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溪
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早產兒重癥監護室,河南 鄭州 450018
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質(PS)缺乏引起的呼吸困難,呈逐漸加重的發病特點,多見于早產兒,胎齡越小,RDS發病率越高,病情越重[1]。機械通氣是治療RDS的有效手段,能改善患兒通氣狀態。但早產兒發育不成熟,適應能力差,出生不久便轉入早產兒重癥監護室(PIICU),與父母隔離,無皮膚接觸與親情支持,不利于患兒恢復。袋鼠式護理源自有袋動物袋鼠照顧其幼崽的方式,可通過皮膚接觸與安全感,促進患兒生長發育,多應用在病情穩定患兒中[2-3]。本研究嘗試將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應用于RDS機械通氣早產兒中,探討其使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河南省兒童醫院PIICU收治的92例RDS機械通氣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常規組45例予以常規PIICU護理干預,研究組47例在常規組的基礎上接受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干預。研究組:男30例,女17例;胎齡28~37周,平均胎齡(31.98±1.96)周;體質量1 250~2 400 g,平均體質量(1 810.25±271.54)g。常規組:男29例,女16例;胎齡28~37周,平均胎齡(32.41±2.15)周;體質量1 250~2 450 g,平均體質量(1 846.28±290.33)g。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1 納入標準 經血氣分析、肺成熟度、血生化等檢查確診為RDS,出生日齡≤12 h。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Hg,動脈血氧分壓(PaO2)<50 mmHg,有機械通氣指征,均接受常頻機械通氣治療。家屬無傳染性疾病,身體狀況良好。臨床資料完整。
1.2.2 排除標準 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呼吸道畸形、肝腎等發育不全。合并宮內感染性肺炎。胎糞吸入綜合征。家屬認知異常或溝通障礙。
1.3.1 常規組 常規組予以常規PIICU護理干預,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病情變化,記錄皮膚狀態、神志、血氧飽和度等情況變化,檢查呼吸機工作狀態(校對參數、遵醫囑調節),進行呼吸道護理、并發癥預防及護理、營養支持等基礎干預,并對異常狀態進行緊急處理,報告主治醫師,配合救治。
1.3.2 研究組 研究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予以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父母教育。家庭人員為母親、父親,對父母親進行宣教工作,包括袋鼠式護理益處、方法、感染防控措施等,保證父母親能完全掌握。(2)家庭式病房。達到入選標準后,研究組遷入PIICU家庭式病房,包括陪護病房、客廳等,保證陪護病房內配有暖箱、輻射臺、監護儀、吸氧裝置、輸液器、吸引器、搶救車等完善醫療設備。(3)家庭式病房要求項目。室溫控制約26℃,相對濕度55%~65%,環境聲音盡量控制<60 dB。根據晝夜調整光線亮度,一般光線控制較暗,可選擇定時播放輕音樂。家庭式病房每天允許探視人數不超過2人,一般父母親在即可,探視人員需佩戴口罩、帽子等。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定期消毒,2次/d。(4)袋鼠式護理方法。洗浴如廁后進行,避免中斷,不可佩戴首飾,不能使用特殊乳液等護膚品,不能使用香水等。母親或父親穿著特制袋鼠式護理服,由護理人員協助家屬擺好體位,患兒赤裸全身(頭朝上)垂直或60°俯臥(頭偏向一側)于家長裸露胸口,母親或父親身體稍屈曲,手臂支撐嬰兒背部、臀部,暴露處覆蓋潔凈的毯子。護理人員在側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隨時指導,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并通知醫生診治。(5)頻次安排。袋鼠式護理每日2次,專業護理人員在09:00~12:00、14:00~17:00協助母親或父親進行護理。剛開始時,可選擇適當縮短時間,在結束時,仍需將患兒放置于溫箱內,生活護理方面可由母親或父親與護理人員共同進行。
