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婷
(重慶市智翔鋪道技術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水泥混凝土橋面與瀝青層黏結性能不足時,易顯現出擁包、推移等病害,同時荷載、溫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進了黏結層層間病害的發展,產生的裂縫給雨水的流動提供了通道,加劇混凝土橋面鋼筋的銹蝕程度,鋼筋受力性能被迫削弱,橋梁主體結構受損。為有效避免層間剪切病害,需切實提高黏結層的性能,保證橋面與鋪裝層的穩定結合,構成完整可靠的整體,以防病害的出現以及雨水的下滲。為達到這個目的,有必要對水泥混凝土橋面與瀝青鋪裝層的層間抗剪切性能進行試驗,準確掌握影響層間穩定性的因素。
橋面鋪裝層直接鋪筑在橋面板上,若處理不當,易誘發各類病害,其中鋪裝層與橋面板的層間結合穩定性不足則較為常見,原因在于層間黏結處較為薄弱,在層間結構不穩定的情況下,影響到層間黏結部位的正常狀態,從而出現推移、擁包病害。
鋪裝層與橋面板間必須具有足夠的黏結力,若兩者的黏結能力有限,車輛通行時產生振動沖擊作用,導致鋪裝層與橋面板由原本完整的整體結構變為分離結構,會有不同程度的推移現象,此時橋面鋪裝層受損。此外,在層間黏結穩定可靠時,兩層之間類似于層間連續狀態,承受剪切力,對于分擔面層的部分荷載壓力而言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受力合理,鋪裝層的耐久性才得到保證。
(1)橋面層的施工質量較差。施工單位在進行水泥混凝土層的施工時,對表觀質量的重視程度高于結構質量,高度注重橋面平整性,因此,在整平期間將擠出大量的浮漿,未關注到與上部瀝青鋪裝層的銜接問題,后續易出現質量缺陷,且此類缺陷往往難以修復。針對該狀況,部分工程把整合整平、防水層鋪筑工作均納入瀝青路面鋪筑單位的工作范疇中,由其統籌兼顧,將各部分結構穩定結合為完整的整體。
(2)橋面水泥混凝土板的平整度不足。在橋面混凝土尚未達到干燥狀態時便鋪筑防水黏結層,后續產生的水汽將影響到防水黏結層,導致該處有鼓包脫離現象。橋面瀝青混合料的殘余空隙率超6%~8%,密實度欠佳,車輛通過時將產生動水壓力,隨之損害鋪裝層。針對該狀況,需要保證橋面鋪裝厚度的有效性,而在混凝土板的施工中,有效清理浮漿,使其保持干燥,從而增強瀝青層與橋面板的黏結穩定性,此時構成的整體結構可以協同受力。
3.1.1 原材料的選取
以某高速公路橋梁項目為例,施工采用到GAC-22C型改性瀝青混合料,黏結層由高黏瀝青、SBS改性瀝青和環氧瀝青組成,碎石選用的是粒徑為4.75~9.5mm和2.36~4.75mm輝綠巖,同時制備C30水泥混凝土試件,以便做性能分析。
3.1.2 試驗儀器的配套
(1)對稱層間剪切裝置。為使試件同時承受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同時也為了增強剪切試驗的可靠性(避免試驗偏離路面結構實際受力特點),采用預壓對稱層間剪切裝置,通過此裝置的配套,更加客觀地評價層間抗剪切性能。
(2)其他試驗設備。瀝青混合料的拌和在拌和機內完成,因此采用拌和機;配套金剛石雙面鋸,作為切割裝置使用,制得合適規格的試件(含水泥混凝土試件、瀝青混合料試件兩類);適配臺灣弘達萬能試驗機,用于檢測黏結層的剪切強度,操作人員根據試驗要求合理控制加載速度和拉伸行程。
(1)在制作試件后,對其施加正壓力,而后做對稱層間剪切試驗,用于模擬路面在荷載作用下的工況。
(2)向恒溫水浴箱內放入試件,安排3h的養護,經該預處理過程后,安排對稱層間剪切試驗,且先施加正壓力,再進行剪切試驗。各試件的試驗時間以5min以內為宜,以免在長時間試驗過程中溫度發生變化(這將對試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
以正交試驗方案為準,制備試件,用于對稱層間剪切試驗。試件的制備思路為:拌和GAC-20C 瀝青混合料,制作尺寸為300mm×300mm×100mm 的試件;切割試塊,尺寸均按100mm×100mm×100mm 予以控制;按200mm×100mm×10mm 的尺寸切割水泥混凝土試塊;按0.3kg/m2的用量于瀝青混合料表面撒鋪黏結料,進而繼續撒布輝綠巖細集料碎石,直至覆蓋表面70%為止。
為探討黏結層抗剪切性能的關鍵影響因素,結合工程實際,考慮施工材料、施工工藝、路面交通量荷載、氣候條件等多項影響因素,最終選取防水黏結層的材料、碎石粒徑、對試件施加的正壓力、試驗溫度等4 項條件(見表1)進行正交試驗,來驗證施工工藝對抗剪切性能的影響情況。
