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老年大學教務處、重慶市老年大學文旅分校
終身教育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石,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老年教育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有力舉措,基于全國老年教育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要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變化的學習需求和愿望,就要創新老年大學辦學模式,突破學校圍墻限制,打通學校與校外教育資源阻隔的壁壘,讓優質老年教育資源走出校門,流動起來,到老年人需要的地方去辦學。

近年來,重慶市老年大學通過新增課程、科學管理、升級設備加快擴容增加學位供給,通過全面加強政治建設和穩步推進教學改革提升辦學質量,積極嘗試聲樂、攝影類研學活動,獲得學員一致好評,持續強化對社區教學點、特色專業共建基地和分校的指導,為文旅分校在仙女山、黃水等避暑勝地開辦暑期“季候?!碧峁椭啻氩⑴e探索多校區、多教學點、多分校辦學模式,取得良好成效。重慶市老年大學把學校優質老年教育資源輸送到社區、街道、區縣、分校和避暑區域,加強市內區域資源整合、校校聯合、資源共享,有力推動了重慶市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尤其是文旅分校在避暑勝地開設“季候校”的舉措,是一次老年大學辦學模式的大膽創新和“學養教游一體化”的積極探索。本文將從“季候校”辦學的需求背景、模式亮點和前景展望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山蘊渝水,水聚巴山,擁有“山水之城 美麗之地”名片的重慶,有著大山大水的地理格局、植被豐茂的生態環境、精彩多樣的人文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森林康養資源,也呈現出“夏長酷熱多伏旱”的氣候特點,暑熱氣候從6月一直持續到10月底。避暑旅游自古有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閑暇時間增多,人們對避暑旅游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最高氣溫能達43.5℃的7、8月份,重慶城區居民紛紛到周邊涼爽高山避暑,黃水國家森林公園、仙女山、茶山竹海等清涼避暑景區成為主要選擇。每年夏季,60余萬本地避暑人群中,55歲以上老人占比達到25.7%。
本地避暑具有季節性和重復性,是重慶大部分老年人群夏季的固定選擇。相比于年輕人根據工作特點安排的周末避暑、短休假避暑和根據孩子放假時間和學段特點安排的多樣性親子避暑來說,老年人的避暑具有時間周期較長和區域相對固定的特點。盡管重慶避暑區域多山多水,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涼爽氣候,山林濕地、江河湖瀑眾多,民俗風情、節慶活動豐富,但每年為期2~3個月的重復長期避暑,如果缺乏文化內涵的植入,單一的避暑納涼難以可持續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來,重慶老年教育發展迅速,市老年大學、山城、渝北、大足、萬州等老年大學各具特色,但整體仍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突出問題,優質老年教育主要集中在主城區域和發展較好的區縣城區。避暑勝地多在高山小鎮,附近老年大學不僅距離遙遠,而且氣候炎熱,暑期也不辦學,不能滿足避暑老人的學習需求。
在重慶市老年大學的一項調研中顯示:16000余人次注冊學員中,就有61.22%的人有避暑需求和習慣,其中有62.08%的人避暑地點選擇市內高山林區,同行人員也多以同齡的愛人和朋友為主。很多學員表示希望學校能在避暑地區開設暑期短訓,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讓避暑生活更有內涵。
為了發展重慶老年教育,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17年即印發了《關于老年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老年大學要從固定校址向多校區、“季候?!鞭D變。支持城市老年教育機構在適合避暑的地區建設老年人暑期體驗學習基地。
創辦“季候?!笔菢嫿ā叭巳私詫W、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根據重慶暑熱氣候特點和森林康養資源優勢、充分考慮到“候鳥式”老年人的學習需求而提出的一種創新辦學模式,極具山城特色,有助于老年大學打破圍墻壁壘,融通各方資源,把老年大學辦到老年人需要的地方去。
重慶市老年大學文旅分校于2019年5月批準成立,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藝員管理培訓中心承辦,是發揮全市文化旅游系統老同志文化藝術專業集中優勢的平臺。學校堅持“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秉承“明德至善,康樂有為”的校訓精神,堅持政治引領,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加強規范化、現代化建設,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廳等現代教學硬件設施。組建了專業性強、素質高、體系完備的教師隊伍,聘請了市文化旅游委系統專職演員、編導等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和市老年大學專職教師任教,開設了傳統文化與旅游、普通話與朗誦、旅游英語、手機攝影、古箏、中國工筆畫、服裝裁剪制作、素描彩鉛、時裝風采表演等課程,惠及學員近5000余人次,深受社會好評,是重慶市老年教育領域一支獨具特色的“輕騎兵”。

為落實“季候?!鞭k學要求,文旅分校在市文化旅游委“走出去”辦學思路的指導和市老年大學豐富辦學經驗的支持下,于2019年和2021年暑期,在避暑勝地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和仙女山鎮舉辦了4期累計80余天的公益教學,為2500余名學員提供了太極、聲樂、書畫、中醫推拿保健等高品質專業課程,以教促文,以文塑旅,文旅融合,讓優質老年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成為重慶老年教育史上的一次創舉,也是新時代老年大學實現學習、康養、教育、旅游一體化的有效探索。
