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言

中東國家阿聯酋境內多沙漠,常年干旱少雨,水資源極度缺乏。缺水必然少樹,沙漠中生活的人最喜歡的就是綠蔭。迪拜人喜歡樹,政府也大力號召人們多種樹。阿聯酋缺水,卻盛產石油,人民生活富裕,最大城市迪拜更是富豪云集之地。網絡盛傳迪拜富豪種一棵樹一年要花銷3000美元,當地人種樹是低調炫富。實際上,當地富豪對于種樹確實是肯下大力氣、花大價錢,但并沒有網傳的那么離譜。
用人工智能來種樹
僅就給樹澆水來說,迪拜人將海水淡化后澆樹,成本確實比其他地方種樹高得多,但大體估算一下的話,應該不會達到網絡流傳的那么高。按照當地基本的水價,加上聘用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外籍勞工養護樹木的費用,平均分攤到一棵樹上,一年的花銷大概一兩'百美元。但這僅僅是表面上的成本,為了確保樹木在沙漠地帶能夠存活并長大,迪拜人可說是不邸本地投入。
當地人用其他國家種菜的方式,建起擁有自動噴淋系統的塑料大棚來培育樹苗和花種。迪拜還建起使用人工智能輔助培育系統的苗圃。待到樹苗種植到戶外的時候,為確保小樹順利長大,一種擁有專利的特別保護裝置又派上了用場。這是一種直徑約1米的硬樹脂圓盤,中間有孔,一條條鋸齒狀的扇形凹槽從中間輻射到周邊。這個裝置主要作用是遮陰保水,小樹的樹干從圓孔探出,剛剛扎下的根部被圓盤覆蓋,防止給樹澆的水還沒滲透下去就被炙熱的陽光蒸發掉。另外,利用沙漠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夜間在扇形凹槽上聚集的少量冷凝水,因為中間低、四周高,可以自動灌溉給樹苗。此外,風沙大的時候,還可以從圓孔處砸下木樁,把樹苗綁在木樁上以防倒伏。
在請專家種樹這個層面,迪拜也自有特色。當地有一位來自印度的園藝師非常有名氣,他教迪拜人如何利用有限資源低成本地種植樹木和花草。這位園藝師來自印度拉賈斯坦邦,信比什諾伊教,它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被稱為印度最早的環保主義者。他們尤其熱愛樹木,相傳在18世紀他們的祖先有數百人因為護樹被殺害。比什諾伊人生活的地方毗鄰塔爾沙漠,所以他們對于在沙漠缺水地區如何種樹經驗豐富。因此,迪拜富豪在招聘園藝師和園丁的時候,更愿意多付些工資聘用比什諾伊人。
牧豆樹和椰棗樹
迪拜人種樹也有講究。因為干旱缺水,并不是什么種類的樹都適宜在當地存活。當地最常見、也最受當地人喜愛的是被稱為“生命之樹”的牧豆樹和椰棗樹。
牧豆樹是阿聯酋的國樹,別看它在地表之上最高只長到3至5米高,但為了在沙漠生存,它的根系深植地底,成年的牧豆樹據稱可以從地下30米深的地方汲取水分。牧豆樹對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至關重要,有了牧豆樹,鳥兒能在樹上筑巢繁殖,動物和人類能在樹下納涼。阿拉伯民間傳說中,許多故事就發生在牧豆樹。牧豆樹的嫩葉和種子可以作為人類和動物的食物,其豆莢和葉子能夠藥用,其樹枝可以用來燒柴或制作木炭。尤為重要的是,因為牧豆樹的根系向地底深處扎,它不會跟周邊其他植物爭奪水分,所以環繞著牧豆樹,職形成一個生態體系,這也崖它被稱為“生命之樹”的原因吧。沙漠中的人們可稱是“逐牧豆樹而居”,當地有句古老的諺語,“凡有牧豆樹的地方,就有貝都因人的足跡”。
還有一種常見樹種是椰棗*對,它也被稱為“生命之樹”,它為人們奉獻的甜蜜椰棗,是當地人最喜愛的水果和甜食,在當地菜譜中占有重要地位。據稱,椰棗樹的根可以扎到地下35米深,其樹齡最長可達200年。當地人有個傳統習俗,每生一個兒子,就在家門前種一棵椰棗樹,據說古時候這樣可以確保兒子長大后不會餓死。當然,現在的迪拜人生活富裕,不會有餓死的擔憂。但另一個習俗依然流傳下束,自家有上百年的椰棗樹結了果實,要分送給親戚朋友,親友都會珍視。
急于綠化,曾引進入侵物種
迪拜人“求樹若渴”,曾因急于求成,誤引入侵物種。據報道,上世紀70年代,當地人為了防止沙漠侵襲城市,引入了一種北美牧豆樹,這種樹既耐旱生長又很迅速,但它的根系很像灌木,可以迅速蔓延至周邊60米左右的區域并且瘋狂地吸收水分和養分,這樣它的周邊任何其他植物都沒有生存空間了,因此它有“垃圾樹”“魔鬼樹”之稱,被不少國家列為入侵物種。這種樹雖然比較耐旱,但它的根扎得不深,在真正的沙漠中是無法生存的。所幸,迪拜人意識到錯誤,開始積極推廣本土牧豆樹,以替代它。
阿聯酋曾有一棵樹,據稱是從印度引進的第一棵榕樹,活了100多年。在這棵樹死后,當地將它的主干保留,建紀念碑紀念它。
迪拜對于毀壞樹木、破壞綠化的行為,采取嚴厲懲罰措施。損毀一棵樹,最高罰愁金額可達5萬迪拉姆,約合1.36萬美元。▲
環球時報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