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通訊員 周珊
周六一大早,彩香花園小區居民陳阿姨趕到社區,自我介紹道:“我是來參加社區組織的協商會的,我們小區最近改造,社區每周組織一次協商會,讓我們來表達改造意愿。”原來,彩香花園小區今年被納入姑蘇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為了更加有效地推進項目進展,彩香二村南社區黨委主動做起改造聯絡人,聯系相關單位黨員和居民黨員骨干等10人組建“樂享改造+”共治黨組織,每周六組織居民代表、施工方等召開協商議事會,收集居民反饋的意見建議,對接施工單位,做好后續跟蹤,真正讓居民參與改造全過程。
近年來,金閶街道黨工委始終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充分發揮“1+10+N”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組織觸角作用,強化共治黨組織的政治引導力、服務推動力和治理行動力。截至目前,除“樂享改造+”共治黨組織以外,金閶街道共成立共治黨組織36個,充分整合社區海棠先鋒、居民骨干、物業及共建單位的資源優勢,讓共治黨組織建在家門口,服務暖民心。
閶門是蘇州古城門之一,附近的背街小巷縱橫交錯、歷史悠久,但部分街巷也存在著墻面斑駁脫落、違章停車、亂堆亂放等現象,影響了姑蘇古城風貌。
今年,金閶街道計劃按照“一核、兩區、四岸、群星”的規劃對閶門片進行凈美街巷打造,但打造初期遇到了一些小難題,如部門之間的溝通存在時間差、與居民之間未能形成良好互動等,影響了凈美街巷的開展進度。
閶門社區黨委主動出擊,聯絡相關部門、街道城管、大隊、環衛、社區黨員工作者、居民黨員骨干等成立了“閶門護衛”共治黨組織,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和居民代表召開協商會,以項目清單的形式對各方的任務需求進行每周公示,同時帶領轄區居民、流動人員共同參與、共同維護,提亮轄區環境,打造“最美河駁岸”,充分調動起轄區居民的自治能力,推動“凈美街巷”項目有效推進。



黨建項目結對子,走出發展新路子。今年以來,金閶街道積極探索項目型共治黨組織建設,主動搭臺子、建機制,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改造升級、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中,共建立共治黨組織7個,黨建引領推進項目提速增效,讓協商共治和組織共建融合發力,實現指揮有力、功能互補、協同推進,推動轄區項目跑出共治“加速度”。
位于中街路社區旁的馬大箓巷,文化底蘊深厚,街巷中有和平里書場、華府等多達7處古宅,有歷史典故的古井、古樹更是不可勝數,是一條承載著姑蘇記憶的古街巷。在保護修繕的同時,亟須充分挖掘巷內的名人典故和歷史遺跡,做好江南文化與街巷文化的傳承與活化。
借助古城保護、城市更新的契機,中街路社區黨委依托社區海棠先鋒,聯合馬大箓巷黨員居民骨干、保潔、城管等成立了“中街之聲”共治黨組織,充分調動巷內居民自治力量,挖掘街巷內古建古宅中的歷史遺存和文化底蘊,通過聲音、光影和鏡像等現代技術進行展示,打造出如“海棠百寶箱”和“亮燈計劃”等一系列為民便民項目,讓馬大箓巷改造提升成為“記憶街巷”。
街巷是古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街巷文化傳承是保護古城、發展城市的關鍵一環。近期,金閶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古城保護提升,以街巷共治黨組織建設凝聚轄區的資源優勢和治理能力,根據街巷區塊對轄區內230余條街巷進行劃分,目前共成立了6個以古城保護為核心的共治黨組織,以“自治、共治、群治”的新模式健全古城街巷治理新機制,喚醒千年姑蘇古城的生機活力。
干將西路1381號是一個無物業老舊小區,位于干將西路與西環路的交接地帶,包含5幢居民樓和2幢商用樓,人員往來復雜、流動性強。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無物業管理弊端凸顯,因無人管理存在的防疫漏洞,成為小區居民的一塊心病。
為此,1381號居民王阿姨主動申請在做好社區防疫物資分發工作之余,承擔起1381號門崗值班巡查、宣傳勸導、登記訪客信息等工作。與此同時,她還將居住在1381號的黨員、居民骨干、志愿者等18人組建成一支“干將西路1381號”共治黨組織,輪流擔負門崗值守任務。之后,1381號的居民骨干、離退休人員等紛紛響應加入,1381號“防疫紅色堡壘”中涌動出一股先鋒力量。
近年來,金閶街道黨工委積極調動無物業小區中的居民骨干、商戶企業等社會力量,發揮先鋒帶頭效能。同時,組織觸角全面延伸,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把黨小組建在樓棟中,通過設立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織密形成“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海棠先鋒”黨建組織體系,把服務治理“觸角”延伸到“神經末梢”,在小區環境衛生、文化建設、政策宣傳等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共同構建起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