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說個冷知識:截至上周一,小米在整個2022年上半年只發布了一款手機——小米Civi 1S。誰都能看出來,小米手機上半年在產品布局上有明顯收縮的態勢。雖然去年年底發布的小米12系列從周期來看還是主要面向今年的春季檔,雖然也都知道子品牌Redmi發布的新品在上半年也起到了市場承接作用。但6個月只發一臺手機,不管怎么說都是非常罕見的。
米粉都知道,小米肯定是在“憋一個大的”。終于,在吊足了大家幾個月胃口之后,“大的”來了——小米12S系列。
這次,小米12S系列一共有三款產品:小米12S、小米12S Pro和小米12S Ultra。
其中,小米12S Pro和此前的小米12 Pro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加入了LEICA標,外觀方面沒太多可談的。而小米12S定位就是小屏旗艦,在年初的小米12上,小米提出了黃金尺寸的概念,69.9mm的機身寬度,還沒到70mm,在同屏幕尺寸機型中做到了最窄。小米12S繼續沿用了6.28英寸微曲屏設計,機身長、寬、厚度和小米12完全一致。
單拿起這部小米12S,感覺可能就是,“這手機是挺小巧的”,但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是小米11、iPhone 13 Pro Max這類6.8英寸的機型,相信會對小尺寸的單手使用體驗,有著更明顯的差別感受,“原來小尺寸是這種感覺,一手掌握,小拇指和大拇指都輕松多了”。
小尺寸的小米12S正反兩面對稱的弧度,加上極窄的機身寬度,手掌貼合度很高,對刷抖音、微博、微信這類豎屏操作體驗來說,它是相當舒適的。
但坦白說,小米12S的三圍是控制住了,182g重量卻談不上極致輕薄。這就涉及小屏手機的平衡了,6.1英寸的三星S22電池容量3700mAh,重量167g;iPhone 13重量173g,電池容量3227mAh。
小米12S的電池容量達到了4500mAh,比小米12S Pro只少了100mAh,同時它還塞入了2600mm2的VC均熱板。顯然,在機身重量和電池續航的天平上,小米12S稍稍偏向了右邊。
再加上小米12S全系搭載了高通陣營最強的驍龍8+移動平臺,4nm工藝制程從三星換到了臺積電,CPU整體功耗降低33%,GPU功耗降低30%,按照官方數據小米12S對比小米12續航提升15%,擁有比小米12S Pro更長的續航時間。
實測下來,在滿電狀態下,半小時《王者榮耀》、半小時抖音、1小時B站視頻,剩余電量還有80%。這樣的續航表現可以說是相當堅挺了,正常使用,一天到一天半沒問題。
而小米12S Ultra則擁有一個碩大的多攝鏡頭模組,但大底傳感器帶來的后置鏡頭模組體積增加的問題依然是不可忽視的。實測下來,它的相機模組部分厚度達到了14.26mm(含屏幕水凝膜)。為此,小米12S Ultra在機身、矩形外圍、鏡頭模組上做了三段式的銜接和過渡。好處是削弱了圓形鏡頭矩陣的突兀感,同時外圍的矩形窗口設計又跟上一代小米11 Ultra有了一個設計上的傳承和呼應。
更大的鏡頭模組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必須對機身做減重。12S Ultra新的素皮材料有點類似于荔枝紋,比陶瓷更輕,手感也比一般的素皮更粗糲。好處是更耐刮、耐磨,也能防止手汗這樣的液體長期對素皮腐蝕之后帶來的脫皮問題。
機身配重這次顯然也是經過了調整,小米11 Ultra頭重腳輕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機身減重10g左右(重量為225g),加上更平衡的配重,讓12S Ultra明顯比上一代感覺輕便了一些。

小米12S

小米12S Ultra

小米12S Pro
至于內在變化,相信不少人最關心的還是性能。這次小米12S系列首發了驍龍8+移動平臺。
以小米12S Pro為例,實測安兔兔得分1115428,Geekbench 5單核得分1320,多核4210,再次刷新了上限。作為對比,此前的驍龍8以及天璣9000平臺機型的得分一般都在100萬左右,那些主打性能的游戲手機也在105萬上下。比較突出的還是GPU成績,小米12S Pro的得分為48萬+,相比驍龍8平臺提升超過4萬分,在游戲方面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
為此,我也使用3D Mark進行了測試:Wild Life得分10351,平均幀率62.9fps,和此前的驍龍8+工程機比較接近,在誤差范圍內。讓我覺得比較驚喜的是在極限壓力測試環節(持續20分鐘高負載運行),小米12S Pro的最佳得分為2794,就連最低循環分數也達到了2413,穩定性高達86.4%。而且在整個測試周期中,小米12S Pro都保持了比較接近的分數,幾乎沒有因為溫度升高而降頻。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顯然和小米12S Pro的2900㎡超大面積散熱VC是分不開的,再加上驍龍8+使用了臺積電的4nm制程工藝,在提升主頻的同時,也改良了功耗水平。如此一來,壓力也來到了天璣9000+這邊。
顯然,小米12S Pro在跑分環節很好地馴服了驍龍8+,不光跑分高,還能長時間穩定輸出。光看理論肯定不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游戲實測環節,來看看它的實際體驗到底如何。

