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11月,王明、康生和陳云從蘇聯回延安。毛主席致歡迎詞,題目是《喜從天降》。他說:“中央三位領導同志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騎著仙鶴,騰云駕霧,從昆侖山那邊飛回來了。久別重逢,家人團聚,共商抗日救國大計,這不是喜從天降嗎?同志們會問:他們去昆侖山那邊做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到西天取經。”
1937年11月,王明、康生和陳云從蘇聯回延安,受到中央首長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張聞天等黨政軍負責人、機關、學校、部隊及延安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并在機場上召開了極為隆重的群眾大會。當時,我(曹慕堯)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第三期三大隊第八隊工作,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歡迎集會。我站在隊前,對回延安同志下飛機的情況、中央首長們的一舉一動,以及毛主席致歡迎詞時熱情洋溢的講話,都看得很清楚、聽得很仔細,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以下選自曹慕堯的回憶文章。
“喜從天降”與“西天取經”
初冬的陜北黃土高原已相當寒冷,歡迎的隊伍整齊地排列在機場上。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首長們到機場時,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不多時,一架銀灰色的飛機,徐徐降落。隨著艙門打開,從舷梯上走下來三個人。他們身穿飛行員皮夾克,頭戴黑色大皮帽。毛主席神采奕奕,滿臉笑容,走上去和來者一一擁抱,互致問候。陳云特地把大皮帽摘下來,硬是給毛主席戴在頭上,自己換了布棉帽。
隨后,毛主席致歡迎詞,題目是《喜從天降》。他說:“今天是我黨大喜的日子,中央三位領導同志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騎著仙鶴,騰云駕霧,從昆侖山那邊飛回來了。久別重逢,家人團聚,共商抗日救國大計,這不是喜從天降嗎?同志們會問:他們去昆侖山那邊做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到西天取經。你們都知道中國有一部著名小說,叫做《西游記》,里面講唐僧師徒四人,歷盡艱苦,克服困難去西天取經,卻不知中國共產黨也派人去西天取經。唐僧去取的經是佛經,咱們去取的經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本經可比唐僧的經用處大,它告訴全世界無產者和一切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建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共產主義美好新社會。我們要好好學習這本經,認真貫徹這本經,根據這本經的精神去干工作、鬧革命。當然,精通可不是死記條條,而是會用,用經上講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馬列主義要中國化……”
“喜從天降”這個富有詩意的新鮮標題,極其形象化地表達了當時的情景,使我終生難忘。
“學會馬列主義,懂得怎樣革命;搞爬山主義,究竟有啥用”
那時,毛主席經常給抗大學員們講課。他講話、作報告和上課一樣,每次是半天時間,中間有20分鐘休息。他往往利用這個機會和學生談話,問長問短,了解他們來延安前的情況,也詢問他們是否聽得懂講話內容。那時我的好奇心很強,幾次趁機趴在小桌上,仔細翻閱了毛主席的講話提綱。
毛主席喜歡用毛筆,寫在白毛邊紙上,字的大小不一,有的如同花生米粒,也有的像黃杏或紅棗那樣大,而且大小間隔配合,字體蒼勁有力,書法流利。我特地數了一遍,那次講話提綱列出了十個問題,有的問題下面還分幾點,共用了六頁毛邊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是“爬山主義”。
“爬山主義”這句話是怎樣提出來的呢?當時,抗大很重視爬山運動,每天出早操,有一個爬山項目。有些學生身體弱,爬山老是掉隊,又怕被人說落后,就向隊里的領導提意見:“學會馬列主義,懂得怎樣革命;搞爬山主義,究竟有啥用?”
毛主席在一次大會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我軍在華北作戰的方針是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山地是我們的依托。指戰員都應該練習爬山,成為能手,要求動作迅速而敏捷。經常練習爬山,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戰斗力,這是作戰的需要,不能看作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某些身體弱的同學,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開始練習爬山掉了隊,不算丟面子,慢慢來,跟上去。這需要一段時間,一個艱苦努力的過程。山還是要爬,但不要說成個什么主義。”
憲政促進會上講申公豹
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成立了憲政促進會,毛主席發表了重要演說。這篇演說后來整理成文章,題為《新民主主義的憲政》。事實上,在這次講演中,毛主席講了一段精彩的插曲,文中沒有收進去。
當時,毛主席說:“我們今天的會叫做憲政促進會。這是因為不經過人民的大力督促,國民政府就不會實行憲法政治。國民黨里面有一種人十分頑固,主張專制獨裁,鼓吹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他們不但不肯進步,而且向后倒退。這種人就像是《封神演義》里面的申公豹。據說申公豹這個人真是奇形怪狀,他的后腦勺朝前,臉面朝后,專門向后看,走路時向后倒退。”
毛主席說到這里,故意模仿申公豹的動作,自己在臺上背著手后退了幾步,做了倒退的樣子,逗得我們哄堂大笑。
毛主席繼續說:“國民黨內的反共頑固派,就是申公豹的化身。他們時時刻刻想消滅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反對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反對我們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的主張。他們口頭上喊幾句口號,實際堅持過去一黨專政的老辦法。我們的任務,就是發動全國人民,起來爭取民主,要求實行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延安召開憲政促進會,目的就是這個,事情雖然困難,卻是大有希望。”
(《炎黃春秋》 曹慕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