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靜,袁 鶴*,高振江,李 凱,王亮明,劉 燕,胡 雪,郭春輝
(1.包頭市農牧科學技術研究所,內蒙古 包頭 014013;2.包頭市東河區農牧局,內蒙古 包頭 014013)
甜椒,學名[L.(syn.L.) var.Bailey.],茄科辣椒屬雙子葉植物,是辣椒的一個變種,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近年來,辣椒產業迅速發展,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10萬hm以上,總產量達6 400萬t。內蒙古甜椒生產發展迅速,種植面積迅速增加,栽培面積6 700 hm左右,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隨著辣椒產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外在辣椒種業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大果型甜椒類型的市場幾乎被跨國種子公司壟斷;因此,急需加強種質資源的創新和此類品種的選育,以滿足市場需求。包頭市農牧科學技術研究所立足市場,選育出包椒3號,其綜合性狀表現較好。
包椒3號是甜椒雜交F代新品種。母本221是包頭市農牧科學技術研究所經過多年定向系選而成的骨干自交系,該自交系株型緊湊,生長勢旺盛,綜合抗病性較好,抗逆性強,連續坐果率高,果形長燈籠形,果色為綠色,果皮中厚,中熟,父本220是包頭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經過多年定向系選而成的骨干自交系,該自交系中早熟,株型整齊緊湊,果形長燈籠形,果皮厚、有光澤,果色為黃綠色,抗病性強。
2012年組配雜交組合并進行配合力測試,2013年在包頭市農牧科學技術研究所試驗田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4—2015年在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不同地區開展多點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受到廣大農戶的一致認可。2020年6月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辣椒(2020)150597,適宜在內蒙古包頭地區春夏季節種植。
2.1.1 品比試驗
2013年在包頭市農牧科學技術研究所溫室中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采用高壟覆膜膜下滴灌種植,隨機區組排列,每壟為1個小區,面積為9.6 m,株距35 cm,行距110 cm,3次重復,對照為忠椒10號和鹿椒19。結果表明(表1),包椒3號平均667 m前期產量為1 447.8 kg,比CK增產11.09%,比CK增產8.16%;平均667 m總產量為4 919.6 kg,比CK增產7.67%,比CK增產8.80%。

表1 包椒3號品種比較試驗產量結果
2.1.2 區域試驗
2014年在包頭、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保護地進行區域試驗。采用高壟覆膜膜下滴灌種植,隨機區組排列,每壟為1個小區,面積為10 m,株距35 cm,行距110 cm,3次重復,以鹿椒19為對照。結果表明(表2):3個區域試驗下,包椒3號的平均667 m產量為4 884.2 kg,比對照增產5.72%。

表2 包椒3號區域試驗產量結果
2.1.3 生產試驗
2015年在包頭、巴彥淖爾、鄂爾多斯進行生產試驗,各個示范點均為保護地栽培,共計3.3 hm,以鹿椒19為對照。結果表明(表3):3個試驗區包椒3號平均667 m產量為4 820.8 kg,比對照增產5.05%。

表3 包椒3號年生產試驗產量結果
2015年分別在巴彥淖爾、包頭、鄂爾多斯生產基地進行田間抗病性調查鑒定,采取五點取樣法,調查發病情況,并進行發病程度評價。結果表明,包椒3號田間對病毒病和疫病的抗性均優于對照。
包椒3號是雜交F代甜椒,株高78~86 cm,株幅69~75 cm,株型緊湊,生長勢強,葉片長卵圓形、始花著生在第10~11節,果實長燈籠形、橫徑12~14 cm、縱徑5~7 cm,果皮厚0.42 cm,果面光滑,果色為綠色,坐果能力強,果實大小均勻,平均單果質量128 g,中早熟,耐熱性較強,綜合抗病性較強。維生素C含量896 mg/kg。
包椒3號適宜在內蒙古包頭地區春夏季節種植,對栽培技術無特殊要求。按當地中熟品種適時播種育苗,苗齡50~60 d,6~7葉1心壯苗時定植。定植前每667 m施腐熟農家肥5 000~6 000 kg、過磷酸鈣40~60 kg、磷酸二銨30 kg。按株距40 cm,行距50~70 cm,每667 m栽2 800~3 200株。坐果后要及時追肥,追肥應結合P、K肥分期多次使用,建議每采摘2次,追肥1次。依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適時灌水,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采收防止墜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