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劉希本
從屋里來到院子,又從院子走進屋里,王大發三進三出,糾結這事該不該對老伴說。
“啥,你是說要把這些口罩都捐給武漢?”她忽地從沙發上跳起來,“你腦子進水了,還是給驢踢了。眼下口罩比餑餑還吃香,搶都搶不著,你倒好,到手的錢不要,還要白白把它送給人家,我不同意。”
“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已經跟人家說好了。吐口唾沫砸個窩,不能做半吊子事。”
“犟驢!你說你辦廠子不為賺錢,還為啥。人說機遇難求,這發財的機會來了,你眼皮耷拉著不去抓,把到手的錢又扔了。”
老王猛一跺腳:“我不知道眼下口罩吃香啊,想買口罩的人都擠破了門。可每天都有那么多物資和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我們不能發國難財,賺昧良心的錢。”
老王苦口婆心,老伴還是不買賬。老王越說,她越委屈上火:“你個二百五!你個傻瓜!”順手拽起腳上的鞋,朝老王狠狠甩去。
“你……”老王話未出口,頭一陣眩暈,忙扶墻站穩。
老伴慌了,忙扶住老王:“咋啦,血壓上來了?你莫生氣,是我不對。”老伴最擔心老王血壓升高,一犯能突然暈過去。
“糟了,司機咋沒來。”老王忽然喊道。
老伴嚇了一跳,用手摸了摸老王的頭:“你要去武漢,我不攔你,可你血壓上來了,剛吃完藥,要不隔天去?”
“不成,司機很快就到,今天必須走。”

車子剛啟動,老王口袋里的手機響了,是前莊李有才打來的,想買2000只口罩。
“李老弟,新年好。實在對不住,這不是錢多錢少的事,你加再多錢我也不能賣……電話里給你拜個年,我現在去武漢……”
去武漢,虧你想得出,怪不得朝你買口罩加多少錢都不賣,原來你是去發國難財了,聽說那邊口罩貴得嚇人,這一趟下來,你可賺大發啦。都說你老王是個厚道講信用的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吶。李有才越想心里越窩火,隔日清晨,他索性驅車前往老王家一探究竟。
來到村頭,大老遠就被兩位值勤的大姐攔了下來,李有才滿臉堆笑:“我是前面李莊的,來找老王進點口罩。”
一位大姐說:“老王夜里剛從武漢回來,沒回家,正在隔離點隔離呢。”
李有才聞言心想,活該,這叫自作自受,誰叫你去掙昧心錢。
那位大姐又說:“老王可是俺村人的驕傲,俺們鎮的光榮。他雇車跑1000多里路,送給武漢10萬只口罩,一分錢沒要。”
另一位大姐嘆了口氣:“唉,這老王也算是好事多磨,口罩捐出去也就罷了,快到家了,竟把一個小男孩撞了,人還在醫院躺著呢。”
“啥!”李有才大吃一驚。
王大發從醫院回來,滴水未進。小男孩再有幾天就要出院了,還差五萬塊錢醫療費沒交,怎么辦!
對啦,找李有才,他辦廠那會自己可幫了他不少忙。
“啥?錢?太不湊巧了,之前余點錢都叫我進貨了,實在對不住。”
“那好吧,我再想想別的辦法。”
老王一連撥了五個電話,還是一分錢也沒借著。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我的大英雄,叫你這么一折騰,家底子敗得光光的,我看你拿什么來賠人家那五萬塊錢。”老伴愁眉不展。
老王兩手抱頭,杵在那里不吱聲了。
這時,大門吱呀一聲開了,吳鎮長和村主任一起走了進來。
“怎么,老兩口鬧意見啦,是不是為那五萬塊錢犯愁哪?”
“呦,吳鎮長,村主任,你們來了,快坐快坐。”
“老王,老嫂子,我給你們報喜來了。”
老伴道:“吳鎮長,別開玩笑了,我和老王為那五萬塊錢愁得飯都吃不下了。”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嫂子,你可要把老王服侍好了,他可是有功之臣啊。”
吳鎮長轉臉對老王說:“老王,你為災區捐贈10萬只口罩的事,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了。鎮政府請專家對你生產的口罩進行了鑒定,質量符合相關標準,是合格產品。為此,由鎮政府出面擔保,幫你申請100萬元無償貸款。你的口罩廠不但不能停業,還要擴大生產。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我都想好了,就叫‘愛心口罩’。”
“另外,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被你車子撞傷的那個小朋友,已經痊愈出院。孩子的爸爸媽媽聽說了你捐贈口罩的事情,很是感動,他們已經用自己打工的錢把欠醫院的醫療費交了。那五萬塊錢人家不要了。”
“吳鎮長,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吳鎮長哈哈大笑:“老嫂子,怎么連我說的話你也不相信。”
老王坐在那兒兩手直撓頭,憨憨地笑著說:“謝謝吳鎮長,謝謝村主任!不過我還是有個不情之請。”
“啥,你說。”
“吳鎮長你幫忙幫到底,再去和孩子的爸爸媽媽說說,那五萬塊錢還是由我承擔。趕明兒貸款下來了,我先把這錢給人家送去,不然的話,我連覺也睡不安穩。”
吳鎮長拍了拍老王的肩膀:“老王,啥也別說了,就依你。”
小說行文注意了曲折,因此有很突出的特色。由于主人公的大愛精神,又引出了一系列大家對他的幫助,從而譜寫了一曲團結友愛的頌歌。作者在學習了微型小說“翻三番”的創作理論后,有很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