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耀正
(作者單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隨著大批60 后職工退休,事業單位進入了90 后甚至00 后青年職工的時代,如何在晉升空間小、工作重復單調的條件下,調動青年職工的積極性,解決他們基礎素質高但職業素質有待提升的問題,迅速推進青年職工成長成才,是擺在基層事業單位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事業單位90 后甚至00 后的青年人才,以本科學歷為主,碩士研究生占一定比例,同時成長于改革開放后物質條件富裕、思想解放的時代,他們具有明顯的基礎素質高與綜合能力不強、目標多元與動力不足、渴望成功與路徑迷茫等多種矛盾共存的特征。
青年人才基本都有本科學歷,不少是碩士研究生、歸國留學人員,部分待遇較好的基層事業單位還招聘了博士研究生,他們視野開闊,知識豐富,思維活躍,掌握前沿理論與技術,基礎素質較高。同時由于剛剛走出校園,很多人在組織協調、表達溝通、文字處理等事業單位內部運行必須具備的能力方面還有很多欠缺,在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解決具體問題方面能力還不強,思考問題全面性、規劃組織能力還不夠,急需加強培養,快速實現由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以筆者所在的海事基層事業單位為例,部分青年人才盡管談起技術知識頭頭是道,但面對具體的問題又感到難以下手,特別是在有很多理想條件不具備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辦,部分青年職工盡管能解決技術問題,但基本的政務信息、公文通知寫作都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這些都影響了他們進一步成長成才。
由于家庭條件好、沒有經濟壓力、接受西方文化較多等原因,青年職工普遍比60 后、70 后的職工追求目標多元,他們既向往輕松的工作環境,又追求較高的經濟收入;既渴望提升個人能力,又追求職業榮譽感;既希冀在專業領域成才,又追求職務晉升。與此同時,受互聯網時代的浮躁情緒影響,加之沒有經歷過艱苦環境的歷練,很多人輕視一線工作,不屑于從事基礎性工作,總是幻想短時間就能取得明顯進步,與基層事業單位的工作特點不符,遇到挫折后就“躺平”,缺乏向目標奮斗的持久動力。部分青年人才了解到單位基礎性工作多、晉升空間小后,要么選擇繼續參加公考,進入大機關大平臺工作;要么選擇“躺平”,滿足于完成基本工作,不再追求進步,甚至在領導壓擔子的時候提出自己能力不行,讓領導培養重視其他人。這一矛盾的存在,既影響了青年人才自身的成長,也不利于基層事業單位的發展和公益服務職責的履行。
青年人才基礎素質高,發展潛力大,不甘于平淡,渴望成功,對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較高,希望在專業、職務方面能夠取得進步。但是受人生閱歷的限制和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不足的影響,對如何發揮自身潛力,如何規劃職業發展還存在很多迷茫。部分職工在綜合能力提升、職稱晉升、職務晉升等多元目標之間沒有適合自己的優先順序,多方努力,卻又顧此失彼;部分職工盡管有明確的目標想先提升能力,可又不了解哪些崗位鍛煉能夠提升自己追求的能力,無法提出合理的輪崗需求;部分職工希望追求職務晉升,可是對于晉升需要哪些能力不了解,對晉升的基本條件和程序了解不夠,對組織需要了解不夠,潛力不能得到有效發揮;還有職工認為基層事業單位不需要過高的能力,即使提升了也找不到用武之地,這些都制約著青年職工成長成才步伐,也是基層事業單位提供更高水平公益服務的障礙。
為進一步加強單位人才隊伍建設,針對青年人才成長過程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自2019 年以來,筆者組織或參與了某海事基層事業單位以工作豐富化為核心的青年人才培養實踐,并探索開展職業發展教育指導,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針對青年職工存在的技術人員綜合能力不足、綜合人員業務知識不足等問題,筆者制定了青年人才輪崗交流管理辦法,組織開展了基層單位之間、基層與機關之間、業務部門與綜合部門之間、本單位與上級單位之間及到外部單位交流學習等多層次的青年人才輪崗交流活動20 人次,使業務能力強的青年人才迅速提升綜合能力,為走上領導崗位做好準備,也使綜合部門人員更了解業務發展,更好地處理組織協調和總結提煉工作。同時,發現了一批有特長的青年人才,為他們找到了合適崗位,特別是選派優秀青年人才到上級機關培養鍛煉,迅速提升了綜合能力,拓寬了視野,為青年人才成長搭建了平臺。
近年來,本單位陸續承接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統維護、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維護、信息系統運維等大量新業務,這些業務技術含量高又無法按原有的部門職責分別承擔,技術人員了解不多,存在一定難度。但存在技術難度的同時也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機遇,我們迅速抓住這個機遇,為提升業務運行水平,同時培養鍛煉人才,組建了青年突擊隊,由青年突擊隊統一承擔這些新業務,弱化部門界限,團隊共同參與。運行一年來,隊員們相互交流,多領域摸索,既豐富了青年人才的工作內容,培養了綜合技術能力,又為部分人才的專項技術能力找到了發揮空間,為他們提升能力提供了動力與展示平臺。
