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夫 劉喆
今年仲夏的一天清晨,天色漸亮,筆者在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綢繆村的稻田養殖小龍蝦示范基地看到,工人們撐著小船悠悠地靠近前一天晚上放在水里的地籠……
基地創始人陳衛忠向筆者介紹:“為了讓市民吃到新鮮的小龍蝦,我們一般凌晨3點就開始忙活,然后等商販上門來收購。”
陳衛忠之前在別橋鎮從事水產行業20多年,當他看到小龍蝦銷售火爆時,便萌生了養殖小龍蝦的念頭。綢繆村的生態環境好,很適合龍蝦的套養。說干就干,2016年,他在村里承包了水塘搞龍蝦套養,采用“蝦稻共作”的生態養殖模式和“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
“養殖小龍蝦也是門學問。小龍蝦長得好不好,跟生長環境大有關系。”陳衛忠介紹說,小龍蝦對水質要求高,要養好水、養好草。陳衛忠拿出他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小龍蝦養殖管理要點。“剛開始不懂怎么養蝦,就去安徽、湖北學習。”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他已獨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殖方法。
陳衛忠的稻田養殖小龍蝦示范基地,通過實施綠色防控技術,讓稻蝦生態種養較普通稻田每年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50%以上,既提高了小龍蝦和水稻品質,又保護了生態環境。由此生態模式養殖的小龍蝦品質極高,深受客戶的歡迎。另外,水稻的品質也特別好,每畝水稻賣價也增加了約1000元。
陳衛忠介紹,受疫情影響,以往發往上海、蘇州、無錫等地的小龍蝦,今年只能在本地銷售。目前龍蝦的銷量還不錯,5錢左右的小龍蝦每斤能賣到15元左右,6錢以上的每斤能賣到18元左右。
“800畝的基地一共能養出16萬斤左右小龍蝦,去除成本之后,預計今年光是賣小龍蝦的收入就可達80萬元。”陳衛忠高興地說道。
此外,基地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就近就業,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綢繆村村民王金洪之前一直靠種莊稼來維持生計,自從陳衛忠的稻田養殖小龍蝦示范基地成立以來,他便一直在基地務工。“我在這里工作6年了,每天工作8小時,一天200元左右,一年下來有六萬多元收入。像我這樣在陳老板這里打工的村里人有十幾個呢。”王金洪說道。
隨著陳衛忠養殖經驗越來越豐富,不少周邊的村民都來向他學技術,魏國勝是村里最早跟隨陳衛忠學習稻蝦綜合種養的村民之一。
“2018年我開始養龍蝦,很快就走上了正軌,感謝陳老板免費教我養殖技術,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魏國勝說,他之前一年掙不了多少錢,如今跟著陳衛忠學養蝦、養蟹,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把掙錢的手藝都教給了徒弟,豈不是要餓死你這個師父?”面對筆者這樣的疑問,陳衛忠說:“把養殖技術教給別人,有利于一起做大規模,形成區域品牌影響力,這樣才能與外地產品競爭。”
幾年來,陳衛忠帶動周邊十多戶農戶走上稻蝦種養之路。隨著種養規模越做越大,身為帶頭人的陳衛忠又開始琢磨起新的銷售渠道。看到網上一些人通過直播平臺賣農產品,陳衛忠決定將自己的小龍蝦也搬上去,“目前我在抖音平臺直播抓蝦、喂養,展示新農人的日常工作和優美的鄉村環境,宣傳效果很不錯。”
“下一步,我計劃把‘蝦稻共作’發展到2000畝。同時,通過抖音等網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客流,增加就業崗位,帶動周邊村民一起增收致富。”陳衛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