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維艷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在臨床上發病幾率較高,多發于老年人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老年患者發病后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3]。傳統的治療方法通常為實施小梁切除術聯合囊外白內障摘出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但這種治療方法并發癥較多,術后復發率高,治療效果不甚理想,往往難以實現滿意的結果[4-6]。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在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該病領域也研制出新型的手術療法,即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療法[7],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發現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在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治療中有效,該治療方式的主要特點為手術時間短、操作簡便、組織以及散光的損傷較小、術后眼壓相對穩定、視力恢復快等[8,9]。為了進一步對其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本次研究將84 例(84 只眼)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 2019 年3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84 例(84 只眼)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 例(42 只眼)。觀察組中男20 例,女22 例;年齡 60~83 歲,平均年齡(69.5±6.7)歲。對照組中男21 例,女21 例;年齡 60~82 歲,平均年齡(69.7±6.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常規給予消炎治療,給予藥物控制眼壓,20%甘露醇靜脈滴注,術前30 min 進行散瞳。
1.2.1 觀察組 患者應用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常規進行消毒、鋪巾,進行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在10~2 點位做結膜瓣,以上穹隆部為基底,在角鞏膜緣處做1 個1/2 鞏膜厚度、大小3 mm×4 mm 的板層鞏膜瓣,接下來一直分離到透明角膜1 mm 處,穿刺進入到前房中后,注入粘彈劑,接下來進行水分離。行環形撕囊,直徑大約5 mm 左右,超聲乳化機能量為60%左右,接下來采用超聲乳化機進行處理,負壓為100~120 mm Hg 左右,乳化碎核晶狀體,將殘余的皮質去除,在粘彈劑保護作用下選擇合適的人工晶狀體植入到囊袋中,將小梁組織切除1 mm×3 mm 左右,進行縮瞳,切除些許虹膜根部,10-0 尼龍線對鞏膜瓣,結膜瓣復位縫合,手術完畢。
1.2.2 對照組 患者應用小梁切除術治療。患者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成功后,經10~2 點位以上穹隆部為基底做結膜瓣,從12 點位將角鞏膜緣作為基底厚度為鞏膜的1/2,邊長為3 mm×5 mm,做1 個方形的鞏膜瓣,直至透明角膜區內1 mm 處,對鞏膜進行分離,預置10-0 尼龍線縫線,切除周邊部位的虹膜,在鞏膜瓣下切除小梁組織,大小1 mm×3.5 mm 左右,注入林格液加深前房,結扎預置縫線,對結膜瓣復位縫合,手術結束。
術后應用紗布進行包扎,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每天更換紗布,術后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 周、術后3 個月、術后6 個月眼壓及隨訪6 個月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對比 術前、術后1 周,兩組患者眼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6 個月,觀察組患者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對比(,mm Hg)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對比(,mm Hg)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隨訪6 個月,對照組患者中有10 只眼出現并發癥,其中瞳孔滲出膜4 只眼、瞳孔異常6 只眼,并發癥發生率為23.81%;觀察組患者中有3 只眼出現并發癥,其中角膜內渾濁1 只眼、瞳孔異常2 只眼,并發癥發生率為7.14%。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發病率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老齡化表現為逐年上漲的趨勢[10]。若白內障和并青光眼將會大幅度降低其生活質量,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對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可以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11,12]。
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利用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眼內壓和視力,達到滿意的療效。青光眼主要由多種因素造成晶狀體蛋白質變性出現渾濁,白內障主要由于眼內壓持續或間斷性升高導致,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出現失明[13]。小梁切除術復發率高,患者術后降眼壓效果不理想,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14]。通過超聲乳化吸除晶狀體,人工晶狀體代替自身晶狀體,具有控制眼壓、開放周邊前房等優勢[15,16]。超聲波的機械作用促使房水進一步排出[17],可以使患者眼部局部血液循環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小梁切除聯合超聲乳化屬于一種閉合手術,房水中有白細胞介素和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質,使用術中灌注液有利于房水加快流出[18,19];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可以促使眼壓增高的問題得到解決,患者手術損傷小,預后效果良好,使患者視力得到有效恢復[20-22]。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聯合應用超聲乳化與小梁切除術治療,結果顯示:術前、術后1 周,兩組患者眼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6 個月,觀察組患者眼壓分別為(11.67±2.89)、(12.36±2.78)mm Hg,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86±2.68)、(15.05±1.89)mm 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 個月,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14%,低于對照組的23.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綜上所述,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使患者眼壓得到有效改善,手術安全,臨床效果顯著,具有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