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勤 謝小琴 劉珈言 梅蓉 李二龍 趙文彬 楊禮鳳 韓成龍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皮膚性病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光化性角化病(AK)主要是由慢性紫外線輻射引起的角質形成細胞的非典型癌前增生,有發展為鱗狀細胞癌的風險〔1〕。該病在男性中比較常見,一般是由長時間的日曬造成,好發于臉、手背等外露皮膚,由黃豆大小的塊斑逐漸發展為蠶豆大小,最初為正常膚色,發展為暗褐色,皮膚比較粗糙〔2〕。光動力療法是由光敏劑參與,在特定波長光的作用下產生一系列光反應,產生活性氧分子,尤其是單態活性氧,作用于病變靶組織并產生細胞毒性作用,造成細胞毒性損傷和組織壞死的一種治療方法〔3〕。因為其對腫瘤組織有良好的親和性,可以選擇性地殺傷腫瘤細胞,且不損傷正常的皮膚組織,疼痛感很輕,不會造成瘢痕產生,不會被皮損的數量和部位所限制。二氧化碳激光能夠針對病灶使用較高的能量破壞皮損,加快皮損部位結痂后脫落。本文擬分析二氧化碳激光預處理聯合光動力療法對AK患者光化性角化病和光嫩膚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皮膚病與性病科收治的80例AK患者,根據治療方式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聯合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對照組(40例)僅采用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對照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6.20±3.26)歲,平均病程(12.25±2.35)個月;皮損分布于鼻部 13例,面頰部12例,外眥部8例,上唇部7例,患者均為單發損害;皮損面積(3.37±2.07)cm2。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5.80±3.34)歲,平均病程(11.75±2.55)個月;皮損分布于鼻部 14例,面頰部11例,外眥部9例,上唇部6例,患者均為單發損害;皮損面積(3.50±2.14)cm2。大部分患者都使用過局部外用藥物。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4〕:①經臨床及組織病理檢查確診;②所有患者進行皮膚鏡檢查;③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④4 w內沒有使用過激素類、維甲酸類或其他免疫系統藥物。排除標準〔5〕:①患免疫系統疾病者;②有明顯光敏史者;③血糖、血壓控制不佳者;④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⑤患腫瘤者;⑥患卟啉癥或已知對卟啉過敏者;⑦對試驗所用藥物過敏者。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治療前先用生理鹽水將皮膚表面的鱗屑與痂皮擦去,然后外敷20% 5-氨基酮戊酸(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70027,生產批號86900663000020) 溶液(每個部位1支)并避光,3 h后予以照射紅光,波長633 nm左右,能量調節密度100 J/cm2,分多次照射,每次15 min,14 d為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在治療中發生的皮膚紅腫、疼痛等不適癥狀,一般在7 d左右可以自行消退。觀察組:先進行二氧化碳激光,再進行與對照組同樣的光動力療法。患者術前皮損常規消毒,復方利多卡因乳膏 ( 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466,生產批號86900107000111 )進行皮損表面麻醉后,將LJL35-CS型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儀(上海市激光技術研究所,國械注準20173244354)的輸出功率調節為12~25 W,波長調節為10 600 nm,對皮損部位進行光斑測試,根據皮損情況適當調整測試指標。在治療過程中,光斑測試要完全覆蓋皮損部位,測試結束后予以間斷冰敷30 min,然后進行光動力療法,14 d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兩組術后隨訪1~3個月,共隨訪3次。
1.4療效判定〔6〕完全緩解:皮損完全消失,皮膚僅有色素沉著或消退,沒有復發;部分緩解:皮損縮小范圍在50%~100%;好轉:皮損縮小不超過50%;無效:皮損無明顯變化;復發:原消失皮損處新發皮損。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 + 部分緩解例數)/ 總例數×100%。
1.5皮膚鏡特征分析〔7〕在征得患者同意下,通過皮膚鏡(廣州創弘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82210726)對患者皮損部位取像。
1.6VISIA皮膚檢測 能夠定量評估皮膚的病理學特征,具有專業的皮膚圖像分析系統。VISIA能對皮膚的紫外線斑、日光損傷、色斑、毛孔、卟啉、皺紋及平整度進行評估。潔面后,VISIA 會對面部正左右三面進行檢測。
1.7水通道蛋白(AQP)表達〔8〕收集兩組病理標本用4%甲醛固定,常規石蠟包埋,之后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分析:細胞膜、細胞質和(或)細胞核顯示有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為陽性細胞。根據陽性細胞所占比例進行評分:陽性細胞不超過1/3為1分,1/3~2/3為2分,超過2/3為3分。
1.8不良反應 觀察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
1.9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0.00%;其中完全緩解23例(57.50%)、部分緩解9例(22.50%)、好轉6例(15.00%)、無效2例(5.00%)〕高于對照組〔55.00%;其中完全緩解16例(40.00%)、部分緩解6例(15.00%)、好轉6例(15.00%)、無效10例(25.00%)、復發2例(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0,P=0.02)。
2.2兩組皮膚鏡特征對比 對照組表面有鱗屑10例 (25.00%),草莓樣結構9 例(22.50%),有卷曲狀血管(點狀、線狀血管者)11 例(27.50%),玫瑰花瓣征10例(25.00%);觀察組粉刺樣開口8例(20.00%),粟粒樣囊腫7例(17.50%),有鱗屑13例 (32.50%),草莓樣結構12例(30.00%)。
2.3兩組VISIA皮膚檢測對比 治療后,兩組VISIA皮膚檢測指標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且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兩組AQP在AK中的表達 觀察組AQP1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QP3、AQP9和AQP1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VISIA皮膚檢測對比

表2 兩組AQP在AK中的表達分)
2.5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出現2例輕度色素沉著,對照組出現3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00%)與對照組(7.5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K又稱老年角化病,目前認為其是一種癌前期病變,長期未治療的AK可發展為皮膚鱗狀細胞癌。光動力療法具有較多優點,如不損傷正常的皮膚組織,創傷小,疼痛感輕,不會造成瘢痕產生,美容效果好,能完全清除皮損,且復發率低,是 AK 在臨床上可以廣泛使用的治療方法。二氧化碳激光在臨床上主要治療真皮血管性疾病和痤瘡瘢痕等〔9〕,能夠發揮較高的能量,直達病灶,使皮損破壞并結痂脫落;刺激機體,使機體產生免疫應答,能夠快速消滅病毒,使病毒清除更加徹底;能夠促進藥物深層滲透,藥效完全發揮〔10〕。
AK 的癥狀具有多樣性,與脂溢性角化病(SK)非常容易混淆,為了防止出現誤診,給臨床的診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采用皮膚鏡來區分 AK 和 SK。本研究結果表明光動力療法治療AK有明顯的效果,說明二氧化碳激光預處理光動力療法治療AK的臨床效果顯著。有研究顯示〔8〕,AQP的差異表達可能與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發展相關,AQP1、AQP3、AQP9和AQP10的表達在鱗狀細胞癌中均明顯增高。本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激光預處理光動力療法能夠降低AK發展為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率。
綜上,二氧化碳激光預處理光動力療法治療AK臨床療效明顯,可有效提升治愈率,同時具有光嫩膚的作用,降低癌變的可能,且有較高的安全性,可在臨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