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欽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交大校園,共同慶祝大家的順利畢業。首先,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表示衷心的祝賀!向一路幫助你們成長的老師和家長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家不僅收獲了知識和能力,也經歷了淬煉和成長,更加具有責任心和擔當意識。特別是過去的一年,大家都親歷了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戰,也見證了國家在遭受嚴重沖擊之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了人民滿意、世界矚目、載入史冊的成績。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立足我們偉大的國家,我們比以往更有理由堅定自信,更有底氣自立自強。在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之際,你們順利完成學業,走向廣闊的人生舞臺,可以說既學有所成,也大有可為,既生逢其時,更重任在肩。
同學們,責任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你們入學第一課的主題是“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畢業遠航之際,希望你們牢記“走出交大,就要勇擔使命”。使命是人生航行的方向指引和動力源泉,也是能無懼風浪的壓艙之石。希望你們勇擔報效祖國的使命,成為有使命感的交大人。
第一,勇擔使命就要敢為人先,做追求卓越的領跑者。
敢闖才能勝,愛拼才會贏。擔得起使命,就要有開拓進取、挑戰高峰的非凡勇氣。要培養前瞻性的思維并付諸行動,錨定目標、不懈攀登,在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中,引領行業和時代的發展。
我校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1989屆校友曾毓群就是一位追求卓越的領跑者。曾毓群畢業后,在技術崗位刻苦鉆研十年,歷練了出色的專業能力,成長為公司最年輕的工程總監。隨后,他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動力,先后兩次創業,2011年在自己的家鄉,成立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致力于生產安全、高效、高性價比的動力電池,在能量密度、電池壽命、快速充電等方面不斷攻克難題,取得重要突破,逐步成為行業的全球領頭羊。談到公司的創新使命,曾毓群說:“在本行業中把工作做到世界第一,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曾毓群取得卓著的成就,離不開他以科技挑戰未來、科技改變世界的理想信念,更離不開他敢為人先、勇爭第一的“領跑”精神。
敢為常人所不敢為,方能為常人所不能為。事業成功的取得,往往在于對舒適現狀的“不安分”、對階段成績的“不滿足”。當今時代,我們國家的很多行業都亟需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轉變,希望同學們都能放眼世界,勇攀高峰,始終朝著心之所向,一往無前,成為各自所在領域的全球領跑者。
第二,勇擔使命就要沖在一線,做扎根基層的實干者。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擔當好使命,就要沖在一線、干在實處,把所學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和力量,把人生之根和事業之根深扎在祖國大地上。
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孔海南、王欣澤就是這個時代的實干者。十幾年前,云南洱海水質惡化,出現多次藻華現象。孔海南教授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從東海之濱奔赴西南邊陲,投身“洱海保衛戰”。十多年來,他們不畏艱苦,把實驗室建在農戶家里,完成了多個重大項目的研究;他們腳踏實地,對2500多平方公里流域開展長期定位觀測和分析,形成了湖泊環境與綠色發展相協調的科學治湖模式;他們扎根洱海,用自己的堅持重現了大理“母親湖”的風采,守護了洱海的水清岸碧。孔海南教授常說:“中國還有很多像洱海一樣的地區需要我們投身建設,我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如今,在交大校園里,云南大理州贈予的滇櫻花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們如霞似火地綻放,象征著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誼和交大人的務實精神。
古今成事皆實干。同學們,實干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也是事業取得成功的法寶。勇擔使命不是高高在上的口號,而是需要大家沖在一線,腳踏實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希望你們能夠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實干篤行和鍥而不舍,征服你們人生航程的星辰大海。
第三,勇擔使命就要堅守初心,做矢志報國的奮斗者。
愛國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不負使命,就要心懷家國、知重負重,不忘報國之心,樹立強國之志,在融入“大我”中成就“小我”,在貢獻國家中實現人生價值。
我校1951屆校友、飛機設計專家顧誦芬院士就是一位愛國奮斗者。少年時代的顧誦芬在目睹日機轟炸之后,深切感慨:“沒有航空力量的話,咱們國家就要一直受人欺負,我以后想造飛機。”由此立下航空報國之宏愿。畢業后,他遠赴東北參與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當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我國領空面臨嚴峻威脅,急需一種“爬得快、看得遠、留空時間長”的戰機,顧誦芬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打破外國的技術封鎖。為了解決機身在跨聲速時的抖振問題,他不顧個人安危和他人反對,三次乘機上天近距離觀察飛機氣流情況,確保了殲-8戰機成功研制,實現了我國戰斗機從一代向二代的跨越,有力地捍衛了國家領空主權。時至今日,已經九十高齡的顧誦芬仍然心系祖國航空事業,為國產飛機設計制造鞠躬盡瘁,用一生來實現航空報國之使命。
“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顧誦芬學長能夠取得如此成就,正是因為他心懷“國之大者”,始終為國為民,不畏艱難險阻,用奮斗踐行自己的使命擔當。我們國家正是因為有了像錢學森、吳文俊、徐光憲、王振義、黃旭華、顧誦芬這樣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時代貢獻者,不負歷史賦予的責任與使命,才能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交大人的使命薪火相傳,今年,在你們當中就有293人投身國防科技單位,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夠像學長們一樣,成為國家發展最重要的戰略力量,建功立業,鑄就國之重器!
同學們,百廿交大因圖強而生,歷代交大人以興邦為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始終不變的是報效祖國的使命。你們代表著交大的新生力量,理應繼承交大人堅定的信念、進取的精神、務實的作風,讓具有“使命感”成為你們最鮮明的標識。希望你們敢為人先,胸懷高遠追求走出校門;沖在一線,以實干擔當行走遠方;堅守初心,始終牢記自己為什么出發,激揚青春的風采,做出屬于自己的時代貢獻!
同學們,你們是交大最年輕的研究生校友,無論你們身在何處,母校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后盾,交大始終是你們的精神家園!最后,祝愿大家鵬程萬里、前程似錦,終成國之棟梁!謝謝!
(注: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恒克摘自《做人與處世》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