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晶, 陳進茹
(1.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100006;2.深圳市埃克蘇照明系統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于2021年6月18日正式開館。該館自開展以來,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此次展覽是國內第一次用全景式手法來反映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百年歷史的主題展覽,展覽共展出2500余幅圖片、4500多件文物實物,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一級文物展品420件。展覽以立面垂直展板上的平面展品展示為主,大量地運用了立體展品、多媒體和場景豐富內容效果,在照明設計方面突出戲劇化的情景代入體驗感,既突出了場景重點,又達到了與觀眾情感的共鳴。此外,其柜內展示采取了“見光不見燈”的精準設計手法,既突出展示了展品,還關愛了觀眾視覺感受。
該展覽整體展示為密閉空間,涉及三個樓層,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共九個展廳組成,連續展陳為流線設計,展廳之間的過廊則作為觀眾休憩區、多媒體演示區和售賣區銜接,樓層之間的扶梯和電梯共同起著觀眾視覺調節與休息緩釋作用,組織了一條螺旋上升、循環向上的“人性化”觀展流線。這也使得整個展覽整體光環境舒適宜人,觀眾從中能感受到有亮點有驚喜、有節奏有變化,用光也新奇,同時兼顧關愛觀眾的視覺舒適度需求。
展覽序廳宏偉氣派,建筑空間由西向東參觀,高大的落地窗可以充分引入均勻的自然光,照亮入口正對的高15 m、寬40 m的巨幅漆壁畫《長城頌》。序廳也是進入展覽空間的必經之路(圖1),觀眾從大廳右側進入展陳空間,順時針循環觀展,之后沿中軸線上的臺階和扶梯進入上一層,通過漸進的空間轉換,形成層層遞進、自下而上的展覽動線,參觀者在向上層層行進中會產生一種儀式感和崇敬感,同時寓意我們黨的事業不斷走向新高度[1]。同時,隨著參觀路線的改變和展覽敘事情節的轉換,觀眾從大廳明亮環境進入展覽開篇小序廳(圖2),再到相對暗一些的展示空間進行參觀,這一過渡空間也起到明視覺與暗視覺調節的作用。在隨后的展示內容轉換中,展覽還穿插著有節奏、有規律、帶有戲劇化色彩的光環境,營造了很多特定場景,不斷活躍和點綴展覽氛圍,再根據展覽內容設計的需要,照明設計隨之不斷切換場館光環境明亮等級,形成恰似的內容表現和整體舒適的參觀體驗。
圖1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廳內景Fig.1 Interior view in the hall of Museu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圖2 展覽開篇序廳內景Fig.2 Interior scene of the exhibition’s preface hall
該展覽展出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圖片、文獻、批示、手稿、電報,很多展品是高度光敏感性文物,需要對展品進行科學保護。四面中心展柜在設計上,考慮了對觀眾視覺觀賞舒適的需求,對展柜燈具進行了隱藏設計并精準配光,能有效讓柜內光線集中照射在展品上,不僅使展品色彩鮮艷,立體效果突出,同時還減少了對四周立面展板展示內容信息的干擾(圖3)。沿墻三面柜的設計也較合理,注重光線的安裝位置,展柜配以低反射玻璃,展示效果更加潔凈且層次分明(圖4)。此外,平面柜的設計較為復雜,因文物形態不一致,會設計出不同規格尺寸的平面柜,而且柜內展品多為紙制品,這對照明設計要求更加嚴格。目前設計采取了極簡方式,強調柜內的亮度均勻度,展柜燈安裝在展柜的最外側,使觀眾視線都集中在文物和展品上;燈具安裝離展柜距離統一,也增強了美觀性與協調性;柜內亮度變化也隨文物的重要性、保護文物的安全性等方面進行合理調節,并嚴格符合博物館、美術館現行標準的規范要求[2]。平面柜選用了線性洗桌燈,該燈具最大的優點是通體1cm、燈體纖細、低壓快捷安裝和連續拼接,同時配置遮光翼,可任意調整出光角度,準確控制光線投射在文物表面上,沒有眩光和溢出光,使觀眾可以舒適地進行觀賞(圖5)。
圖3 四面中心柜現場效果Fig.3 Four sides of the center cabinet scene effects
