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刊記者 崔云 本刊特約記者 武澤宇
她積極推動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發展,有著廣闊視野和敏銳洞察力,她是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女性“領路人”,更是洋溢著自信及堅韌品格的企業掌舵人。她就是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理事長、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崔玉萍。
重慶萬州長江二橋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無論何時,崔玉萍始終堅信發展之路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996年,崔玉萍碩士畢業后便進入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從事科研設計工作,以一名工程師的身份正式開啟了職業生涯。她在實干中不斷成長,憑著骨子里的那股“闖勁”逐漸從隊伍中脫穎而出。那時候人們常說“山東的路廣東的橋”,一直從事橋梁設計檢測業務的她發覺北京市場空間增量有限,決心到廣東去闖一闖。她主動請纓成立了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深圳分院,孤身南下開拓市場,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是崔玉萍從技術干部到管理干部的第一次轉身。
1999年,崔玉萍“闖”至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她從零開始,一手帶團隊,一手背著電腦、打印機跑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懈的努力下,崔玉萍終于承接了“南下”后的第一個項目:負責承擔深圳深南大道6座橋梁的檢測評估工作。
為了打好這第一仗,披星戴月成為崔玉萍的常態。因為團隊初建、人手不夠,她只能事事躬親;在佛山某橋監測過程中,沒有現代化設備,團隊搭起十幾米的竹架子,風一吹人在上面直晃,但她克服恐高情緒,第一個爬上去,進入橋梁的箱梁內部進行檢測;為讓橋梁的病害數據一目了然地在檢測報告中呈現,她運用了大量的圖形和表格,而這些都要花上很多的時間。連軸轉、滿負荷、高強度成為崔玉萍那段時光的注腳,最忙的時候,她甚至幾天幾夜不眠不休。
“做,就要做到最好!”這是她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認知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業主的需求、企業的壯大、團隊的成長、行業的發展,這些關鍵要素定義了崔玉萍對待事業的態度。
因出色的業績和拼命的狠勁,“鐵娘子”形象逐漸被業內熟知。從1999年到2003年,她三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2004年獲取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資格。
中咨集團的“一基九元三大四化五提升”發展思路
一基
堅持設計咨詢的本質定位,打造以設計咨詢為引領的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
九元
即九大業務,包括勘察設計、智慧交通、工程監理、公路建設、市政工程、海外業務、養護加固、數據信息、生態環保。中咨集團要做優設計咨詢、做精智慧交通、做深工程監理、做強公路建設、做大市政工程、做實海外業務、做全養護加固、做專數據信息、做新生態環保。
三大
大城市、大交通、大數據三大業務場景布局。
四化
打造一體化、數智化、綠色化、國際化的中咨集團。
五提升
提升黨建引領能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組織成長能力、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資源整合能力。
2003年底,中交路橋技術有限公司(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前身)與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共同成立北京中交橋宇科技有限公司,崔玉萍任總經理,善抓機遇的她再次快速關注到了檢測養護廣闊的市場空間。說干就干,在她的努力下,北京中交橋宇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年就實現大幅盈利。唯實惟先,善作善成,崔玉萍在行業嶄露頭角。2007年,她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交集團”)從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引進至中交路橋技術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2012年8月,崔玉萍任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17年,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交集團作出戰略決策和前瞻性布局,整合內外部養護業務優質資源,成立中交養護集團。2019年1月,崔玉萍成為中交養護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黨委書記。十年磨一劍,從2007年正式進入中交系統,她步履不停,甘之若飴,主持或參加了100余項橋梁檢測評估及EPC工程總承包等大中型項目,主編行業標準6項,發表論文50余篇。
有付出,有認可。2008年,作為國家“汶川地震災害評估專家組”的技術專家,崔玉萍多次赴四川等地災區調研。2009年,她被評選為“國慶六十年大慶道路安全保障組”技術專家,并獲“2015年度全國工程設計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在她擔任中交路橋技術有限公司及中交養護集團主要負責人的8余年時間里,企業合同額及凈利潤實現倍數級增長,員工收入大幅提升,幸福感、獲得感倍增。
2021年7月14日,根據上級黨委安排,崔玉萍來到中咨集團,成為中咨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這次任命,如同前幾次工作調整一樣,都是組織的“突然”安排。共產黨員的本色就是服從組織安排,執行組織決定,在組織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全心全意貢獻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上午在民商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會見中心領導,并就高分遙感交通應用工作情況及未來戰略合作進行座談交流,下午乘坐航班飛抵廣州,開展完商務活動后,第二天又乘早班飛機飛回北京……”崔玉萍把滿腔熱情都投入工作中,工作再忙也不覺累,因為她把工作當成事業,當成信仰,在剛性領域盡顯女性力量。
