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爾多斯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被黃河從西、北、東三面環抱,南接長城,有“三面黃河一面墻”之稱。鄂爾多斯市文物古跡豐富、文化積淀深厚,孕育了享譽世界的薩拉烏蘇文化、朱開溝文化、鄂爾多斯青銅文化,保存著長城、秦直道、阿爾寨石窟、成吉思汗陵等文物古跡。全市共發現不可移動文物遺址點959處,市級(含)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0多處,分布有戰國、秦、隋、宋、明五個時代的長城約247公里,秦直道遺跡長達67公里,薩拉烏蘇遺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烏蘭木倫遺址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鄂托克前旗、烏審旗入選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陜甘寧”片區。
慢性心力衰竭(CHF)作為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轉歸,有著極高的病死率和復發率,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生命健康產生著非常不利的影響。研究發現,在CHF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延續性護理模式聯合中醫辨證護理,可以在有效的填補患者出院護理的空白,對于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對延續性護理模式聯合中醫辨證護理在慢性心理衰竭出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綜合評價,現報道如下。
鄂爾多斯市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將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全市重要議事日程,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統籌安排部署,召開專題會議重點推進,同時將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納入市對旗縣區實績目標考核任務,扎實推動各級政府落實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鄂爾多斯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意見》,市人大正在審議出臺《鄂爾多斯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條例》,市文化和旅游局(掛市文物局牌子)、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鄂爾多斯市文物保護管理員管理辦法(試行)》,完善了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以行政區劃為單元,結合文物分布,實施推行文物保護“網格化管理、責任人負責制”管理模式,將文物保護責任落實到崗、落實到人。

全市堅持保護為主,嚴守文物安全紅線,全面夯實保護管理基礎性工作,認真開展文物保護單位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管理人)的“四有”建設工作,組織實施長城資源、革命遺址(跡)和石窟寺資源等一批重要文物核查調查工作。在扎實做好文物保護管理和摸清文物家底的基礎上,建立了全市文物保護項目儲備庫,科學有序實施文物保護工程。2015年以來,鄂爾多斯市先后上報文物保護(含“三防”)工程項目計劃書39項,立項批復23項,累計投入保護經費6000多萬元,開展了阿爾寨壁畫修復和安防提升、烏審召白塔修繕、廟塔石窟寺搶險加固等20多項文物保護工程。
鄂爾多斯市在嚴格落實國家、自治區文物安全責任制的基礎上,以網格化的模式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全市共設立市、旗(區)兩級文物管理機構10個,研究機構1個,形成了市、旗(區)兩級管理體系,初步構建了市、旗(區)、蘇木(鄉、鎮)、嘎查(村)四級文物保護網絡。鄂爾多斯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以“旗(區)聘、蘇木(鄉、鎮)用、市補”的形式,落實了市級(含)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管理員薪酬待遇,強化落實了文物保護的“最后一公里”。鄂爾多斯市努力提升文物安全與執法督察科技水平,利用無人機巡查、視頻遠程監視和管理員常態化監控相結合的形式,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區域的監督檢查。


當前,鄂爾多斯市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體制完善、特色突出的博物館體系,全市建成國家一級館1座、國家二級館1座、國家三級館1座,國有博物館(陳列室)收藏文物5.04萬余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870件(套)。目前,全市現有的27座博物館基本涵蓋歷史、自然、藝術、農耕等多個門類,分布于各旗(區)及蘇木(鄉、鎮)。鄂爾多斯市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的文物保護利用原則,相繼推出了《馬背上的青銅帝國——鄂爾多斯及北方青銅文化》等主題展覽125個,開發文創產品200多種6萬余件(套),研究整理出版《草原絲路史畫》《鄂爾多斯史海憑欄》等專著30多部。全市推動以文旅融合的途徑來保護利用文物,建成了城川延安民院“1+6”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和桃力民愛國主義教育培訓中心,同時依托薩拉烏蘇遺址、包子塔古村落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建設了8個文物主題A級旅游景區,有機納入全市旅游精品線路進行宣傳推介。
本研究中,分別采用預防性護理和常規護理對兩組繼發性癲癇患者進行干預,并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顯示,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研究組(2.2%)顯著低于對照組(15.6%),護理總有效率方面,研究組(97.8%)顯著高于對照組(86.7%),說明對繼發性癲癇患者采用預防性護理干預,不僅能降低其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還能提高其整體預后效果。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融通多媒體資源,加強內容建設,創新展現手法,拓寬傳播渠道,推進重要文物全媒體傳播。鄂爾多斯市常態化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草原文化遺產日等活動,采取發放宣傳單、張貼懸掛宣傳標語、設立咨詢臺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同時全市充分利用報紙、廣播和互聯網等傳播媒體,舉辦專題講座、開辦新聞專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長城保護條例》等進行廣泛宣傳報道,努力提升干部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鄂爾多斯市依托豐富的文物資源,相繼拍攝了《秘境薩拉烏蘇》《馬背上的青銅帝國》《神秘的草原石窟》《成吉思汗靈櫬西遷》《黃河從草原上流過》等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紀錄片,推動登上央視熱播,廣泛展示和傳播了全市的文物資源,樹立了鄂爾多斯“歷史不斷代,文物無缺環”的悠久歷史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