該展覽光環境設計最大的亮點與看點,莫過于在展廳的場景設計中,運用了很多舞臺燈光藝術效果,提高了博物館、展覽館中用光藝術的審美取向,利用光色渲染帶動情感,用光影來調動觀眾的思緒與情操,恰到好處地為觀眾打造了身臨其境又夢幻的體驗,光環境不僅加強了內容敘事能力,也深化了展覽主題,展現出一個又一個可信、 可愛、 可敬的中國形象。
“渡江戰役”場景謳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并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并殲滅其重兵集團的偉大歷程。場景的展品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包含一級標題版、圖文展板、人物雕塑、浮雕造型墻、金屬立體字、展柜、燈箱、多媒體等重要文物展品,場景空間高度為7.6 m,根據展品及文物分布,照明方式與立面展板照明要有所區分,對于整體雕塑的照明要有明暗過渡。立面展板與展品基本上是以黑白色為主,在照明設計中要避免亮度太高而曝光情況,金屬立體字要突出金屬質感,燈具同時搭配了濾色片來渲染場景的情感與氛圍(圖6)。
圖6 “渡江戰役”場景現場效果Fig.6 “Battle of Crossing the River” scene effect
“凱旋門”場景再現當年為歡迎中國人民志愿軍光榮歸國、慶祝抗美援朝斗爭的偉大勝利的場景,表現出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場景展品以鮮艷的紅色凱旋門造型為前景,用油畫作為背景,同時配有圖文展板內容和重量級展柜文物。按場景分布及展板內容逐層展開,凱旋門作為整個場景的主場景,燈具色溫選用3 000 K,采用重點照明光束來提升紅色場景的鮮艷度和飽滿度,同時配置擋光板配件,讓光更加集中在內容上,避免光影過長而影響展板內容展示。平面展板則作為輔助場景,選用泛光照明方式來呈現展板內容(圖7)。
圖7 “凱旋門”場景現場效果Fig.7 “Triumphal Arch” scene effect
“黨的十九大”會議場景,以一系列文字版和視頻形式,讓觀眾直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在理論探索實踐中所取得的新進展;尤其用文字版和實物展品相結合的形式,體現了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場景中包含圖文展板、標題版、浮雕造型墻、展柜、燈箱、多媒體等文物展品,場景空間的高度為5.8 m,結合空間結構及展墻的文物分布情況,用光方面分層次布置,建立有主有輔的照明關系;視覺重點區域要使用重點照明,突出亮點。在燈具選型方面,選用的軌道燈具最大特點就是能一燈多用,可隨時根據展品的變化更換不同光型,具有全色域超高的顯色性,保證整個場景光色的一致性;同時燈具也可配置防眩網配件,能有效減少場景中的眩光問題,營造出一個舒適完美的照明展示效果(圖8)。
一個好的展覽效果,除了要有好的創意,更重要的是要有嚴格的施工與驗收作為保障[3]。該展覽作為國家級重大項目工程,在籌備展覽的三年期間,可謂對每個展覽細節與環節,都要做充分的工作安排,推進工作需經歷最嚴格的審查程序才能進展,當然也包括照明設計在內,要通過專家們層層把關,各級領導審核批準向前推進,而且這種最嚴苛的審查制度一直貫穿展覽的始終,即便在疫情暴發期間也未曾停歇,每個參與者皆付出了巨大的艱辛與努力,在國內新建各場館中鮮有,正是因為適逢百年一遇的建黨大事件,國家才能傾注全國之力籌備,最終也鍛造和成就了這項宏偉工程。因經歷過最嚴苛的施工與驗收為保障,經過千錘百煉打磨后的展覽,其光環境設計同樣精彩,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它一經推出,其社會影響力與藝術震撼效果被各界人士所贊譽與好評。這樣大型主題展覽的成功舉辦,必將會為國內其他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的場館建設樹立典范,為后續類似項目提供參考。
致謝:北京天圖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埃克蘇照明系統有限公司、華格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對本項目的支持。文章部分照片由深圳市埃克蘇照明系統有限公司和華格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