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陳澤浩 趙永飛 卜令龍 何子順
摘?要:?為豐富沙地梨種植多元化模式,有效增加梨農在建園前期的短期收益,同時為后期優質豐產打下基礎,采用了幼梨樹間套作大豆的生態種植模式,總結出了該種植模式的配套栽培技術,包括:梨樹栽培管理技術、大豆間作栽培技術和大豆秸稈還田土壤改良,以期為提高沙地區域梨農經濟收入提供參考。
關鍵詞:?沙地;幼梨樹;套作;大豆;土壤改良
文章編號:2096-8108(2022)04-0030-03??中圖分類號:S661.2??文獻標識碼:A
Ecological Planting Model and Soil Improvement of
Relay Intercropping Soybean with Young Pear Trees in Sandy Land
ZHANG Guodong,CHEN Zehao,ZHAO Yongfei,BU Linglong,HE Zishun?*
(Liaoch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nrich the diversified mode of pear planting in sandy lan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hort-term income of pear farmers in the early stage of garden construction,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later, the ecological planting mode of interplanting soybean with young pear trees were adopted,including pear cultivation management technique,soybean cultivation technique and soil improvement of soybean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creasing the economic income of pear growers in sandy areas.
Keywords:?sandy;young pear tree; intercropping; soybean; soil improvement
梨樹屬于薔薇科,果實能夠清熱潤肺、生津解渴,其經濟效益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效果明顯。冠縣地處黃河故道地區,是山東省產梨大縣,梨種植歷史悠久,有“中華第一梨園”之稱。黃河故道地區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多為沙壤土質,非常適宜梨樹優質栽培??[1]。但是沙地土壤微環境通常比較差,具體表現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溫度不穩定或水熱不匹配??[2]。大豆具有固氮作用,秸稈富含碳源及氮、磷、鉀等養分,能夠作為化學肥料的養分補充,通過改善土壤微環境,增加土壤孔隙度,解決土壤酸化、板結等惡性問題??[3-4]。此模式可以在有效消化秸稈殘渣的同時,對沙地進行改土培肥,以提高梨的產量和質量,為梨生態產業長遠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1?梨樹栽培管理技術
1.1?平整土地
平原地區果園梨樹種植采用起壟南北行向栽植,可在雨季防止雨水積澇,增加土壤透氣性,南北行向采光性較好,有利于提高根部溫度,對幼苗的生長發育有積極作用。全園土地進行平整,并對雜草、樹枝和樹根進行清理,起壟前每畝(667 m?2)撒施有機肥3 000~5 000 kg,磷肥100~200 kg,全園深翻,將肥料與表土充分混合,起壟壟間距3.5~?4.0 m,壟面寬1.2~2.0 m,高30~40 cm,壟中間挖寬60 cm、深50 cm的定植溝。
1.2?定植栽培
選擇優質壯苗,1 a生苗木高度在1.5 m以上,嫁接口以上10 cm處直徑不小于1 cm,整形帶內芽體飽滿,有較多須根。品種選擇山農酥梨和秋月梨,間行種植,株距控制在1.5 m為宜。幼梨樹種植前使用殺菌劑和生根劑進行浸泡處理,以達到消毒和促進生根的目的。栽植完成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在澆灌過程中,對歪斜的苗木及時扶正固定。
1.3?樹體管理
樹形采用紡錘形,樹高控制在3.0~3.5 m,定干高度1.5 m左右,主干上著生7~9個主枝,主枝間垂直間隔30 cm,上下插空排列,不重疊,主枝基角角度在60°~70°,其上著生結果枝和結果枝組。主干達到一定高度后,控制其生長,進行拉枝處理,促其進行結果生產。
1.4?土肥水管理
新移栽幼梨樹枝條和根系較弱,定植后及時澆水,以后每隔7 d灌水一次,連續灌水3次。沙地新栽幼梨樹追施無機肥以少量多次為宜,主要以氮肥為主,氮肥用量每株控制在100~150 g,?氮磷鉀用量比例為5:3:2。從梨樹栽植第2年起,秋施基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按照種植行向,挖寬40 cm、深?50 cm施肥溝,每畝(667 m?2)基肥用量5 000~6 000 kg,施肥厚度在30 cm左右,其上覆土回填。
1.5?花果管理
疏花疏果是提高坐果率,提升果實品質的重要措施之一??[5]。疏花應在花序分離期進行,疏果易在花后15 d進行。根據樹體開花量,每15~20 cm留1個花序,每個花序留1個果。留果原則為疏除病蟲果、畸形果、小果、圓形果、機械損傷果,保留優質果,強壯枝可多留果,弱枝要少留果,臨時枝多留果,永久枝少留果。
1.6?病蟲害防治
梨樹主要病蟲害有梨黑星病、梨小食心蟲、紅蜘蛛、梨木虱。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6]。結合冬季修剪,去掉病蟲枝,對園內落葉清掃深埋或燒毀。物理防治措施可以采取懸掛糖醋液、黃板、頻振殺蟲燈以及樹干綁草等方法誘殺害蟲?;瘜W防治措施優選生物源和礦物源農藥,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劇毒農藥,殺蟲劑和殺菌劑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輪換用藥,以免產生抗藥性,達不到防治效果。生物防治上應注意運用和保護果園中的害蟲天敵,如瓢蟲、花椿、草嶺等,常見的果園害蟲種類有35種之多,天敵類型的多元化可以更好的控制蟲害;另外還可以人工釋放天敵昆蟲,如松毛蟲赤眼蜂。