1.強領導,重協調。成立以市文化旅游委分管領導任組長,文旅分校工作班子、合作場地負責人為主體的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活動統籌協調,整合多方資源,依托市老年大學優質課程、優秀師資和豐富辦學經驗,落實教師選聘、課程設置、招生宣傳、教學管理、安全防控等措施,為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深調研,細方案。由市文化旅游委分管領導帶隊,多次赴黃水、仙女山實地調研,協調落實場地、后勤保障和聯動機制,綜合考量交通、教學條件。文旅分校工作人員也多次赴市老年大學學習,了解培訓設備、課程設置等情況。根據學校教學條件和暑假活動安排,優化教學方案,細化安全防控、教學管理、后勤服務保障等具體工作方案,為暑期教學打好基礎。
3.抓宣傳,營氛圍。一是開發網絡報名系統。為做好招生宣傳,文旅分校專門開發了微信報名系統,兩天左右即名額爆滿,并登記了后補學員,順利完成招生工作。二是組織開展開班儀式。邀請相關領導和負責人參加開班儀式,進一步強調了活動目的和意義,增強了與學員的溝通,凸顯了活動的公益屬性。三是注重媒體溝通。兩次活動宣傳得到重慶電視臺、文體娛樂頻道、《重慶日報》、上游新聞、重慶“七一”網、華龍網、重慶文藝網、武隆區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報道,活動效果佳,社會反響好。
4.優課程,嚴管理。嚴選優良師資,并根據調研需求設置課程;在教室張貼課表和班級學員名單,方便學員上課,便于教學管理;進行課后滿意度調查,做好教學全過程質量管理。
5.明職責,保安全。一是強化意識形態安全。每期均召開任課老師工作例會,強調教學要求和注意事項,并與教師簽訂協議,明確工作紀律,確保意識形態安全。二是強化課堂管理。每堂課安排1名工作人員為班主任,隨堂服務,學員憑學員證上課,對學員出勤、教師上課內容進行嚴格管理,第一時間處置突發問題。三是強化安全職責。為每一名授課教師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與學員簽訂安全責任書,加強與當地醫院合作,合理規避活動風險,整個活動無安全事故發生。四是加強后勤保障。重慶藝員管理培訓中心專題研究部署,落實1名班子成員牽頭負責,在工作經費、人員調配、車輛保障、物資采購等方面大力支持、通力合作,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1.辦學模式新穎,公益屬性凸顯。重慶市老年大學文旅分校采取“走出去”的辦學模式,充分整合資源,以點帶面,讓優質老年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既促進了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拓展了高山氣候康養內涵,豐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又創新了老年大學辦學思路和模式,積累了“季候校”辦學經驗。4期教學活動完全免費,不向學員收取任何費用,書畫班使用的耗材(紙、筆、墨)均免費向學員提供,凸顯了為人民辦實事的公益屬性。
2.教學方法有效,教學管理規范。授課教師精心備課,堅持“少而精、穩步走”的原則,注重循序漸進,讓學員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用得上。學員通過錄音、攝像等方式記錄學習內容,以便課后練習,并通過微信群傳遞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文旅分校工作人員常駐教學點,開展全過程精細化管理,確保了教學質量。
3.學員報名踴躍,學習滿意度高。4次暑期教學面向社會公開報名,不設報名門檻,學位供不應求?;顒咏Y束后,開展滿意度問卷調查,學員對文旅分校為群眾辦實事、為老年人辦好事非常認可,回收的661份學員滿意度問卷中對課程安排、上課形式和教學服務評價非常滿意的占比80%以上,滿意的占比近20%,愿意下次繼續參與學習的占比達100%。結課后,收到多封學員撰寫的感謝信,群眾口碑非常好。
4.文旅融合發展,社會反響熱烈。送優質老年教育資源進景區,既滿足了避暑旅游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豐富了高山氣候康養內涵,提升了景區吸引力,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是促進文化旅游和老年教育融合發展的有益探索。學員覆蓋面廣,既有市內退休的老同志、當地老百姓,也有市外避暑游客。通過群眾口口相傳和媒體廣泛宣傳,形成以點帶面、多點輻射的宣傳效應,活動熱度和效果超出預期。
重慶市老年大學文旅分?!白叱鋈ァ痹诒苁顒俚亻_設暑期“季候?!保瑸楸苁畹貐^老年人群送上了優質老年教育資源,創新了老年大學辦學模式,辦出了特色和亮點,但也存在諸多需要完善的問題。
一是聯席機制建立有難度?!白叱鋈ァ鞭k學,需要打破各方資源壁壘,與景區所在區縣相關單位統籌協調場地、教學設施設備、宣傳平臺、綜治保安、醫療服務等工作,綜合協調難度較大。二是辦學經費保障有壓力。教學全部為公益免費,教師薪資、設施設備、教學耗材等各方耗費全為市文化旅游委撥款支持,經費壓力較大。三是供需矛盾突出,安全有隱患。教學服務對象為老年學員,課程人數較多,安全管理壓力巨大;旁聽學員超過教室容量,對教學質量有一定影響;招生名額供不應求,解釋工作難度較大。四是工作人員配備不充足。暑期教學期間,文旅分校9名職工全員全程管理,長期出差不能調休,無法照顧家庭,自身也難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工作壓力非常大。
目前,重慶市委老干部局和市文化旅游委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重慶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方案》,將探討“季候校”開設思路作為2022年度績效考核專項目標的重要任務之一,重慶市老年大學與文旅分校開展多輪走訪座談和問卷調研,全面總結4期暑期公益教學經驗,梳理“季候?!鞭k學的模式、亮點和困難,為后期“季候?!遍_展夯實了基礎。
下一步,重慶市老年大學將結合全市老年教育發展規劃和要求,積極推廣和參與“季候校”辦學,協同促進重慶市“季候校”聯席機制的成立,推進普惠范圍內的收費教學試點,融通多方資源,開展聯合辦學,緩解人員、經費和管理壓力,齊心協力促進“季候?!卑l展。
今后,重慶市老年大學將不斷探索新時代老年大學學習、康養、教育、旅游一體化途徑,讓優質老年教育流動起來,將老年大學辦到老年人需要的每一個地方,為創新發展老年教育貢獻“重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