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曾 冬,沈迪州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290)
阿爾及利亞Bethioua礦石碼頭項目位于阿爾及利亞Arzew港的Bethioua港區,是Arzew港務局為后方鋼鐵廠提供的配套碼頭工程[1]。本工程建設內容包括一個15萬噸級的礦石卸船泊位和接岸引堤,碼頭和引堤的軸線采用一字形布置,軸線方向為北偏東30°,平面布置見圖1。

圖1 項目平面布置及波浪特征點位置
工程碼頭結構兼做防波堤,采用雙排圓筒沉箱方案,碼頭典型斷面見圖2。圓筒外徑15 m、壁厚0.5 m,底板垂直碼頭前沿方向長17.5 m(含趾)、沿碼頭前沿方向寬16 m(含趾)、底板厚1.05 m,沉箱底高程-20.50 m。沉箱內回填開山石,沉箱外回填10~100 kg塊石,沉箱間接縫采用模袋混凝土填充。
碼頭基礎持力層選用泥灰巖層,基床頂高程-20.5 m。碼頭港側護底采用0.5 m厚格賓墊,海側護底采用3~6 t塊石。

圖2 碼頭典型斷面(尺寸:mm;高程:m)
本工程設計水位如下(NGA基面):極端高水位0.70 m,極端低水位-0.60 m,設計高水位0.34 m,設計低水位-0.26 m。
碼頭設計波浪重現期為100 a,依據項目波浪數值模型報告[2],碼頭海側設計波浪見表1,波浪特征點位置見圖1。

表1 100 a一遇碼頭海側設計波浪
直立堤明基床坡面塊體穩定質量可按JTS 154—2018《防波堤與護岸設計規范》[3]附錄E確定(圖3)。其中,d1為基床頂面水深,d為堤前水深,H為設計波高,采用波高累計頻率為5%的波高H5%,L為計算波長。由d1/d和d/L查得系數K,可根據圖3查得塊體穩定質量,也可由公式W=KH3(t)求得塊體穩定質量。堤頭段基床坡面塊體質量應適當加強。

圖3 JTS 154—2018明基床基肩和坡面塊體穩定質量計算
日標OCDI[4]和美標CEM(EM1110-2-1100)[5]中,直立堤明基床護坡塊石穩定質量均采用改進的Tanimoto公式計算,見式(1)~(5)。該公式適用于堤身護坡塊石穩定質量的確定(波浪入射角≤60°)。

(1)
BM/L′<0.25
(2)
κ=κ1(κ2)B
(3)
(4)
(κ2)B=max[αssin2βcos2(2πlcosβ/L′),
cos2βsin2(2πlcosβ/L′)]
(5)


圖4 日標OCDI典型的直立堤護肩和護坡塊體設置斷面
堤頭明基床護坡塊石的穩定質量計算,需要修正速度系數κ,見式(6)(7),其穩定質量不宜小于堤身護坡塊石穩定質量的1.5倍。
κ=κ1(κ2)T
(6)
(κ2)T=0.22
(7)
根據改進的Tanimoto公式,入射角度會對堤身護坡塊體穩定質量產生較大影響,見圖5。

注:HS=8.81 m;TP=14.77 s。
本工程采用國標JTS 154—2018和改進的Tanimoto公式計算的明基床護坡塊石質量見表2。

表2 明基床護坡塊體(塊石)的穩定質量計算結果
國標JTS 154—2018中對明基床護肩無特別的規定,設計中可采用護坡塊體的穩定質量。
日標OCDI規定直立堤海側至少擺放2排護肩塊體(矩形開孔塊體)、港側至少擺放1排護肩塊體,典型直立堤的護肩塊體和護腳塊體的布置見圖4。
根據OCDI,直立式結構護腳塊體的穩定質量取決于所需厚度t,計算公式為:
t/H1/3=df(h′/h)-0.787
(8)
式中:t為所需護肩塊體的厚度;df為系數,堤頭取0.21,堤身取0.18;h為直立堤前水深;h′為基床頂水深(不考慮護坡塊體厚度)。公式適用范圍h′/h= 0.4~1.0。
確定所需護肩塊體厚度后,可按照表3選擇護肩塊體的尺寸。
美標CEM(EM1110-2-1100)采用Takahashi(1996)圖表確定護肩塊體的穩定厚度,見圖6,其中:t′為護肩塊體的厚度;H為設計波高,建議取1.8H1/3;hb為護肩塊體頂面水深;hs為直立堤前水深。

圖6 CEM護肩塊體設計
表4對比日標OCDI和美標CEM的明基床護肩塊體的穩定質量計算結果。

表4 明基床護肩塊體的穩定質量計算結果
本工程的2D和3D物理模型試驗在阿爾及利亞海洋研究實驗室完成[6-7],以驗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碼頭(兼做直立堤)的2D斷面物理模型和3D物理模型均為正態模型,按照弗勞德相似準則設計,2D和3D物理模型的試驗幾何比尺分別為1/56、1/68。試驗采用的波浪要素見表5、6。

表5 -22 m水深處折射后2D物理模型試驗波浪數據

表6 -26 m水深處3D物理模型試驗波浪數據
為充分論證直立堤明基床護坡和護肩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本工程設計了多種護坡方案在2D和3D物理模型試驗中驗證穩定性,這些方案的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2D和3D物理模型試驗護坡方案
根據物理模型試驗結果,本工程最終確定的設計方案見表8。

表8 本工程施工圖階段直立堤的護坡和護肩設計方案

圖7 護坡單層12 t Antifer物理模型試驗照片
1)國標JTS 154—2018在長周期大波浪(Hs=8.81 m,Tp=14.77 s)條件下,計算所得的護坡塊石質量(31.33 t)偏大,說明國標的計算方法在該波浪條件下已經不再適用。
2)正向浪條件下(波浪入射角0°),根據改進的Tanimoto公式計算所得堤身護坡塊體穩定質量為1.97 t,在2D物模試驗中1~3 t塊石(中值為2 t)并不穩定,說明該方法在正向波浪條件下計算的結果偏小,設計中需要適當的保守考慮。
3)斜向浪條件下,根據改進的Tanimoto公式,隨著波浪入射角(<90°)增大,堤身護坡塊體的穩定質量顯著增大。本工程直立堤堤身的護坡塊石穩定質量計算值為3.4 t,在3D物模試驗中驗證2~4 t塊石(中值為3 t)也是穩定的,公式計算和試驗較吻合。但由于在其他大角度下,護坡塊石的計算值明顯偏大(如Hs=8.81 m,β=60°時,公式計算值9.51 t,3D物模沒有模擬該工況),因此波浪入射角對護坡塊石穩定質量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4)根據改進的Tanimoto公式,堤頭護坡塊石穩定質量計算值為4.97 t,3D物模試驗中,3~6 t護坡塊石(中值4.5 t)穩定,公式計算值和試驗結果較吻合。
5)對于護肩塊體,日標OCDI計算所得的穩定厚度比較保守。OCDI中提到護肩塊體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基床碎石被淘刷。本工程堤身取消護肩塊體,通過在基床塊石外設置格賓墊來防止淘刷,通過了物模試驗的驗證。
6)國內外的計算方法與2D & 3D物模試驗結果均存在一定偏差,建議重要工程通過物模試驗驗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