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家

2022 年,上海因新冠疫情原因從3 月下旬開始封控,6 月1 日正式宣布解封。然而解封之后,一則“上海離婚預約爆滿”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其實,突然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在長達70 多天的時間里,本來就會積累一定的離婚數量,因此解封后離婚預約突然增加也很正常。但確實有一部分人的婚姻,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了問題,于是“疫情結束,婚姻也結束了”。
上海當地網絡論壇上,有一則熱度頗高的帖子。疫情防控期間,一家三口對每天的食品列了計劃,妻子在輔導孩子寫作業,丈夫主動說自己去煮泡面。妻子心想,“看來今晚能吃現成的了。”但丈夫煮好面,卻只叫走孩子沒叫妻子。看著餐桌上的兩個碗,妻子質問:“我的呢?”丈夫理所當然地說:“只剩下兩包了。”妻子又問:“那為什么不三個人分?”丈夫說:“你可以吃別的。”妻子瞬間火冒三丈。平日她承擔著家里的一日三餐,洗衣拖地;隔離期間,她深夜和早晨拼手速搶菜,丈夫一份力都不出;當天中午,為了讓丈夫和孩子多吃點菜,她只吃了兩個青椒……那一瞬間,妻子徹底心寒了。
疫情防控期間,因生活瑣碎產生矛盾的夫妻有很多。論壇上另一位女網友吐槽老公,冰箱里囤著30 來個牛肉餡餃子,全家都舍不得吃,他一聲不吭,煮出來獨自吃光了……評論區里有人留言:“真想馬上離婚。”還有人說:“封控在家就發了離婚協議。”
疫情防控期間,夫妻共同度過了一段相對困難的時光,可是截然不同的相處模式,也在試探著一對對夫妻婚姻的邊界。平時的小事一樁,此刻卻變成了一不留神就引爆的“炸彈”。那么,你覺得夫妻“共患難”之后,會更加珍惜彼此,還是會走向離婚的邊緣呢?

更珍惜,畢竟艱難的時光都攜手走過來了 50%
各自飛,特殊的相處模式會使得矛盾升級 10%
不一定,要看具體的問題以及彼此的脾性 40%
中國心理學會 注冊心理師
安徽省唯一中國家庭教育專家組專家
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會 副會長
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會 副會長
“比翼雙飛”還是“各自分飛”,是指在災難面前婚姻中的夫妻兩人是選擇共同面對困難,解決困難,還是撇下對方,各自離開,直至婚姻關系走向離婚的邊緣。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夫妻將共同經歷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在婚姻的不同階段,也會呈現不同的特點。
按照社會學的觀點來看,第一階段新婚期(結婚第1 年至第2 年)的夫妻關心的是如何滿足對方的期望,因此都特別愿意花功夫來符合對方的想法。他們盡可能經常待在一起,什么事都一起做。然而隨著朝夕相處,夫婦倆遇到的日常生活問題越來越多,夫妻之間的信任漸漸會有傷痕。許多夫婦看到他們的伴侶并不是初次相愛時想象的樣子,失望階段往往是痛苦的,但也可以是治療的過程。
接下來,夫妻共同經歷生育階段、鞏固階段、間歇階段等婚姻階段,雙方可能會覺得生活缺少變化,甚至有的感到失望、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隨后進入危機階段(結婚第15 年至第20 年)。同心協力度過各種危險的夫婦可以享受到愛情的碩果,此時,愛情和兩性關系真正融合成一體。夫妻之間無限信任,這是夫妻關系的頂峰時期。
可見,信任幫助婚姻關系中的兩個人渡過難關,處理困難,共同迎接人生的春天。盡管人們都知道“夫妻合力,其利斷金”,可是兩個不同成長背景的人如何“合力”?“合力”的黏合劑就是信任感,這種信任感是當遇到困難、彼此有分歧時,仍然互相有信任、不放棄的堅持。夫妻雙方在遇到重大事件,比如疫情防控期間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信任感缺乏,覺得在那樣艱難的時刻,對方有隨時將自己拋棄的感覺,讓人心灰意冷。
那么,夫妻間的信任感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最終牢不可破呢?對人的信任感有先天人格及成長部分的原因,也有后天逐漸深厚的部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建立信任的四個要素:關心、承諾、明確、始終如一。
首先,關心也就是夫妻間的服務行為,表現為關注對方的心理需求。當對方疲勞、疾病等需要幫助時給以適時的幫助,可以增進彼此的信任感。比如: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相處模式就是一種;現代的我輔導孩子作業,你做飯和做家務也是一種關心的服務行為的表達,是把夫妻納入一個家庭體系內的表現。
其次,承諾就是對對方的許諾實現的過程。戀愛或者婚姻生活中,會有對雙方的未來生活的許諾,也有對對方擔心的部分的肯定的回答,會讓雙方看到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景,愿意一起去為美好未來努力。
再次,明確就是符合現實性的要求,實事求是,不開空頭支票。我們現在的條件在哪里,能夠做到哪里,未來朝著哪個方向努力的明確一致性,是幫助婚姻中的雙方穩定關系、確立目標的有效手段,是決定婚后家庭資源往哪里集中的家庭策略的重要表現。雙方能夠達成一致,就會有“夫妻合力,其利斷金”的力量感!
最后,始終如一指的是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情境,疾病、貧窮等,夫妻都能始終如一地陪伴在彼此身邊,堅持雙方的最初約定,堅定家庭夢想與計劃,就一定會實現“比翼雙飛”的幸福婚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