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集結號》等觀眾喜愛的作品,都是劉恒寫的劇本。
因為被眾多著名導演欣賞,找他合作,劉恒贏得了“中國第一編劇”的美譽。
在文化圈里,劉恒是唯一的“三棲”存在:作家、編劇、導演。他留下了許多代表著作,比如《黑的雪》、《伏羲伏羲》、《虛證》、《白渦》、《天知地知》、《蒼河白日夢》、《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小說;其中《天知地知》獲首屆魯迅文學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獲首屆老舍文學獎。
大家熟悉的電影《本命年》、《菊豆》、《四十不惑》、《漂亮媽媽》、《畫魂》、《秋菊打官司》、《集結號》、《云水謠》、《金陵十三釵》等作品,都是劉恒寫的劇本;而由他編劇的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曾獲金鷹電視節最佳劇本獎。
當導演,劉恒拍攝了電視劇《少年天子》,讓人看到了他的才能,還作為導演簽約了小馬奔騰影視公司。如果不是后來公司創始人出事導致的業務調整,劉恒也會繼續他的導演生涯,向著更高的目標飛翔。

《你是我的一束光》海報。
今年2月25日,劉恒擔任編劇的《你是我的一束光》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感情、事業跌進谷底的穆隨心去云南為歌唱比賽做音樂指導,與身為電視臺主持人的彭子蓮擦燃愛情火花,并揭開她內心隱藏多時、不可觸碰的巨痛。他以飛蛾撲火的勁頭拯救了這個陷入精神困境的女人,從而也獲得了能量,拯救了自己,得以重生。
“《你是我的一束光》的背景和主題與脫貧攻堅有關。脫貧攻堅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政策發布之后,無數勤勤懇懇的工作人員奔赴到第一線去落實。如果把扶貧工作的項目列出來,能列到上百項不止,甚至包括搞室內衛生、清理廁所等等,無數平凡而瑣碎的事情。這些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卻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劉恒對記者說。
今年,劉恒68歲,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是享受人生的階段了。但劉恒無法放下他的筆,更無法讓自己偷懶,還是在一線堅持寫作,寫小說、當編劇寫劇本,或者當導演、藝術總監,參與影視劇的制作生產。
從作家到編劇、導演,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寫作之路,劉恒走得相當成功。他在小說與影視劇兩種藝術樣式間切換自如,展現了驚人的創造力和才華。
“我最初創作的是劇本。后來,在劇本行業里面取得江湖地位后,有一點圓了文學夢的自得其樂,還有一點自戀。寫作上愉快、經濟上也愉快,一直走到現在。”

劉恒筆耕不輟,著有多本高口碑的小說。

《本命年》劇照。
劉恒第一次觸電是在1987年。他的長篇小說《黑的雪》發表后,電影導演謝飛看中了這篇小說,找到劉恒讓他改編成劇本《本命年》。事實上,小說原名《紅渦》,寓意泉子生活在血的漩渦里,但是出版社編輯覺得名字不太好理解,就改為了《黑的雪》。
當時,謝飛剛剛從美國做完一年的訪問學者回到國內,正在找電影拍攝題材。導演系碩士生安景夫推薦他看一部自己喜歡的長篇小說《黑的雪》,建議拍成電影。“于是我就看了劉恒的小說《黑的雪》,看了以后我也很喜歡。長期以來,我比較愿意選擇直面人生而自己又經歷過、較關心的社會題材。小說的主人公李慧泉讓我印象深刻,真實、復雜的人性狀態使我共鳴。《黑的雪》以小見大,觸及的是人的生死命題,人為什么活著,死是什么,什么是有價值的死。雖然人物和情節都很簡單,但很能出戲,而且不用太大投資,上馬容易一些。”
謝飛請劉恒當編劇。劉恒很客氣地說“自己只寫過小說,從來沒寫過電影劇本,不懂”。其實,早在劉恒從軍隊退役復員轉業當裝配工時,就試著寫過一些電影文學劇本。“那時候電影少,我看了一個電影之后,會把電影里發生的事情用劇本的形式記一遍,覺得好玩,其實是用非常土的方法訓練。”謝飛堅持“必須由你來寫,因為人物、故事都是你想出來的,他們在你腦子里是活的,必須由你來做這個小說到劇本的‘翻譯”。最后,劉恒寫了一個近4萬字的電影劇本。
影片主角李慧泉由姜文飾演。泉子經過勞動改造刑滿釋放,回到了從小生長的胡同。當年,因為朋友的女友移情別戀,講義氣的泉子教訓了那個男人,結果無意中弄出人命。在民警小劉的幫助下,李慧泉選擇了練攤謀生,遇到三教九流,嘗遍人間冷暖。在歌廳里,又認識了駐唱的歌手趙雅秋,此后他成為她的護花使者。在決定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李慧泉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困境……電影以悲劇式的宿命氣氛,表達了社會轉型時期商品化與現代化所導致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心靈孤獨。
電影的片名《本命年》是姜文想出來的。原來劇本開頭和結尾都是雪景,用小說名字《黑的雪》作片名是比較貼切的。但由于出外景時季節晚了,沒拍到雪景,謝飛覺得再用這個片名就比較勉強了,缺乏雪的直觀形象,觀眾難以理解。姜文就對謝飛說:“導演,我想了個主意,你看我像不像24歲?” 謝飛說:“你傻笑的時候,顯得挺天真、挺稚氣的。” 姜文說:“那影片就叫《本命年》吧,龍年,泉子正好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