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個神秘的符號,是3000 多年前商代先祖使用的文字。由于這些字往往被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它們被人們叫做甲骨文。甲骨上記載的內容豐富翔實,為研究商代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有一塊非常有趣的“甲骨”上記載著中國最早的“車禍現場”。這是怎么回事?
殷人信鬼,遇事都要占卜,從占卜到問的問題,再到最后的判斷和結果驗證,這樣一個完整的記錄都刻在甲骨上。
甲骨上記載的內容豐富翔實,為研究商代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要知道,在甲骨文發現之前,人們對商代的了解僅限于史書中的寥寥幾筆。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商代史主要是《史記》里的一篇文章《殷本紀》。在很長一段時間,只存在于古籍中的商,由于缺乏考古學實證而不被西方學術界所承認,這令當時許多中國學者無法接受。所以,發現甲骨后,如何用好這些3000 多年前的資料,實證商的存在,重現商的歷史,成為那時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研究甲骨先要識別出甲骨上的文字。相比其他古文明的文字,漢字得益于中華文明的傳承不息,是唯一沒有出現過斷層的古文字,這給辨識甲骨文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發現甲骨文后,學者們很快就辨識出了大量甲骨文常用字。其間,著名學者王國維還發現《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在甲骨文中基本都有出現,印證了《史記》中的商朝記載基本可信??僧敃r由于每片甲骨的具體年代還不能確定,所以久遠的商朝歷史還是一片混沌不清。

由于漢字字形的演變一脈相承,董作賓推斷這個字就是今天漢字中的“貞”字
到了1929 年,隨著出土的甲骨越來越多,當時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董作賓和同事們發現,甲骨中頻頻出現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字。這個字出現的頻率之高,是當時所發現的甲骨文字中最多的。由于漢字字形的演變一脈相承,董作賓推斷這個字就是今天漢字中的“貞”字。每當“貞”字出現時,這次占卜的負責人往往也會同時被記錄下。于是,董作賓把這些在商代負責占卜的人稱為“貞人”。
“貞人”的出現把時間年代縮小到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其他甲骨上凡是出現這個人的時候,就知道這片甲骨是什么時間。
這片珍貴的甲骨現珍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記載了3000多年前中國最早的“車禍現場”。

被記錄在甲骨中的這起事件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如今的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從中可以看出,記錄的時期、是誰在占卜、占卜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經過結果,在一條完整的甲骨卜辭中都會得到詳細的記錄。
除了關于“貞人”的記錄外,董作賓還注意到甲骨中關于天文現象的記錄。他意識到,如果能借助數學、天文學知識,把甲骨中記錄天象的時間和現代通行的紀年體系聯系起來,繼而推算出商代的天文歷法,這樣無疑將梳理出一個清晰的殷商歷譜。
如何利用甲骨來研究商代史已經有了方向。然而,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為躲避戰亂,學者們連同之前出土的甲骨,被迫遷往西南后方。學者們一路輾轉,直到1940 年到達四川宜賓的李莊鎮,才安頓下來。在時局和生活的重壓下,董作賓仍夜以繼日,艱難推進著甲骨文的研究。
1945 年,董作賓和同事們終于完成了甲骨學巨著《殷歷譜》。其中一項顯而易見的成果就是,殷商歷代君王的確切在位時期,終于有了相對明確的答案。
1972 年12 月的一天,安陽小屯村的一位村民匆匆找到了考古隊,當他拿出帶來的東西后,人們發現這竟是幾片刻有文字的甲骨。
3 個月后,考古隊開始對安陽小屯村南發現甲骨的地區進行發掘,共出土甲骨1 萬多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在這些甲骨中,發現了之前從沒見過的殷商時期的國名、人名、軍事編制等重要信息。
1991 年,在殷墟花園莊東地又發現甲骨上千片,其記錄的內容已不限于商朝的王室,一些貴族的生活也被人所知。隨著甲骨文發掘、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一個豐富多彩的商王朝最終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甲骨文被發現的120 多年來,甲骨研究已經從簡單的識文斷字,發展為今天集考古、歷史、天文地理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甲骨學。延續500 多年的商王朝,在一代代中國學者的努力之下,已經從史書中的了了幾筆變得愈發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