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華
[靖西市第二中學北校區(原靖西市第五中學),廣西 靖西 533800]
為了構建一個高效的化學學習課堂,就需要時刻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初中化學教學質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雖然效果顯著,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師不能僅僅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上,應時刻的關注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進一步達到學與教的統一性。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當前,九年級化學教堂存在的問題已經開始影響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化學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認真的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采取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從而提升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如圖1 所示。

圖1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
有效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相同是教學時間內,運用相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投入,在從中獲取更好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適合當前教學的基本規律,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調動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師生相互配合相互溝通,才可以發現更優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九年級學生所學的科目比較多,而九年級化學課時也是比較有限的,如何在有效的時間里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成為當前最需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有效教學不僅要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還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更深的溝通和探索,以此讓學生在面對不懂的知識點時,可以主動向老師提問,能從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化學知識[1]。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將化學實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能培養出學生的科學探索的精神,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推動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程內容相對于別的學科而言是相對簡單的,由此,就會導致教學節奏也緩慢起來。如果不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就很難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出學習思維和學習興趣,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潛能,主動參與化學學科,才能為化學打好基礎。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就能迅速的吸收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對培養學生學習自主能力,讓學生之后在化學課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有一個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還能通過化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化學的學習能力[2]。
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九年級化學課程是學生初步接觸化學內容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僅如此,還要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日后學習化學打好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通過積極的引導學生來使學生對化學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絕大部分會受到課堂的環境影響,如果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那么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比如在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會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并且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在思想上與老師產生共鳴。當學生達到以上這種狀態是,就是學生高效學習的時刻[3]。不僅如此,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會隨著學生高效學習而提高其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學生也可以愉快地學習化學。
化學實驗在整個化學學習中占據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在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實驗設備、實驗時間、實驗能力能因素干擾了落實化學實驗的行動。教師更多的是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學生了解化學知識僅限于書本,沒有深入的如了解化學的意義。這樣進一步的限制了學生追求科學的本能和動手能力。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模式。雖然教學方式五花八門,但是走進課堂就會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傳統模式。生硬、枯燥的教育模式直接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得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在化學課堂上,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教師提出了問題,學生基本反應不過來,總是一副茫然失措的樣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提出的問題是早就設計好的化學理論題過于枯燥,更有著標準的答案,一旦學生的回答不在教師的實際范圍內,教師就會不斷對其進行引導和糾正,意圖使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消化這些問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4]。即使在學生提出一些很有新意的看法時。教師也不做深入探討,只是以“今后會講”“與中考無關”等語言來搪塞過去。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完全被禁錮,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沒有興趣進行深入探究,掌握的也多是生硬的理論知識,無法將其運用到生活中。
為了有效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教師應第一時間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與學習相結合,在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外,還應保障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這樣方能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進而構建出高效的九年級化學課堂。為在有效的時間提升化學教學成果,就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有獨立的時間去主動的進行思考,與此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切實掌握學習化學的技巧。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化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的去探索和研究,從而達到高效的化學教學。在九年級教學科目中,存在著很多的化學實驗,傳統的化學教學方法只是將公式和知識內容一股腦灌輸給學生,不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帶學生了解化學方程式真正的含義,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對化學方程式只停留在表面,還未深入的進行了解和研究,降低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化學本身具有的魅力。九年級的學生在這個階段是出于一個喜歡探索的年齡,他們的好奇心會驅使他們去了解化學的真正含義,因此他們對化學的實驗也是比較感興趣的,在做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被化學反應產生的現象吸引,會積極的參與到實驗中去,進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逐漸喜歡上化學這門學科,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取化學知識,這種實驗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教課書籍效果要好的多。除此之外,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有趣的化學課堂,例如:在課堂上加入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或者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以及情景教學的方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會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到化學自身的魅力所在。除了上述的教學方法,教師也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化學現象講述給學生,進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想要給學生講述“酸堿中和反應”時,可以運用現實中被蚊蟲叮咬時涂抹肥皂水的例子教導學生,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了化學的課程,還給學生積累了眾多的生活經驗[5]。
隨著教育不斷改革深化,為了適應當前背景下教育發展的需求,切實落實課堂改革已成為教育的必經之路。當前,經濟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教師在對九年級化學課進行教學時,應時刻順應時代的發展,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和標準。因此,運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化學知識相結合,可以把抽象的化學方程式具體形象化,以這樣的教學方式來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給學生教“單質碳的性質”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如果只用傳統的方式來教學生,會難以喚起學生對“單質碳的性質”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所以,運用高效化學素養的理念,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等渠道為學生解釋“單質碳的性質”為何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單質碳的性質”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在學生處于好奇的狀態下,繼續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炭黑”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可以從“碳”的角度去思考,讓學生集思廣益,引發學生的探索性。使用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轉化為有畫面可以想象的化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還能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
在任何一個化學學習階段,化學實驗課程對于化學的教學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利用化學實驗,可以直觀的將課本上生硬的化學內容轉化為更加真實的化學現象,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化學內容的理解,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可以更好的觀察到物質在實驗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6]。因此,教師如果想要建立一個高效的化學學習課堂,就應非常注重化學實驗的應用。例如,當教師在給學生教“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內容時,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氧化反應,什么是置換反應,也可以了解到這兩個反應的區別在哪里,此外,教師可以利用鋁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來為學生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學生可以親眼看到被置換出的銅,并且觀察到溶液顏色的變化,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7]。
化學雖然是一門較為復雜和枯燥的課程,但是卻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教師應捉住化學自身的特點,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化學變得形象化和立體化,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化學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去自主的進行思考。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教完“金屬的腐蝕”相關知識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家庭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放學回家后洗一次家里的鍋,并讓學生在第二天觀察鐵鍋的狀態。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到鐵鍋產生的紅色物質是什么,此時,就要運用到相關的化學知識進行結合,并讓學生了解鐵銹生成的化學方程式。并考慮避免紅色物質出現的方法,以此讓學生在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達到化學“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目標。
反復練習是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對學生進行檢驗。例如,教師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對這一階段所學的重點化學反應和重要物質的性質進行整理,然后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作答,最后根據學生測試反應的情況對教學內容或進度進行及時的糾正和調整[8]。
綜上所述,強化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及時轉變化學教學的觀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主動的探究和思考,進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效率,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