(1)康復狀況。統計比較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長、PIICU住院時長、平均睡眠時間、PS應用次數。(2)攝奶量與體質量變化。統計比較兩組患兒干預前與干預1周后攝奶量、體質量變化情況。(3)家屬護理滿意度。使用重?;颊呒覍贊M意度量表(CCFSS)評估,選擇20條版本,包括獲取信息(5條)、被接納(3條)、支持(6條)、病情保證(4條)、舒適(2條),每條1~5分賦分,總分2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家屬護理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長、PIICU住院時長均短于常規組,平均睡眠時間長于常規組,PS應用次數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康復情況(±s)

表1 兩組患兒康復情況(±s)
組別研究組(n=47)常規組(n=45)t值P值機械通氣時長(d)5.12±1.01 7.53±1.78 8.031<0.001 PIICU住院時長(d)12.16±2.14 15.89±3.05 6.814<0.001平均睡眠時間(h/d)18.36±2.14 16.22±3.02 3.935<0.001 PS應用次數(次)1.83±0.52 2.71±0.60 7.527<0.001
干預1周后,研究組攝奶量、體質量變化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攝奶量與體質量變化情況(±s)

表2 兩組患兒攝奶量與體質量變化情況(±s)
組別研究組(n=47)常規組(n=45)體質量(g)t值P值攝奶量(mL/d)干預前171.23±13.24 173.35±11.69 0.813 0.419干預1周后190.36±12.25 183.01±10.47 3.087 0.003干預前1 810.25±271.54 1 846.28±290.33 0.615 0.540干預1周后2 218.74±150.63 2 125.12±140.36 3.081 0.003
研究組CCFSS中獲取信息、被接納、支持、病情保證、舒適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s) 分
組別研究組(n=47)常規組(n=45)t值P值獲取信息21.20±2.87 13.18±4.02 11.050<0.001支持25.45±4.10 18.02±4.67 8.119<0.001被接納13.14±1.60 9.01±2.58 9.271<0.001病情保證16.01±2.87 11.56±3.25 6.968<0.001舒適8.07±1.19 5.18±1.53 10.138<0.001
機械通氣是治療RDS早產兒的有效方法,可抑制或改變患兒自主呼吸運動,維持呼吸通暢,提高生存率,但早產兒機體敏感且脆弱,預后差,予以合理有效的護理對患兒恢復十分必要[4-5]。
有研究顯示,母嬰同室袋鼠式護理應用于極低出生體重兒中,可促進患兒體重增長[6-7]。另有研究顯示,袋鼠式護理能減輕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神經系統損害[8-9]。對于RDS機械通氣早產兒,常規護理實施封閉管理模式,母親或父親無法與嬰兒接觸,容易產生焦慮情緒,患兒也無法得到親情支持。而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的實施可改變這一現狀,在肌膚接觸與溫暖關懷下,能夠促進患兒疾病恢復。本研究對RDS機械通氣早產兒實施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干預后顯示,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長、PIICU住院時長均短于常規組,平均睡眠時間長于常規組,PS應用次數低于常規組,且干預1周后研究組攝奶量、體質量變化均高于常規組。這說明本干預模式可促進患兒恢復,減少PS應用次數,延長睡眠時間,還可提高攝奶量,增加患兒體質量。實施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干預,可盡早實現親子依戀關系,通過與母親或父親早期皮膚接觸,促進大腦皮層神經遞質分泌,調節機體生長激素、胰島素等水平,促進蛋白質、糖原等合成,促使患兒攝奶量增加,促進機體發育,增加患兒體質量。早產兒在袋鼠服中可產生邊界安全感,母親或父親撫摸患兒皮膚,使熱量聚集于患兒周圍,減少能量、氧氣、熱量等消耗,增加深睡眠時間頻率,促進患兒恢復。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CCFSS中獲取信息、被接納、支持、病情保證、舒適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說明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可提供母親或父親與患兒接觸的機會,使其能夠知曉患兒病情。在母親或父親輔助下進行護理工作,提高母親或父親參與感,減輕其焦慮情緒,使患兒感受到親情,增加母子或父子相互支持的力量,從而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家庭參與的袋鼠式護理應用于RDS機械通氣早產兒中,可減少PS應用次數,縮短患兒恢復時間,提高患兒攝奶量,促進患兒生長發育,還可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