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月
杞縣人民醫院兒內科,河南 開封 475000
臨床針對重癥肺炎患兒的治療以效果較快的手術為基礎,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在肺部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但逐漸有研究認為,在手術治療的同時局部用藥可提升患兒治療效果,其中鹽酸氨溴索單獨應用時促進排痰效果較差,但在纖維支氣管鏡的協助下進行痰液清除和肺泡灌洗可更加有效降低患兒痰液黏度,幫助患兒恢復正常的咳嗽反射,從而促進痰液順利排除[1-2];乙酰半胱氨在裂解黏液蛋白方面效果卓著,局部用藥后加速溶解濃稠分泌物,同時可減輕患兒的炎性反應,提高臨床控制感染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聯合乙酰半胱氨酸與鹽酸氨溴索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6年12月—2019年6月于杞縣人民醫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124例重癥肺炎新生兒。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62例。對照組男35例,女27例,胎齡5~10 d,平均胎齡(7.09±2.32)d,體重2.81~3.94 kg,平均體重(3.47±0.25)kg,剖宮產46例,陰道分娩16例。研究組男32例,女30例,胎齡5~10 d,平均胎齡(7.14±2.28)d,體重2.87~3.99 kg,平均體重(3.53±0.30)kg,剖宮產43例,陰道分娩19例。納入標準:符合《重癥肺炎的診斷與治療》[4]標準。伴有喘息急促、面色蒼白、咳嗽、肺呼吸音或伴有痰鳴音。排除標準:發生產前感染或在分娩過程中被羊水或胎糞污染。合并先天性心臟、肺部疾病等。兩組患兒主要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得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與許可。
給予兩組患兒保暖措施維持體溫,給予抗感藥物與營養支持等。對照組患兒行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術前禁食4~6 h,吸氧2~3 h,根據患兒體重選擇喉罩型號,患兒取平臥位稍向后仰頭,術中喉罩壓力設置為60 H2O,靜注1%利多卡因、2 mg/kg的丙泊酚、0.1 mg/kg的咪達唑侖行鼻、咽喉局部麻醉,將支氣管鏡通過鼻腔緩慢的置入,以溫度接近患兒體溫的10~20 mL的生理鹽水分段灌洗患兒局部病灶,將灌洗液吸出后送檢,直至吸出澄清液體后停止灌洗,術中嚴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以30 mg/kg的注射用鹽酸氨溴索與乙酰半胱氨酸(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074,8 g/支),溶解于10 mL的生理鹽水后行支氣管鏡灌洗。
(1)比較兩組患兒入住ICU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肺部啰鳴音消失時間、心率恢復正常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2)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采集兩組患兒足跟血3 mL,離心分離血清,檢測血清中白介素2、6、10(IL-2、IL-6、IL-10)水平,檢測方法為ELISA法。(3)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入住ICU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呼吸困難與肺部啰鳴音消失時間、心率恢復正常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情況(±s) d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情況(±s) d
組別研究組(n=62)對照組(n=62)t值P值呼吸困難緩解時間3.08±1.15 3.67±1.42 2.542 0.012心率恢復正常時間2.59±1.54 3.54±1.40 3.594 0肺部啰鳴音消失時間5.74±1.97 6.96±2.23 3.228 0.002入住ICU時間6.28±2.06 7.57±2.25 3.330 0.001抗生素使用時間13.49±3.26 16.54±4.15 4.551 0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中IL-2、IL-6、IL-10水平均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研究組上述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情況(±s) ng/L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情況(±s) ng/L
時間t值P值t值P值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0.073 3.353 0.942 0.001 0.276 3.090 0.783 0.002 0.258 2.812 0.797 0.006 t值P值IL-2研究組(n=62)34.27±5.19 22.34±5.08 12.935 0對照組(n=62)38.05±7.20 22.26±6.92 12.450 0 IL-6研究組(n=62)518.44±115.16 149.18±51.17 23.072 0對照組(n=62)512.63±119.04 179.56±58.08 19.800 0 IL-10研究組(n=62)26.24±5.72 12.23±3.90 15.934 0對照組(n=62)25.97±5.92 14.05±3.28 13.868 0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PaO2水平均顯著升高,且治療后研究組PaO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PaCO2及血乳酸水平均顯著下降,且治療后研究組患兒PaCO2及血乳酸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水平情況(±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水平情況(±s)
時間t值P值t值P值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0.447 4.055 0.655 0 0.271 4.197 0.787 0 0.407 2.696 0.685 0.008 t值P值PaO2(mmHg)研究組(n=62)55.15±11.43 86.02±8.51 17.057 0對照組(n=62)54.28±10.19 79.32±9.84 13.919 0 PaCO2(mmHg)研究組(n=62)59.61±6.45 41.05±4.49 18.596 0對照組(n=62)59.28±7.09 45.60±7.26 10.615 0血乳酸(mmol/L)研究組(n=62)2.87±0.79 1.22±0.47 14.134 0對照組(n=62)2.93±0.85 1.46±0.52 11.616 0
傳統的振動排痰機可松動患兒氣管或支氣管,從而促進其黏膜表面的黏液排出,但由于新生兒的咽喉部結構相對脆弱,因此排痰效果不佳,常規的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中主要通過生理鹽水清洗患兒病灶,促進病變組織的清除,改善氣道黏膜的血供和氧供[5]。
鹽酸氨溴索的應用可幫助溶解患兒黏稠的分泌物,同時作用于患兒的氣道分泌細胞,用藥后調節氣道分泌物中黏液比例,達到稀釋痰液的效果,此外該藥物還能介導加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提高纖毛的運動速率,多重作用下促進痰液排除[6-7]。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是一種可加速痰液中糖蛋白二巰鍵裂解效果的抗氧化劑,抑制肺泡蛋白酶的活性,從而有效協助溶解濃稠分泌物,乙酰半胱氨酸還促進致炎因子的釋放,從而減輕患兒炎癥反應,控制感染的同時改善患兒血氣功能[8-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更為縮短;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中IL-2、IL-6、IL-10水平均顯著下降,且治療后研究組患兒上述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中聯合乙酰半胱氨酸與鹽酸氨溴索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可更加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抑制炎癥反應。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PaO2水平均顯著升高,且治療后研究組患兒PaO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PaCO2及血乳酸水平均顯著下降,且治療后研究組患兒PaCO2及血乳酸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中應用乙酰半胱氨酸、鹽酸氨溴索對重癥肺炎新生兒的血氣指標及相關肺功能的改善更為顯著,分析其原因為,在纖維支氣管鏡局部注藥方式的幫助下可將藥物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在直視狀態下進行治療可幫助藥物直接到達病灶部位,增加局部藥物濃度,改善通氣環境,提高抗感染效果,從而減輕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臟器衰竭,促進患兒肉芽組織增生,清洗病灶之余對患兒的氣道黏膜刺激較小,且獨特的用藥方式可有效縮短藥物吸收時間,提高療效及治療的安全性[11-12]。
綜上所述,在纖維支氣管鏡下應用乙酰半胱氨酸與鹽酸氨溴索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抑制炎癥反應的進展,緩解患兒癥狀,促進患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