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蘭

本文主人公
整個春節,郭剛堂一直小心地回避著兒子郭振的事情。
他照常去天涯尋親協會辦公室,處理各類尋親信息和線索。郭振被找到后,郭剛堂在尋親群體中的名氣更大了。有不少尋找失蹤孩子的家長找來,郭剛堂帶著他們拍視頻,幫助傳播消息。
生計也忙,要請內行的朋友幫忙,一起考察蔬菜市場,租攤位,聯系貨源。二十多年來,郭剛堂大半時間奔波在尋子路上,靠打零工和沿途售賣工藝品維生。現在塵埃落定,他想好好做蔬菜生意,讓家里的境況好起來。
找到孩子的郭剛堂,始終避免讓有關郭振的話題暴露在公共視域。他不肯談及郭振春節的動向,很多人在他的短視頻下面問:郭振回家過年了嗎?他不回答。有人留言呼吁尊重郭振、體諒孩子的難處,他回復:謝謝理解。郭振沒被找到時,郭剛堂時常在網上表達思念和牽掛。現在,孩子找到了,父親變得更加隱忍、克制。
除夕的早晨,郭剛堂走進廚房,灶臺上是妻子張文革昨晚忙碌到半夜的成果:幾十個雪白松軟的面卷嵌著紅艷艷的大棗,花糕的花瓣層層疊疊。郭剛堂發現,面卷和花糕做得比往年都大,他笑妻子“膨脹了”。
張文革心情喜悅。從郭振被拐賣那天起,這個山東聊城的家庭等待團聚已經有24 年。
1997 年,2 歲的郭振在自家附近被人販子騙走,郭剛堂自此踏上了尋子之路。多年間,他騎壞了10 輛摩托車,行程超過50 萬公里。
這是團圓后的第一個春節,郭振因為單位防控疫情的要求沒能回山東,郭家夫妻還是充滿了期待。花糕、餃子、臘腸端上了桌,先前每年吃年夜飯時給郭振擺的那副碗筷撤下了——孩子找到了,父母不用再供著一個空無的念想。
正吃著飯,郭振的視頻電話打來了。郭剛堂心中的期待終于落了地。
男孩笑著給父母拜年,開心地收下母親發來的紅包。郭剛堂把時間盡量讓給妻子,“兩個大老爺們兒有什么聊的。”口氣輕松,透著藏不住的喜悅和驕傲。母子溫情敘話,是他用24 年的堅持換來的。
郭振是在張文革眼皮下被人抱走的。第二天,郭剛堂和幫忙尋找的鄰居們回到家,張文革一看孩子沒找到,一下就跪倒在地,拼命打自己耳光,哭著說都是自己的錯。這些年,郭剛堂堅持找孩子,一半是為了妻子,他不愿讓她永遠生活在負疚感中。
屏幕那頭,郭振始終是一個人。郭剛堂猜想他是和當年買下自己的“養父母”在一起過年,但孩子不說,他也不問,雙方心照不宣地維持著氛圍。
認親后,郭振表示,養父母年紀比較大,對他有養育之恩,也需要人照顧。他的工作在河南,因此以后還是想留在河南,但是自己假期多,會經常回山東看看。郭剛堂尊重兒子的決定,說就把養父母家當成親戚去走動。
父子倆的這一決定在網絡上引來了爭議。希望看到圓滿結局的圍觀者們指責郭振,也有人嘲諷郭剛堂的“大度”,認為他應該追究買家的責任。
郭剛堂沒有解釋或辯白。他擋在郭振身前,小心地保護著孩子的個人信息,不讓孩子卷入網絡風暴。有人說郭剛堂是偉大又委屈的父親,他沉默以對。
2021 年7 月,認親儀式,父親郭剛堂在24 年后終于走到了兒子面前。
郭振已經長成了壯實的小伙子。他被拐賣后在河南生活,讀完了大學,現在是一名教師。被激動哭泣的父母摟在懷里,他低聲說:“爸,媽,我這不是回來了嘛。”他眼前的父親,頭發花白了大半,比同齡人顯老的臉上刻著多年風霜的印痕,眼里含著淚。
剛得知兒子被找到的那些天,郭剛堂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冷靜些后,他想到了兒子此時的心境。可以想象,突然得知自己身世,郭振會有多么驚愕和糾結。兒子是這場悲劇的受害者,已經學會體諒一切的郭剛堂,終于有了體諒兒子的機會。
認親前,郭振給公安機關寫了一封信,詳盡講述了養父母家的情況。他的養父偏癱在床,養母剛因重病做過大手術,如果他決然離開,對一直疼愛他的養父母會是無法承受的打擊。之后,面對網絡上對他的指責,郭振一直保持沉默,從未辯解。

郭剛堂理解兒子。“兒子有我們老郭家的血脈,重情義。”為了不讓兒子為難,他不出言指責買家。他覺得,自己這些年的艱辛對兒子來說只是個概念,養父母對他的撫育疼愛卻是真切可感的。“畢竟他每次摔倒的時候,扶他起來的那雙手是他養父母的,不是我的。”他還有個想法:要求嚴懲買家可能會讓那些掌握信息的人——比如買家的親友,不愿發聲,影響別的父母找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譴責,而是讓更多人找到自己的孩子。”
他沒有停滯在傷痛里。50 多萬公里,是尋找,也是磨礪。兒子郭振回來時,父親已經千錘百煉,豁達而寬容。
2022 年1 月3 日,郭剛堂和妻子一起去河南看郭振,“想孩子了。”惦記著上次見面時郭振穿的鞋舊了,他們給孩子買了雙新皮鞋。一家三口點了4 個菜,聊著高興的事。郭振從親生父母這里得到的是愛和尊重。
“我是屬駱駝的。”送完菜回山東的路上,郭剛堂笑著說。駱駝什么都能扛,扛過了尋子路上的艱辛危險、外界的質疑嘲諷,現在又扛起了與郭振關系中的壓力和委屈。他知道,自己扛得多一些,兒子的擔子就輕一點。
郭剛堂一直記得尋子途中的一次際遇。那是2010 年左右,他到了浙江。那晚下著大雨,他在山里跋涉,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處破廟。廟宇已經傾塌,幸好石頭壘成的山門還能勉強避雨。坐下倚著山門,疲憊的郭剛堂立刻睡了過去。
第二天清晨醒來,雨已經停了,鳥兒在江南春天濃綠的樹林里鳴叫著,偶爾有水珠從葉子上滴落。郭剛堂轉過頭,看到山門上有一副對聯:父子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夫妻是緣,有聚緣有散緣,無緣不聚。他歡喜極了,覺得上蒼在點化自己。
現在他終于還了一半父子間的債。過完年,春天就快來了。郭剛堂覺得,之后的每一天,自己都要走在陽光里,就像那年,他騎上摩托從山門出發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