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寧
國民黨統治在大陸崩潰前夜的1948年,中統特務組織制造了一起轟動京滬杭地區的《文萃》案,蔣介石下令殺害了其中三名“主犯”。
1945年10月,抗日戰爭勝利不久,上海出現了一份中共領導的進步刊物《文萃》。
《文萃》是個綜合性的刊物,內容以政論為主,為了拓寬讀者面,也刊登一些品位較高的文藝作品,以及專訪、詩歌、漫畫等。其作者,大多是國內著名的文化人和一些嶄露頭角的新秀,以及著名的民主人士,如胡繩、宦鄉、喬冠華、馬敘倫、馬寅初、周建人、郭沫若、田漢、茅盾、劉白羽、袁水拍、丁聰、方成等。
《文萃》的鋒芒理所當然地指向了國民黨當局。其政論方面的文章多以十分犀利的筆法,猛烈抨擊和揭露國民黨當局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的行徑,如實報道共產黨與國民黨在戰場上的較量,并經常對軍事形勢作精辟的分析。
由于《文萃》影響不斷擴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注意。后來,《文萃》的文章越來越尖銳,當局不得不高度重視起來,蔣介石親自吩咐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把這案子抓起來。吳自然把這個皮球踢給了中統局。中統又將此案交給了上海特派員辦事處全面負責偵破。
上海中統人員仍按老規矩順藤摸瓜,先是找到了雜志上刊登的地址,結果撲了個空,根本就不見人影;又奔到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和上海市社會局調資料查閱,也是一無所獲。中統人員急了,竟一連幾天在某個地段挨家挨戶地查,幾個月來沒有絲毫的收獲,怎么辦?蔣介石那兒如何交差呢?果不其然,蔣介石又向吳鐵城催問案件的進展情況,急得中統局的人直跺腳,但也沒有辦法。眼看案子破不了,上海中統辦事處只好向南京方面匯報了實情。中統局本部為了下個臺階,就責令上海方面將《文萃》雜志全部收繳,看到一份就收一份,盡量使市面上看不到。上海方面只得按此辦理。1947年3月,《文萃》 轉入地下出版。
正當此案一籌莫展時,忽然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
上海某報紙刊登了一則奇怪的廣告:在報紙的四版的右下角一個較為顯著的位置,刊出了一則尋人啟事,醒目的大字只有六個字“找尋銀老太太”。
這真是一則奇怪的廣告。許多人看到后,都在議論,但僅是說說而已,唯獨被一個人重視。這個人就是中統局長葉秀峰。
長年的特務生涯讓葉秀峰在看到這則廣告后,立即引起警覺。但經過幾天幾夜的苦思冥想,依然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他只好用一個笨辦法:守株待兔。葉立即剪下報紙,派專人前往上海向下屬轉達指示:到報社去蹲守,看看究竟會有什么人去再登一次廣告。結果幾天下來仍是兩手空空。

幾天后,葉秀峰親自前往上海,與上海辦事處處長陳慶齋共商破案之事。
葉秀峰說:“這則廣告肯定有問題,為什么就這么幾個字,我斷定是在暗示一個什么信號或找某一個人。真是有意思。你對這個廣告怎么看呢?”陳慶齋答話道:“奇怪是奇怪,這段時間里我也在琢磨,總覺得這是在等待一個什么信息。”
葉秀峰說:“既然泡在報社也沒用,那么是不是我們也去登一個類似的廣告,來應答他一下呢?”