在她健步疾馳而不失優雅的步伐里看不出她的倦容,在她笑若春風的面容中看不出她的年齡。每一次對接,她都會滿懷激情地推介中咨集團,讓大家更好地認知中咨、選擇中咨;每一次調研,她都細致地宣傳企業發展的愿景,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前景。
加快建設“以設計咨詢為引領的世界一流基礎設施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找準企業發展的定位是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發展定位解決了企業角色作用是什么、責任使命是什么、價值取向是什么這一安身立命的根本問題,只有明確了企業定位、校準了靶向定位,才能精準鎖定市場,形成鮮明的競爭優勢。”在廣泛調研、聽取廣大干部員工的意見基礎上,面向“十四五”時期,中咨集團形成了鮮明的發展戰略:致力成為“數智化交通發展的引領者、全過程管理咨詢的實踐者、全壽命周期服務的提供者、多維度融合創新的探索者”,加快發展全產業鏈優勢,做優設計咨詢、做精智慧交通、做深工程監理、做強公路建設、做大市政工程、做實海外業務、做全養護加固、做專數據信息、做新生態環保。
在崔玉萍看來,企業要發展永遠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守成”是守不住的。要徹底扭轉和摒棄“小富即安、小勝則喜、小成即滿”的思想觀念,有了發展戰略,就要錨定戰略目標向前發展,通過解決卡脖子技術,培養干事創業的人才隊伍,以及科學的管理治理體系,塑造敢拼能上的“狼性”文化,不斷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當重大項目建成,走在自己修建的高速公路上的那一刻,崔玉萍覺得,此時最有成就感。
勘察設計也罷,養護檢測也罷,都是工程建設全壽命周期的一個環節,而在這些環節中,崔玉萍對監理更有著獨特的感情。
1996年畢業以后,崔玉萍承接了第一個任務——由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四方監理公司派往青島李村河污水處理廠當現場監理人員。她說:“我跟監理還是挺有緣的。”
到了污水處理廠,崔玉萍主要負責技術部分,包括初沉池等結構質量建設監理,由于污水處理廠對結構的抗滲性、耐久性、耐腐蝕性有很高的要求,基本上不能有任何的滲水現象,所以對混凝土也有很高的要求。
當時崔玉萍主要控制每一個初沉池、二沉池的無粘接預應力的張拉技術,以及結構物的施工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當時她一直駐場工作,在現場待了一年半的時間。崔玉萍回憶:“我們那個時候也有旁站,有時候打的混凝土墻六七米高,一打起來就不能停,我們一站就是十多個小時。我在現場親身體會過監理工程師的辛苦,對綁扎鋼筋、對結構物的交付、預應力的控制等每一個工序都需要確認,每一個步驟都要把關、簽字,而且監理工程師跟現場施工人員是一樣的,勞動強度也不低,責任非常重大。在現場做檢查的時候,一些池壁非常高,我們要到處檢查結構的質量及安全,還是需要一定膽量的。”
如今,擔任了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理事長,崔玉萍對工程監理有了新的期待。她認為,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經過試點、穩步發展、全面推行三個階段,工程監理制已經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一起,共同構成我國公路、水運工程建設的“四項基本制度”。可以說,工程監理制度在公路水運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工程監理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發展模式,培育了一批具有相當實力的人才隊伍,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將進一步發揮應有的作用。
2021年底,公路水運工程質量檢測資質已成為國務院批準的行政許可內容,協會將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配合交通運輸部安質司做好相關工作,在資質管理、規范市場、行業自律、科技提升等方面做好具體落實工作。
怎樣讓監理打通產業鏈,怎樣才能往上游發展?崔玉萍認為“全過程項目管理咨詢+代建”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要聯動監理的各種有生力量。
廈門海滄大橋
針對目前的監理行業現狀,崔玉萍指出:“監理是高端業務,國外對監理工程師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懂設計,還要懂施工、懂管理,但是國內監理的定位、監理費用的收取標準、監理人才素質都還有提升空間。”因此,崔玉萍期待監理檢測企業發展上規模、推動誠信建設和信息化建設,采用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為業主提供全過程、全方面的項目管理服務;期待監理檢測人員強化責任意識和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監理檢測隊伍的綜合素質和職業化程度。
2022年是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成立20周年,崔玉萍說,協會是發展相對較快、運作較為規范、作用發揮較為突出的行業協會,20年來為規范交通建設監理市場、提高監理水平、促進監理事業健康有序發展作出了貢獻。2022年,協會制定了“十四五”發展規劃,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推進監理檢測行業經營誠信化、管理信息化、工作標準化、服務智慧化進程上加大力度,充分發揮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促進和諧的作用,不斷提高監理檢測隊伍職業化水平,努力促進協會的高質量發展。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經過一路攀登、一路開拓,崔玉萍一直是那么沉著。中標時的喜悅、通車后的激動、獲得行業的認可,這些點點滴滴的成就、歲月磨礪后的收獲,鼓舞著她越走越無畏,越走越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