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沐

在莫斯科的塔甘卡地鐵站附近,有一棟看似普通的黃色居民樓,這棟樓的側面有個綠色的大門,門上有個醒目的紅五星。這個大門在居民樓的一角,不是很起眼,但在這個大門里面的地下,卻藏著一個絕密設施——42號地堡。
42號地堡是蘇聯時期的地下核掩體,離克里姆林宮僅3公里的距離。這座堡壘深入地下65米,建造得十分堅固。
1962年,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蘇軍做好了對美國核反擊的準備,并對42號地堡進行了測試。當時美蘇之間的核大戰可謂一觸即發。
42號地堡于1950年開始動工修建,并于1956年完工。蘇聯建造42號地堡的目的,是在莫斯科萬一受到核攻擊的時候,為蘇聯高層和軍方提供暫時的庇護所,以便他們能夠在這里繼續生活和指揮戰爭。
這個秘密地堡的設計任務由莫斯科地下鐵道設計局承擔,而在施工的技術任務書上,承建項目卻寫為“塔甘卡環線地鐵站降壓變電站”。
這個項目是絕對保密的,而且建筑工人定期輪替,施工工作也都是在夜間進行,挖出的土石及所需的建筑材料都是通過塔甘卡地鐵站的隧道運輸,所以,從地面上根本發現不了這項秘密工程,即便是施工隊本身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建造的是什么工程。
42號地堡的施工任務極為復雜,在地堡內部不但安裝有通風系統、通信系統和完善的生命支持系統,還儲藏有大量食品、飲用水和燃料,這樣,在核戰爆發的情況下,這些物資可供幾千人在地堡內堅持很多天。
然而,隨著人類武器的破壞力不斷增強,到20世紀70年代,即便當年固若金湯的42號地堡也無法再抵御先進武器的精準打擊。同時,由于年代久遠,各種系統也逐漸老化。
如今,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42號地堡終于被解密,其中一部分被改造成冷戰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曾經的絕密軍事堡壘,已變成供人參觀的景點了。
由于42號地堡深入地下65米,因此,要想進入地堡,需要乘坐升降機,或者走長長的樓梯下去。
42號地堡雖然已經成了博物館,但對外開放的也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設施和區域還是禁止參觀的。雖然大都廢棄,但復雜的內部通道仍然充滿危險,因此游客必須聽從工作人員和導游的指引游覽。
整個地堡的面積大約7000平方米,共分為4個區域,從地堡模型上看,就是4條平行的隧道。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儲存物資,有的提供生命支持系統。如今供游客參觀的是指揮中心區域。
進入地堡之后,走在長長的隧道里,神秘感油然而生。隧道的墻體是厚厚的防爆金屬板,上面是穹頂,走在里面,不時還能聽見上面地鐵列車隆隆駛過的聲音。
地堡內供游客參觀的有指揮中心、斯大林的辦公室、會議室等。
42號地堡雖然也叫斯大林地堡,但它在1956年才完工,而斯大林1953年就去世了,所以他本人根本沒使用過這間辦公室。現在房間仍然按照斯大林風格布置,里面擺放著一張黑色的長沙發,辦公桌后面還有斯大林的蠟像。
在隔壁的會議室里,有一張約10米長的大會議桌,是蘇聯高層開會討論作戰方案的地方。
地堡內最值得參觀的是指揮中心的展室,陳列著一些戰機模型,如蘇聯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的仿真模型。
展室的另一端,有兩臺操作控制設備,上面有發射原子彈的核按鈕。當然,這兩臺設備都是核控制臺的模擬裝置,專為游客制作的,真正的核控制臺依然是軍事機密,不對外展出。
在這里,工作人員會允許兩名游客坐到控制臺前,向×國模擬發射一枚核導彈,以便讓游客感受核威懾的緊張感。
這個項目太受歡迎,有兩個游客迅速跑過去,戴上蘇聯的軍帽,一本正經地坐在發射臺前,等待著發射口令。隨著工作人員的口令發出,核發射按鈕被按下,大屏幕上出現了一枚洲際導彈,攜帶著核彈頭,飛向地球的另一端,然后落在一個熙熙攘攘的城市里。
巨大的灰色蘑菇云從空中升起,城市里的建筑、人群、車輛等瞬間被吞噬,整個城市成為一片廢墟,無數的生命瞬間蒸發,這場面真是可怕。
看完核爆炸的場面,心情還未平復,又跟著導游走進另一個展室。這里擺滿了冷戰時期的物件,如老式的發報機、打字機、地圖、軍服和武器殘骸等。
參觀完指揮中心,繼續跟著導游走進隧道。正走著,隧道里的燈光忽然不停地閃爍起來,刺耳的警報聲也隨之響起,大家一時間愣住了,這時候大喇叭里傳來緊急命令:
“警告!莫斯科正在遭受核武器攻擊!
“各部門迅速到避難點集合!”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有人發出了驚叫聲,有人想要奔向出口,卻不知道出口在哪里。這時候,隧道盡頭的大門開了,博物館工作人員帶著笑意的聲音傳過來:“大家別害怕,我們并沒有遭到核攻擊,剛才只是模擬演習而已。”
原來是一場虛驚,大家長出一口氣。原來這是模擬戰時廣播播報指令,是博物館為游客設計的一個游戲體驗。
對于酷愛刺激的游戲迷來說,42號地堡的確是個有趣的地方。
在受了一番刺激和驚嚇之后,參觀者們此時剛好走到餐廳,自然要平息一下緊張的情緒。隧道盡頭是一間蘇聯風格的餐廳,不但地上鋪著紅五星地毯,穹頂上也有一顆碩大的紅五星。據說這里每年都會舉辦主題舞會,甚至還有人在這里舉行生日派對。總之,這個曾經絕密的核掩體堡壘,如今已經成了人們懷舊和娛樂的場所。
(摘自微信公眾號“環行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