陳一聽,連忙說:“好,好,我們試試看吧。”
第二天,陳就派人著便衣前往報社,也要求在報紙同樣的部位刊登一則廣告,內容是這樣的:“白發娘望兒歸。”下署名為“銀老太太”。最后又加了一個地址:“上海亞爾培路某號。”
報紙發行后的第二天,中統就派出行動人員盧志英前往亞爾培路守候,專等有人前來上鉤。另派出中統行動隊隊長蘇麟閣暗中前往監視。
盧志英是中共打入中統的地下工作人員。三天后,盧向中統局上海辦事處匯報說:“沒有發現有人前來接頭。”而實際上在第二天,就有人來到亞爾培路與“銀老太太”接頭。盧志英早就發現了,但并沒有匯報。
這件事引起了中統對盧的懷疑,并對盧進行了暗中監視。后又因叛徒出賣,盧志英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門口被捕。第二天,中統上海處立即對他審問,嚴刑拷打,但盧志英堅貞不屈,中統沒有挖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案子又中斷了。
在盧志英身上沒有撈到油水,急得中統一幫人團團轉,只好又是病急亂投醫,派出大批人馬到上海大街小巷的地攤上,守候前來聯系發行的《文萃》地下發行員。另外又派出一批人,四處查找《文萃》的地下印刷廠。沒想到這一來,兩處都有了收獲。
先是在北四川路守候的人,發現了幾個前來與攤主聯系的小販,又順藤摸瓜,抓了四個地下發行員。五天后,中統特務偵騎四出,特務們又發現了印刷《文萃》的地下印刷廠,中共地下黨員吳承德正在裝訂最后一本《文萃》時被抓獲。特務們又跟蹤追擊,追蹤到印刷廠經理駱何民的家,捕獲了駱何民。在駱的家中,住在駱家的另一名地下工作人員、 《文萃》案的另一“要犯”陳子濤也被捕。
案子破獲后,中統上海辦事處奉蔣介石及南京局本部的指令,開始對有關被捕人員進行審訊。中統方面認為,人證物證俱全,不容不承認,于是對幾名“要犯”施以酷刑:先是絞舌頭,接著又是釘十指、火烙四肢、坐老虎凳,什么都用上了,仍然沒有挖出什么線索。幾個人雖都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但拒絕交出任何組織關系,其他則再也不說半個字。
《文萃》 案算是偵破了,該抓的也抓了,上海辦事處只好暫時結案,也可向中統局本部回復了。但這批案犯怎樣處理,還得請示上峰。局本部答復這是蔣總裁親自交辦的案子,還須經蔣發話才能行事。于是,葉秀峰命將《文萃》 雜志的一批人押送南京聽候蔣介石發落。
1948年4月,上海中統辦事處處長陳慶齋將陳子濤、駱何民,盧志英、吳承德等人押解至南京中統局本部,關押在南京瞻園路中央憲兵司令部監獄。
對于陳子濤、駱何民、盧志英三人,中統又進行了周密的調查,初步得出了結論,即以此上報蔣介石。

陳子濤是《文萃》的主編,是這個案子的首要分子,被捕后還常與難友分析形勢,交流斗爭經驗,千方百計地發動越獄。駱何民是1927年加入中共的老黨員,關押期間曾試圖越獄未遂。另經中統局人員押解駱何民到上海某報社,被指認前去登“尋銀發老太太”廣告的正是駱何民,系為尋找共產黨組織而花錢登的廣告。以上二人均屬“罪不可赦”,并“頑固不化”,均應執行死刑。盧志英系受中共派遣打入中統內部,性質特別惡劣,被捕后仍陽奉陰違,采取不合作態度,也應判處死刑。但中統局對盧志英一案特別重視,因為這是破獲的極少數打入其內部的案子,中統局某副局長建議對盧應暫時不殺,可以通過他擴大線索,讓其戴罪立功。結果特務們給盧上了刑也是一無所獲,只好一并報請處決。
此時,中統局長葉秀峰才下令結案。如果在過去,中統將案子審結后,隨時都可以將犯人處決。這個案子并不是什么大案,卻格外慎重,因此案是蔣介石親自交辦的,所以處決之事,中統局一定要上報蔣介石。于是,中統局把《文萃》案的詳細報告,并附一批所謂證據,用“代電”的形式呈交給侍從室,然后轉交蔣介石核閱。
半個月后,蔣介石親批的一紙手令下來了,全文為:“代電已悉。所擬處決共匪陳子濤、駱何民、盧志英三名照準。飭憲兵司令部執行。中正。”因國共兩黨和談在美國“調停”下時續時斷,殺共產黨人恐怕會遭到國內輿論的譴責,故蔣介石特為關照要秘密執行,對新聞界也不要透露一點風聲。
中統局接到蔣介石的手令后,立即通知憲兵司令部。1948年12月27日晚,中統局的幾名特務領著憲兵隊的一班人馬,來到了憲兵司令部看守所。打開牢門后,幾名特務一擁而上,幾人夾一人,將用毒汁浸泡過的棉花硬塞進三人的嘴里,以防止他們呼口號。然后,又將他們扔上車,呼嘯著向城南開去。接近下半夜時分,車子悄無聲息地開到了雨花臺南麓寶林寺原憲兵隊駐地附近的一個山坳里。那兒早已挖好了一個大坑,四周是高高的土堆。
車停下以后,只見周圍到處是荷槍實彈的憲兵,足足站了幾層。原來,憲兵司令部也接到了侍從室轉發的蔣介石手令,要求絕對秘密執行。所以,當天下午這一帶就實施了戒嚴。
陳子濤、駱何民、盧志英三人被推下車,又被一陣猛烈的槍托砸下了大坑。三人嘴里“嗚嗚”呼叫著,但嗓子已被破壞,根本就發不出聲音來。片刻之間,土就蓋滿了大坑,三人掙扎了一會兒,就不動彈了。車子又靜悄悄地開走了。這一年,陳子濤28歲,駱何民34歲,盧志英43歲剛出頭。另一“案犯”吳承德,也在解放前夕在寧波被國民黨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