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芳,馬琳琳,王 丹
林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河南 安陽 456550
重癥監護室(ICU)是醫院最重要的醫療場所之一,主要接收治療的是病情危重患者,和一般患者相比,這類患者病情嚴重,進展比較快,生命安全面臨更嚴重的威脅[1]。臨床實踐發現,對ICU危重患者來說,要想進一步提高治療的臨床效果,除了進行積極的對癥治療之外,還需要配合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預防各種并發癥發生,提高護理工作質量[2]。和常規病房的護理工作相比,對ICU危重患者的護理需要更加慎重,這是因為ICU護理工作屬于封閉式的護理,患者病情比較嚴重,更容易出現多種意外情況,因此,ICU護理人員需要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提高護理質量,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進而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3]?;诖耍狙芯窟x取2019年1—12月林州市第二人民醫院ICU接收治療的80例危重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關懷護理理念干預對ICU危重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2019年1—12月林州市第二人民醫院ICU收治的80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25例(62.5%),女性15例(37.5%),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56.34±4.37)歲,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學10例,初中高中15例,??萍耙陨?例。觀察組男性23例(57.5%),女性17例(42.5%),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56.43±4.25)歲,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學9例,初中高中16例,??埔陨?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上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4]:(1)所有患者均在ICU病房,但暫時沒有處于危險狀態。(2)聽力正常,可以正常溝通交流。(3)患者有完整的數據,自愿參與這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5]:(1)合并患有心、肝、腎嚴重臟器疾病。(2)有精神病史、意識障礙。(3)不配合或者中途退出研究。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監測,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詳細記錄工作。其次,對患者進行頭口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主動配合治療和用藥。最后,護理人員需要注意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環境,盡量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關懷護理理念干預,具體如下:(1)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ICU病房護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護理工作的質量,因此,需要定期對護士進行培訓,全面講解關懷護理理念干預的內涵、具體操作方法等,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指導具體護理工作,提高護理工作的人文性,讓患者感受更多的關懷。(2)病情評估。護士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指導護理實踐,為患者提供科學的護理服務。在患者轉入ICU時,護士要對其中的環境、設備、注意事項等向患者和家屬進行全面講解,緩解患者和家屬的恐懼情緒。(3)心理護理。由于疾病折磨、擔心家庭經濟負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甚至出現放棄治療或者自殺的想法,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積極開展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積極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真實想法,明白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紓解。對于經濟困難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主動聯系社會幫助機構或者媒體幫助患者,讓患者安心養病。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向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工作,讓家屬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療的情況以及大體費用,讓家屬多安慰和鼓勵患者,創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環境,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4)家屬探視。家屬探視期間,護士要多和家屬溝通,了解家屬對護理的需求,注意安撫家屬不安的情緒,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和治療時,護士要進行相關解釋,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5)疼痛護理。護士要告訴患者疼痛是正常的,為患者講述疼痛緩解的方法,可以為患者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患者使用止痛藥物[6]。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ICU綜合征發生率、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變化情況、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評價標準:(1)負性情緒評分。SAS評分表示焦慮評分,分數高表示焦慮嚴重。SDS評分表示抑郁評分,分數高表示抑郁嚴重[7]。(2)護理質量評分。包括ICU監護時間、疼痛評分(采用VAS評分,分數高表示疼痛嚴重)、拔管時間以及睡眠指數(指數高表示睡眠質量差)4項[8]。(3)護理滿意度。包括心理護理、服務態度、醫療環境、健康教育、操作性護理5個維度,各項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9]。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經正態分布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ICU綜合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ICU綜合征發生情況 例(%)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有所改善,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負性情緒變化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負性情緒變化情況(±s) 分
焦慮評分(SAS)抑郁評分(SDS)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治療前60.5±5.6 60.6±5.5 0.081 0.936治療后46.4±4.3 32.5±3.4 16.037 0 t值t值12.630 27.485 P值00 12.857 23.057治療前61.3±5.4 61.2±5.5 0.082 0.935治療后46.2±5.1 33.1±5.4 11.154 0 P值00 t值P值
兩組患者ICU監護時間、疼痛評分、拔管時間以及睡眠指數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情況
對兩組患者心理護理、服務態度、醫療環境、健康教育、操作性護理進行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心理護理9.1±0.3 9.9±0.5 8.677 0服務態度9.1±0.2 9.7±0.3 10.525 0醫療環境9.1±0.2 9.6±0.3 8.771 0健康教育9.1±0.2 9.4±0.3 5.262 0操作性護理9.1±0.1 9.5±0.5 4.961 0
相對于一般的患者來說,ICU病房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由于病情普遍較重,發展較快,患者不僅生命安全面臨著嚴重的威脅,而且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著巨大的折磨,患者在這種狀態下會出現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再加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常規的護理服務已經難以滿足患者的要求,改變護理方式,轉變過去常規護理關注疾病的現狀,更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10]。
關懷護理理念干預模式是一種科學優質的護理干預模式,該模式以患者為中心,關注患者的身心感受[11]。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以使患者感到快樂并充滿希望,從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進患者健康[12]。在關懷護理理念干預模式下,重點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工作,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講解相關的健康知識,提高患者的認識,并和患者營造良好的關系,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和尊重,緩解患者的各種負面情緒,同時積極尋求社會支持和家屬的幫助,幫助患者樹立樂觀心態,積極面對病魔[3]。
鄭榮芳等[13]在相關研究中指出,采用關懷護理理念干預的患者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ICU綜合征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對ICU患者實施關懷護理理念干預是有效的,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充分緩解,心理更加健康,體現了關懷護理理念干預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點關注,實現了預期的效果。在ICU監護時間、疼痛評分、拔管時間以及睡眠指數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充分說明了關懷護理理念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護理質量明顯提高。對兩組患者心理護理、服務態度、醫療環境、健康教育、操作性護理進行評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對ICU患者實施護理理念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少糾紛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ICU危重患者實施關懷護理理念干預,效果確切,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