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亞楠
(作者系團中央宣傳部傳播處副處長)
“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對共青團組織提出明確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共青團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方向、為遵循、為鞭策,把新時代網上青年工作作為共青團做好黨的青年群眾工作的新領域、作為錘煉理想信念的大熔爐,全力進駐互聯網空間、運用互聯網手段、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青年聚集的各類網絡平臺上鮮明引導、亮劍發聲,成為互聯網上具有較強影響的傳播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團堅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歷史充分證明,只有始終高舉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共青團才能形成最為牢固的團結、鍛造最有戰斗力的組織,始終把青年凝聚在黨的理想信念旗幟之下”。一直以來,共青團新媒體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核心業務和看家本領,主動探索將網絡傳播和理論武裝相結合的新路徑。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召開后,團中央第一時間推出總書記重要講話原文學習小程序和學習對戰打卡系統,掀起了青年團員通過互聯網自主自發學習講話精神的熱潮。2018年以來,團中央新媒體平臺,持續策劃推出《跟總書記學》《團團帶你學》等系列理論學習新媒體產品,推出了12季135期“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平均每期在線學習人數超過5000萬,累計點擊量85.8億人次。2020年以來,推出“紅領巾愛學習”網絡隊課3季42期,平均每期瀏覽量達2500萬次,總瀏覽量超10.6億次。同時,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推出“青鋒”“青蘋”等深度評論專欄,為青年解讀國家大政方針、分析時政熱點、闡釋理論問題,涌現多篇爆款文章,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
在共青團中央微博微信的龍頭帶動下,各級團組織積極入駐微信、微博、QQ空間、B站、抖音、快手、知乎等平臺,目前共青團中央直接運營新媒體賬號26個,覆蓋了國內各大主要網絡社交平臺,總粉絲量超過2億,全年閱讀量超160億。同時,全團新媒體矩陣賬號達3萬余個,凝聚青年“粉絲”7億人次,形成了國內網絡空間最大規模的政務新媒體矩陣,搭建了直達青年的傳播網絡。
我們還通過高校思政類重點建設公眾號項目和150個高校共青團新媒體重點工作室最大程度觸達青年,并依托暨南大學、華僑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等建設青年文化研究與傳播基地,在社交媒體上做產品、發聲音,努力講好中國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青年的故事。
有網友評價說,共青團新媒體是穿梭在年輕人表達與主流輿論場之間、穿梭在二三次元之間,做內容的“譯介”和推廣工作。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宣傳內容,共青團新媒體的語言表達方式更能激發起青年的共情共鳴,因為我們最愿意去和青年一樣思考,把宣傳做到他們的心坎里去。2021年7月1日,在觀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后,團中央新媒體把演出畫面中毛澤東同志抬頭觀望天空的歷史鏡頭和鳥巢上空閃耀恢弘五星煙花的場景拼合在了一起,并且配上了一句文案——“看,漫山紅遍”,簡簡單單的一個圖片瞬間引爆網絡,霸占微博熱搜第一位整整兩天,轉發超過40余萬,很多網友說:“看到這個圖片就破防了,是的,我們今天的繁榮中國,先烈們看到了。”再比如,在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公布時,團中央新媒體在描述一位來自安全戰線的特殊獲獎者的事跡時,采用的方式是把這位獲獎者照片制作成了一個頭像陰影,但在胸口畫上了紅旗,簡單一個圖片雖然沒有講述他的英雄故事,但是這種無聲的講述又讓很多青年感動。
通過不斷探索,在懂時代與懂青年之間,共青團新媒體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屬于自己特點的表達,比如我們創作了很多風靡互聯網的句子。在2016年的1月8日,周總理逝世紀念日,我們發了一個視頻,叫作“今日中國,如你所愿”;在七一黨的生日,我們發布“為什么要入黨”的討論,一句“你有你的小確幸,我有我的家國夢;你有你的幻滅,我有我的信仰”文案,被很多網友轉發;在長征紀念日,我們做了一個互動文字游戲,體驗他們的長征,繼續我們的長征,達瓦里希,穿過整個世界,與你重逢;11月11日是空軍建軍紀念日,“你們放心購物,天空我來守護”;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我們發了一篇文章,《今天的南京城一定很擁擠,因為有30萬人要回家》。很多人說,一些文字,一看就是團團說的。