小米12S Pro跑分成績


游戲測試,以往我們一般都是使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原神三件套,不過鑒于驍龍8+已經足夠強了,前兩個滿幀數據在這里就不多說了,直接來看小米12S Pro在原神上的表現。
在測試中,我開啟了最高畫質,將幀率設置為60PFS進行游戲。為了避免切換界面造成的掉幀,主要游戲過程為跑圖以及野外戰斗等,盡可能模擬正常的游戲過程。
經過半小時實測,打開Perfdog的測試結果時我有點驚喜:這是第一次出現60FPS的測試結果,以前測評的機型再強也要差零點幾,說夸張點這是一個堪稱“里程碑”的成績。
仔細觀察CPU運行情況就可以看到,小米12S Pro在玩原神時,3顆大核維持在1.6GHz工作,X2超大核則一直以1.6GHz~2.2GHz頻率穩定輸出,既沒有火力全開,又盡可能地保證了性能釋放,后期也沒有出現降頻的問題。
因為各核心都沒有全力輸出,CPU的平均利用率為32.5%,小米12S Pro的功耗約為5.9W,和驍龍8平臺機型相比,下降了約30%,功耗過高的問題已經得到很好的改善。
小米12S Pro配備了超大面積散熱VC,結合良好的性能釋放策略,讓手機的性能釋放可以更加愜意。
在半小時原神測試之后,機身背部溫度最高處為46.4℃,正面為48℃,而小米12S Ultra還擁有散熱性能更強的葉脈冷泵散熱系統,成績會更好一些。而且你要知道,這可是在最高畫質下的原神表現,顯然,驍龍8+這次真的是“涼了”,而且這是在保證持續高幀率輸出的情況下的成績。小米12S系列作為驍龍8+的正式首發機型,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小米再優化幾個月,應該還會有更好的表現。