表1 層間剪切試驗條件
在確定試驗數據后,基于正交理論加以處理,并生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層間剪切正交試驗分析結果
結合表2中數據展開分析,確定各項影響因素對層間剪切強度的作用程度,由強到弱依次為:試驗溫度>黏結料類型>預加正壓力>撒布碎石粒徑。各項影響因素水平變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層間剪切強度,為探明具體的關系并確定最具可行性的組合方案,此處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繪制出層間剪切強度的正交點圖,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層間剪切強度正交點圖分析
根據圖1可知,黏結層施工采用的是環氧瀝青時,有助于提高層間抗剪強度,高黏瀝青的應用效果次之,排于末位的是改性瀝青。若將高黏瀝青作為黏結料進行使用,其具備較高的剪切強度,通常達到SBS 改性瀝青的1.5倍;而環氧瀝青的該值約為SBS改性瀝青的3倍,但需注意的是,SBS改性瀝青具有成本較低的突出特點,因此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以SBS改性瀝青最佳。
從層間剪切強度的角度來看,采用4.75~9.5mm 輝綠巖碎石時具有最高的層間剪切強度。在試驗中,壓力從0.5MPa 有序增至0.9MPa,層間剪切強度有增加的變化趨勢,但隨著正壓力的持續增加,該變化趨勢減弱。試驗溫度發生變化后,層間剪切強度也有明顯的變化,且此類變化主要發生在5~40℃的溫度區間內,具有隨試驗溫度增加,層間剪切強度降低的變化趨勢。在本次分析中,在40℃的試驗溫度條件下,測定的防水黏結層的平均抗剪強度為0.88MPa,明顯超過規范的0.3MPa(試驗溫度為35℃時),因此認為在黏結層溫度大于40℃時,黏結層仍具有較高的抗剪強度。
在試驗結果的基礎上,繪制因素交互作用圖,如圖2所示,前述提及的四項影響因素作為橫坐標,層間剪切強度作為縱坐標,結合圖中內容展開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圖2 層間剪切強度交互作用圖
(1)將環氧瀝青作為黏結料時,層間剪切強度普遍高于其他兩種瀝青材料(4.75~9.5mm 碎石撒布、0.5MPa正壓應力除外),而此項結論也與前述“環氧瀝青作為黏結料時層間剪切強度最大”相吻合。
(2)對于4.75~9.5mm碎石撒布的試件,正壓力水平和試驗溫度水平雖然會對層間剪切強度造成影響,但程度輕微。
(3)在低溫的環境中,若施加0.5MPa正應力,此條件下的層間剪切強度偏低。
立足于本次研究結果,最終確定橋面黏結層的施工方案,具體要點有:
(1)橋面防水黏結層的施工條件,一方面需確保橋面板的溫度在5℃以上,另一方面則需確保橋面表面質量達到要求。
(2)在黏結層的施工中,材料可選擇SBS 改性熱瀝青,原因在于此類材料的性價比較高。
(3)在應用SBS改性熱瀝青后,于上方撒布5~10mm的碎石。
(4)在經過碎石的撒布作業后,安排黏結層的碾壓處理,設備可選擇膠輪壓路機,在經過碾壓后,SBS改性熱瀝青上升并裹覆碎石表面,材料的結合效果較好,碎石與橋面板有較高的黏結度。
需要說明的是,層間剪切試驗中,為有效減小試驗誤差,盡可能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共組織5次重復試驗,經過多次試驗后,確定試驗組合測試的5個破壞剪切應力值。為更為直觀地分析試驗組合的破壞剪切應力結果,分析中采用的是破壞剪切應力的平均值。
綜上所述,綜合應用正交思路和極差分析方法,經過質量、成本多角度的對比分析后,確定最為合適的方案為:碎石撒布材料選用4.75~9.5mm輝綠巖碎石,預加正壓力取0.7MPa,試驗溫度5℃。經過比選后,認為黏結料宜采用SBS改性熱瀝青,能夠同時兼顧質量和成本的雙重要求,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對于撒布瀝青混合料考慮的是5~10mm的碎石,且為了全面保證施工質量,還配套膠輪壓路機,完成對碎石的碾壓處理,減小碎石的空隙,增加密實性,最終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