擴大網絡宣傳影響力,既要堅持渠道為先,更要注重內容為王。我們認識到,黨的思想主張只有讓青年聽得進、看得懂、記得住,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因此,我們聚焦推動黨的思想主張在青少年中入耳入腦入心,抓住互聯網時代“視聽轉型”的新特點,集中打造“青微工作室”品牌,通過創作有思想、有人氣的宣傳思想產品,更多更有效地吸引青年注意力。
今年五四期間,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宣傳推廣曲《有我》成為破圈的流量歌曲,全網傳播量超過10億人次,很多網友留言“歌曲里充滿的力量,讓我豪情萬丈,我以作為新時代的共青團員為榮”“哭著聽完,我看到了過去百年一代代中國青年的犧牲和奉獻,也激勵著我繼續奮斗”。除了《有我》,今年團中央宣傳部聯合芒果TV、湖南衛視首次以講演劇的形式再現黨領導下中國青年運動的百年風云,在互聯網上獲得了廣泛的影響,推出了《星火逐夢人》大型歷史敘事網絡互動產品,講述青年革命者的故事,制作了《共青春》《奮斗者正青春》等創意短片,推出了團寶數字藏品、五四版QQ秀青年空間、“故事里的青春”廣播劇等數十個網絡文化產品。


各級團組織也協同聯動、集中發力,推出一大批精彩紛呈的網絡思想文化產品,比如,北京共青團的《京小團帶你穿越百年》短視頻,天津共青團的“如果青春有味道”原創手繪H5,河北共青團原創青春主題微電影《北莊青春》等共同在五四唱響了青春主旋律。
近年來,共青團新媒體還著力打造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品體系,包括以“青年網絡公開課”“青年講師談”為代表的思想政治引領產品體系,以“中國好青年”系列人物紀錄片為代表的青年典型宣傳產品體系,以“青春之我”系列政策解讀片為代表的國情政策解讀產品體系,以及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MV《青春的回答》、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主題微電影《青春與祖國同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創意短片《我要的人生》等為代表的重大節點產品體系。每年生產宣傳思想產品超千個,形式包含短視頻、H5、動漫、歌曲、網絡直播、VR、AR、游戲、表情包等各種樣態,多個產品傳播量過億。
新媒體傳播不是單向的而是互動式的。一直以來,共青團新媒體傳播始終注重發揮組織健全、熟悉網絡、貼近青年、善于互動的傳播優勢,持續提升網絡話題的參與性互動性,主動策劃推出正能量話題,迅速、持續形成宣傳熱點,吸引了大批“鐵粉”。比如,今年五四期間,策劃推出了“慶祝建團百年”系列話題海報,微博單平臺轉發超過800萬,推出了“我和團旗團徽同框”“曬曬我的團員證”等網絡話題,很多網友紛紛在網絡平臺秀出自己的團員證以及和團旗團徽合影的照片,更有一名大學生曬出了登頂珠峰后和團旗同框的照片,并引發熱議。據統計,今年五四期間,我們發起“百校接力唱百年”“百年征程奮斗有我”“我是團員”“跨越百年的青年對話”等網絡話題,累計十余個登上微博熱搜榜,總閱讀量超過42億次,“中國有我共青春”“建團百年”等抖音話題H5累計播放量超過11億次。除了重大時間節點的網絡話題之外,近年來,還策劃推出了“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清明祭英烈”“我和國旗合個影”“我和我的家鄉”“我為什么要入黨”等數十個閱讀量過億的話題,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參與討論。
除此之外,共青團新媒體還深入研究互聯網發展新規律新趨勢,及時將新技術新玩法創新運用到共青團新媒體傳播中去,不斷推出符合青少年認知規律、興趣愛好的網絡直播活動。比如,連續5年舉辦“網絡青晚”,邀請二次元、國風國潮、新舞音、硬核科技等亞文化圈層的青年共同打造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青年味”的網絡節目。連續5年舉辦“中國華服日”網絡直播,把握住青年人“愛國”“愛美”“愛曬”的特點,號召青年在民族節日和人生重要節點身著華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連續6年舉辦“中國制造日”網絡直播,共同了解中國制造、大國重器的輝煌歷史。這些網絡直播活動,累計觀看人數超3億人次,吸引了大批青少年通過網絡活動了解共青團、喜愛共青團,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團團”一直和大家在一起,不是一味地“圈地自萌”“自娛自樂”,是不折不扣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