的十把明式椅,講述其構建和韻味中傳遞出的園林氣息和精神內涵,去對應、詮釋蘇州十座園林的“性格”,為現場觀眾提供了一場耳目一新的園林文化盛宴。
現場,史志曄從明式椅的線條、造型、結構、布局等方面,娓娓道來其與園林對應的理由。
扇面形南官帽椅典雅而又俊逸,頗有儒士之風,對應留園。留園布局之美,是蘇州諸園之最。泉石之勝、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都像一位江南的讀書人。
四出頭官帽椅則有流暢的線條,顯出堅毅、厚重、有擔當的猛士底色,對應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靈魂。而在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弘揚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豎欞式扶手椅精細雅潔,如文人般溫情脈脈,對應耦園。耦園,是一座屬于愛情的園林,所有的建筑一一對應,陰陽有分,暗合夫妻雙人長長久久。

每一把明式椅都擁有其獨特的“靈魂”

十把明式椅、十座園林交相輝映,意趣橫生,彰顯出蘇州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蘊
彎欞圍子玫瑰椅如大家閨秀般端莊、溫柔,對應環秀山莊。走入環秀山莊,便身在萬山中。這是清代名工戈裕良的神品,也是古典園林疊山藝術的最后巔峰。
高靠背南官帽椅張弛有度,極具江南文人之風,對應退思園。退思園,是中國唯一貼水而筑的園林,進有進一步的歡喜,退有退一步的安逸。
圈椅是謙謙君子,溫潤而內斂,對應拙政園。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園林,也是集大成者,有蘇州人的君子風范,吳儂軟語的溫潤,還有園林的輕柔。
打洼線霸王棖方凳又被稱作“囧子凳”,小而有味,充滿現代趣意,對應網師園。網師園是幾大名園中最小的,但小園至極,恰是小,才有妙。
玫瑰椅則如小家碧玉般娟秀沉靜,對應藝圃。藝圃,是蘇州園林里最接地氣的。熱鬧屬于其他園林,藝圃自有它的恬靜平淡。
禪椅如禪修之人,安詳而通透,對應獅子林。獅子林是一個禪意的園林,處處有著安詳的平常心。
有束腰帶托泥圈椅威儀有范,有王之氣,對應虎丘。虎丘有吳王的傳說,有試劍石,有兵圣孫武的遺跡,是吳地充滿王氣的地方。
在史志曄心目中,每把明式椅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性格,每座園林都有自己的精神與氣質,十把明式椅、十座園林交相輝映,意趣橫生,彰顯出蘇州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蘊。
蘇州園林中的明式紅木家具,造型線條簡潔利落、工整柔和、樸素大方、古趣淡雅,都具有明代特點和地方風格,也被稱為“蘇作家具”,堪稱為傳統家具中的佼佼者。史志曄認為,當代蘇州園林與生活藝術息息相關,在園林陳設的家具中,最優秀的上品,莫過于明式家具。
史志曄是百年中華老字號明仕閣的第五代傳承人。而在明仕閣百年的傳承脈絡中,制作明式家具是一條綿長而深遠的主線。明清以來,數百年的時光里,幾代史家人把明式椅的經典款式鉆研得透徹,傳承到史志曄手里,以十把兼具傳統與現代、獨具蘇州特色的明式椅在圈子里聞名。
一把明式椅反映了明式家具的用、制、雅,更應景的是蘇州園林的文人生活和藝術靈魂。
值得一提的是,史志曄復制的這十把“有靈魂”的明式椅,被蘇州的城市文化地標——蘇博選中并入藏。這十把椅子的入藏,豐富了蘇博家具藏品的種類和數量,也填補了蘇博藏品的空白。“每一把椅子都是被精心設計,一點點地打磨、塑造的。我希望能讓明式家具走進更多人的視野,進一步弘揚明式家具承載的園林文化。”史志曄說。
“蘇州園林是實用、審美、象征三者合一的。每一座園林的每一個元素都帶給人美的享受,但是每一座園林中蘊含的精神追求,又具有象征意義。”人文沙龍的主持人、蘇州日報報業集團文旅體融媒中心總監韓光浩說。
此次“尋找園林文脈”人文沙龍中,蘇州市留園管理處(蘇州市園林檔案館)副主任、副館長沈麗萍,以“寒碧朱蛻記華年”為題,分享了《寒碧山莊劉氏自鈐印譜》的出版歷程;蘇州市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宣傳信息科科長鄭其婷,帶著觀眾一起探尋影響中國的虎丘,讓公眾從多維度了解園林,重新認識蘇州“最江南”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