2?大豆間作栽培技術
2.1?品種選擇
在幼梨樹行間套作大豆,應根據其生長時間和環境,選擇耐陰性較好、抗病、抗倒伏、性狀優良的品種,如安豆203,從而保證大豆產量。
2.2?播種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挑選,去除病害籽粒、癟粒、機械傷粒,確保播種的豆籽粒飽滿、無損傷、無病害,若種子含水量較高,需要進行晾曬后裝袋備用。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每畝(667 m?2)用種量在?4 kg左右,株行距為13 cm×40 cm,播種完成后,及時澆水。
2.3?田間管理
大豆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具有不同的生長表現,在田間管理措施上也有所區別。在大豆播種后,要及時觀察大豆的出苗情況及整齊度,根據具體的生長狀況,考慮是否需要進行補種;待大豆長出2片復葉時進行定苗;苗高20 cm左右時,進行中耕除草;大豆封壟前需要對田間雜草進行一次全面清理;生長期全過程應保證水分供應,旱澆澇排。
2.4?病蟲害防治
大豆幼苗期極易發生根腐病、立枯病。在播種前用50%多菌靈或者50%福美雙稀釋液進行拌種,其目的是防治病害發生,拌種完成后,將種子陰干,去除多余水分,選擇用大豆專用包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大豆主要的幾種害蟲有大豆蚜蟲、地老虎、食心蟲、線蟲等,防治時要選擇低毒高效類農藥,不同殺蟲劑間注意輪換使用,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墒褂?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進行噴霧,用藥時間盡量選擇在晴天,用藥時間段在上午9時之前或者下午4時以后。
2.5?適時收獲
10月上中旬,大豆莖稈呈現棕黃色,部分葉片開始脫落,豆莢變干、顏色變成黑褐色,用手搖動聽到輕微響聲時,說明大豆已成熟,可以根據情況適時選擇人工收獲或機械收獲。
3?土壤改良
待大豆收獲后,將大豆秸稈進行粉碎還田,秸稈粉碎長度在3 cm左右,然后進行機械深翻,使田土與秸稈充分混合,有利于秸稈腐解。對收獲的大豆進行壓榨處理,剩余的豆渣可以進行發酵后還田,也可以直接進行還田自然腐解。
另外,為加快秸稈的腐解速度,可以噴施秸稈發酵劑或腐熟劑??[7],以盡快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
4?小結
沙地幼梨樹行間套作大豆生產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空間資源??[8],在梨園未形成效益之前,可對梨農產生短期效益,以彌補建園前期投資。另外,經過梨豐產前幾年大豆秸稈還田對土壤的改良,使土壤微生物群落更加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升高??[9,10],保水保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提高了肥水的利用率。同時,大豆間作期間能夠發揮生態效益,減輕病蟲害的發生,降低農藥用量,為后期梨樹優質豐產和區域梨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建華.黃河故道地區梨樹優質栽培關鍵技術[J].果農之友,2020(8):15-16.
[2]?王杰,張運龍,賈曉彤,等.不同改良措施提高沙地初級生產力的機制:土壤微環境[J].生態學雜志,2021,40(7):2085-2093.
[3]?趙亞麗,郭海斌,薛志偉,等.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對土壤微生物數量、酶活性及作物產量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5,26(6):1785-1792.
[4]?Palmieri N, Forleo M B, Giannoccaro G,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ereal straw management: An on-farm assess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142:2950-2964.
[5]?辛賀明,張喜煥.沙地梨樹早果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河北果樹,1997(2):29-30.
[6]?鞏傳偉,豐丕健,劉偉.豐水梨豐產栽培管理技術淺析[J].現代園藝,2020,43(17):100-101.
[7]?莊迎春,季林章,李山東,等.小麥秸稈全量還田應用腐熟劑對秸稈快速腐解及水稻產量與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21(4):47-50.
[8]?劉青山,任寶君.幼齡梨園間作馬鈴薯栽培模式[J].現代農村科技,2009(4):29.
[9]?Jing Z, Hu K, Li K, et al. Simulating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discontinuous and 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with ?straw ?return ?on ?crop ?yield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using ?the DNDC model[J]. Soil & Tillage Research,2017,165:302-314.
[10]??賈治祥,范世奇. 蘋果園種植綠肥大豆的必要性和技術要點 [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