除了驍龍8+,小米12S系列這次還全系加入了徠卡專業影像系統。小米12S/12S Pro使用了同款主攝IMX707,只是副攝有所區別。小米12S為500萬像素長焦+1300萬像素超廣的搭配,小米12S Pro則使用了兩顆5000萬像素分別作為人像和超廣角鏡頭,至于小米12S Ultra,更是直接上了一英寸的IMX989大底傳感器,將堆料進行到極致。
這次小米12S系列和徠卡展開了深入合作,帶來了徠卡經典和徠卡生動兩種畫質風格。這一點和濾鏡完全不同,是來自小米和徠卡聯合進行的底層調校,不用進行任何設置就可以直接拍攝。畫質一改之前小米手機在成像色彩風格上趨于平淡,缺乏辨識度的印象。
在徠卡的加持下,畫面影調風格增色不少。能夠呈現出色澤通透、清晰銳利的畫質,如同奶油一般化開的濃郁色彩更是讓人過目不忘。比如在呈現這種經典的徠卡紅場景時,就能展現出物體表面那種油潤、細膩,同時又富有光澤的觀感。
特別是小米12S Ultra,面對多種冷暖色彩的銜接,夾雜著明暗光線的復雜場景時,依然能夠帶來穩定精確,同時又自然迷人的色彩還原能力。比如雨天環境下,地面的積水反射出來的霓虹燈的微弱色彩,就如同油畫顏料層層涂抹上去的一般,有種“打翻了顏料桶”的感覺。
難得的是,這種準確自然的色彩呈現能力并不會對環境光線有過高的要求。或者說,徠卡本身就能夠在光線和色彩之間找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即便是在一些暗光場景下,小米12S Ultra都能夠帶來良好的明暗細節處理。徠卡的標志性影調風格在凸顯出雨天、燈光的環境對比的同時,又利用了這種影像風格呈現,讓照片的整體氛圍感大幅提升。
事實上,我更喜歡這次小米12S帶來的徠卡黑白濾鏡。眾所周知,黑白同樣也是徠卡的標志性色彩。利用黑白的獨特影調風格,小米12S Ultra排除了畫面中的冗余色彩信息干擾,將觀眾的視覺中心引導到畫面中每一位人物生動的表情上。借助徠卡黑白色本身的高對比度和類似黑白膠片的顆粒感,讓整個樣片增色不少。
這就是徠卡色彩的魔力,它絕不僅僅是套了一層濾鏡那么簡單。所謂的徠卡“德味兒”其實是諸如發色、對比度、色調、色溫、飽和度、高光陰影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效果,它本身的影調風格其實是百年徠卡在鏡頭、膠片、CMOS和色彩調校能力的經驗、技術的體現。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得到這樣的德味兒影像,不再需要購買一臺昂貴的徠卡相機,也無需繁瑣的后期流程,只需要跟普通的手機一樣按下快門即可。更有趣的是,徠卡本身偏人文、敘述和紀實的影像風格,也天然適合手機這種平常隨身攜帶的拍攝設備。
說完徠卡色彩,小米12S Ultra另一個重點就是IMX989主攝表現了。先來驗證這次大家最關心的那個問題:小米12S Ultra究竟有沒有完全利用上這顆1英寸的大底?
查看小米12S Ultra的主攝圖片EXIF信息可以看到,其主攝的物理焦距為8.7mm左右。簡單按照1英寸CMOS的2.7的轉換系數來推算,其理論的等效焦距大致為23.49mm。主攝樣片中的水印信息顯示,其主攝的等效焦距恰好也是23mm,與推算的理論值基本吻合,這證明小米12S Ultra的確是名副其實的1英寸大底。
更大的感光尺寸帶來的第一個紅利,就是給小米12S Ultra帶來了更強的暗光畫質。進光量的大幅提升,讓小米12S Ultra在夜間場景下不用借助當前主流的夜景算法也能獲得足夠優異的畫質。以iPhone 13 Pro為參照,在這種偏極限的暗光場景下,iPhone自動觸發了夜景模式,通過更長的曝光時間和多幀合成算法,提升了畫面的亮度和細節表現。
相比之下,擁有大底優勢的小米12S Ultra則更加“簡單粗暴”:直接采用“物理”的方式去獲得更高的畫面亮度和暗部細節。兩款手機在觀感上有直觀的差異:iPhone 13 Pro相對明亮一些,但小米12S Ultra對比度更高,畫面的明暗關系更突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將樣張放大觀看,可以發現小米12S Ultra的暗部細節表現竟然還稍強一點。對于高光部分的抑制,12S Ultra同樣也有優勢。
也就是說,小米12S Ultra在普通模式下的直出樣張直接干掉了iPhone 13 Pro的夜景模式!并且由于沒有了夜景算法“干擾”,12S Ultra的夜景畫面更加自然通透,也更符合肉眼的實際觀感。是的,小米比iPhone更真實了。
當然,大底+徠卡色彩影響下的小米12S Ultra主攝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首先就是從主攝的角度來看,23mm的IMX989還是“太廣了”。即便是開啟了自動矯正之后,畫面邊緣的畸變也比一般的主攝要明顯一些。從上面的樣張中也可以明顯看到,畫面的暗角也明顯可見。
與此同時,在夜間暗光場景面對一些直射光源的時候,小米12S Ultra也伴隨出現了跟iPhone類似的“鬼影”。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還是跟小米12S Ultra的光路設計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外層鏡頭保護玻璃)。
小米這次用了鏡片涂墨、鍍膜等多重手段有效改善了手機抗眩光表現。實際體驗來看,這些手段對于一些點光源的光線溢出、大面積光斑的出現都有顯著的改善。但對于鬼影的控制能力,還有待提升。
總的來看,小米12S系列距離上一代小米12系列雖然只隔了半年,加了一個S,但是從我這幾天的測評體驗來看,驍龍8+的性能表現足夠讓人滿意,并且足夠冷靜;再加上原汁原味的徠卡影像系統,在這兩大主要體驗上幾乎可以說是得到了成倍的提升。其實小米的數字系列一直都被稱為“水桶機”,這次的小米12S系列,在解決了功耗這一老大難問題之后,可以說就沒有什么短板了。
其中,小米12S作為一款小屏旗艦,它針對的不是性能黨,也不是專攻影像的超大杯,而是更注重日常體驗的用戶。旗艦該有的日常體驗它都能提供,續航上的升級,更是一種穩,徠卡味更是一種額外驚喜。作為一個“小屏黨”,我對小米12S的看法,是它完全撐得起小屏旗艦之名。再加上目前市面上可選的小屏旗艦并不多,它甚至可以說是目前的唯一選擇。
而小米12S Pro的尺寸更大,自然可以迎合多數用戶的需求。再加上這款手機擁有更大面積的散熱VC,在性能釋放上可以更加輕松,游戲黨選它總沒錯。而且,在小米12S Pro上,還擁有完整的徠卡大師鏡頭包,挑選了黑白、旋焦和柔焦三款經典徠卡鏡頭,通過AI學習并且進行數字化建模,通過軟件模擬光學鏡頭的物理質感,最終呈現在樣張中,這一點,對于喜歡拍人像的人來說極為實用。
至于小米12S Ultra,顯然是一款適合喜歡拍照用戶選擇的手機。因為1英寸的傳感器尺寸應該已經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手機CMOS的“天花板”了,畢竟在現有的手機設備形態下,要想繼續拓展傳感器的尺寸已經難于登天。再加上小米和徠卡的精心調校,成像效果也是極為能打的。
顯然,這三款手機特點十分突出,針對不同用戶都提供了可選項,最后一句話總結:小屏黨可以選擇小米12S,性能和影像能力都完全在線,而且價格也會更低一些;而小米12S Pro則擁有較大的屏幕,而且在體驗上也會更完整,特別是徠卡大師鏡頭包,很適合喜歡拍人的用戶,而且幾乎沒有學習成本,人人都能出大片;至于小米12S Ultra,就是給那些看重影像能力的用戶了,它的軟硬件都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