為響應國家創新創業號召,探索海上通信服務新手段新方法,同時也為青年人才提供技術成長空間,我們組織了一系列新技術應用探索,積極開展衛星通信、5G 通信、北斗短報文通信、甚高頻數據通信等在海上應用的示范性試點建設。這些創新項目建設使青年人才在創新項目中得到成長的同時,也讓他們改變對基層事業單位工作重復單一、技術水平不高、沒有進步空間的印象,把最新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激勵有志技術應用的青年人才鉆研探索,快速成長成才。我們還組織了2 次3 人北極隨船考察,選派10 人參加線上國際會議,進一步使青年人才感受到在基層事業單位一樣有勁頭、有奔頭,有用武之地、有成長空間。創新活動中取得的一系列技術成果,也改變論資排輩的署名登記方式,讓真正參與項目研究推進的青年人才排名靠前,體現青年人才工作的價值,提升工作榮譽感。
隨著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事業單位應屆畢業生招聘力度,很多青年人才,剛出校門,就進入公門,沒有經歷社會的磨煉,對自己對社會都缺乏了解,如果沒有恰當引導,很難快速找到成長道路。因此,我們利用座談會、談心談話等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發展指導,一方面提出問題幫助青年盡快了解自己,一方面解答問題幫助青年更好了解單位的成長路徑;一方面現身說法講述本人的成長歷程,一方面不局限青年的成長目標,鼓勵他們在基層熟悉情況,鍛煉能力,具備條件時走向國家和人民更需要的崗位;一方面關心愛護支持,一方面嚴格要求,力求使青年走好人生第一步,快速進入正確合適的發展軌道。
一系列措施的推進,提升了青年人才的發展動力和綜合能力,為單位發展積蓄了人才力量,為交通強國和海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持,也促進了青年本身的成長進步。其中,2 名青年走上領導崗位,2 人被上級評選為拔尖人才,4 人被選為青年英才,隊伍精神面貌有了較大的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熱情關心青年、嚴格要求青年、積極引導青年,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創新創造、建功立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要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了青年培養的方向,也提出了青年培養的要求。未來要做好基層事業單位青年人才培養,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職業發展指導、工作豐富化、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等方面著重發力,進一步調動青年的積極性,把好成長方向舵,為事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要做好新入職青年人才的引導,使他們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奮斗理想,扣好職業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時注重發展路徑指引,關注青年人才的能力成長,關注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步,在遇到困難、挫折、迷茫時及時給予指導,幫助青年人才在新時代找到適合自己的奮斗之路、用武之地。要與青年人才平等交流,多聽少說,多以事實說話,真正了解青年人才所思所想,切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理念,建立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提供發展所需的輪崗鍛煉、教育培訓、學習交流、技術項目等發展平臺,定期總結分析成長目標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不足,找出改進的方向。針對能力較強、發展成熟的人才要積極使用,本單位沒有平臺的應當積極向上級推薦,受職數限制等無法晉升的,要通過項目制、科研獎勵等方式予以引導激勵。把基層單位真正當作國家人才培養的練兵場、大熔爐,支持信念堅定、積極奉獻、能力富裕的青年人才走向其他更高級崗位。
工作豐富化,既是解決青年人才活力與基層平凡工作矛盾的切實舉措,也是推進青年人才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必須持續推進工作豐富化,開展青年人才輪崗交流,新職工要注重在單位內部交流,較為成熟的青年人才推薦到上級單位,服務對象交流,潛力較為明顯的青年人才推薦到研究機構交流,既提升綜合能力、拓寬視野,又有利于青年人才發現適合自己的崗位,發揮自身潛力;探索團隊運作模式,打破專業限制,培養復合型人才,保持青年人才勇于探索的活力;推進創新項目建設,探索更多新技術應用領域,支持開展對外交流展示,提升青年人才技術能力的同時,增強發展的榮譽感、自豪感。
良好的組織文化是青年人才成長的重要動力來源。要在崗位調整、職務晉升、績效工資、評優評先、科研獎勵等工作中,建立鮮明的業績導向、能力導向,更加堅決徹底地打破大鍋飯傾向、論資排輩傾向,糾正人際傾向,合理評價職工在單位發展中的作用和能力、潛力,使能者上、優者獎,加大力度宣傳奮斗者的事跡、奉獻者的事跡,建立鼓勵奮斗的組織文化、容錯的組織文化,壓縮“躺平”者存在的空間,給青年人才成長更大的動力,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總之,只要加強職業引導,堅持工作豐富化并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就一定能使青年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長,使每個人能都能找到合適的崗位,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執行者更好地默默奉獻,讓領導者更快地組織協調動員,讓創新者更深入地研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