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濤,陽軍生,柏 署,3,周中書,陳 進
(1.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 貴陽 550008; 2.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5; 3.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08)
九家灣隧道地層為下統棲霞組灰巖,原設計為V級和IV級圍巖,分別采用雙側壁導坑法和CD法施工。根據九家灣隧道具體地質情況,在水電大型地下廠房施工原則和方法經驗的基礎上,本文提出“先行中導洞開挖,后左、右側導洞交錯開挖”的分部臺階法施工方案,使之與圍巖條件相適應,以期在確保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優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技術經濟效益。
貴州新建都安高速公路九家灣隧道設計為單向4車道大斷面公路隧道,建成后可與鄰近既有公路隧道形成雙向8車道行車條件。九家灣隧道出口環境如圖1所示。

圖1 九家灣隧道出口環境
九家灣隧道全長230m,最大開挖跨度約22.28m,原設計V級圍巖段開挖斷面面積約235.78m2。隧址區主要位于第四系全新統和二疊系下統棲霞組地層,巖性出露為灰巖。IV級圍巖段長105m,V級圍巖段長125m。隧道地質縱斷面如圖2所示。

圖2 隧道地質縱斷面
九家灣隧道原設計施工方法為IV級圍巖段按CD法開挖,V級圍巖段按雙側壁導坑法開挖。其中,CD法施工工序為先按臺階法開挖隧道左側導坑,再按臺階法開挖隧道右側導坑,施工過程中各工作面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開挖后及時施作初期支護、二次襯砌等支護結構。CD法施工工序如圖3所示。

圖3 CD法施工工序(單位:m)
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工序為先按臺階法開挖隧道左側導坑,再按臺階法開挖隧道右側導坑,最后按三臺階法施工隧道中間部分,施工過程中各工作面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開挖后及時施作初期支護、二次襯砌等支護結構。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工序如圖4所示。

圖4 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工序(單位:m)
隧道原設計支護參數如表1所示,其中IV級圍巖段初期支護采用φ25中空注漿錨桿,長L=4.0m,二襯采用60cm厚C30鋼筋混凝土,預留變形量為15cm。V級圍巖段初期支護采用φ25中空注漿錨桿,長L=4.5m,二襯采用75cm厚C30鋼筋混凝土,預留變形量為20cm。

表1 原設計支護類型及參數
現行公路隧道規范指出,雙側壁導坑法與CD法適用于圍巖差、跨度大、淺埋、地表需嚴格控制的場合,但不足之處在于施工工序繁瑣、工效低、成本高等。考慮到九家灣隧道實際地質情況,需采用適合于具體建設條件的快速施工方法。
地下水電站主廠房開挖跨度多>15m,高度為70~80m,開挖斷面大。綜合分析地質條件、施工進度、成本等因素,通常采用分層分部的方法開挖。常見的主廠房開挖分層如圖5所示。

圖5 主廠房開挖分層(單位:m)
首先將主廠房分為多層,如圖5所示分為10層,再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各層又分區開挖支護。例如,將第1層分為4個施工區域,中導洞優先開挖,再由中導洞擴挖至廠房拱頂,隨后擴挖左、右兩側。這種科學合理的開挖、支護保證了廠房施工安全穩定。
九家灣隧道最大開挖跨度約22.28m,可采用“先行中導洞開挖,后左、右側導洞交錯開挖”的分部臺階法施工。分部臺階法施工區域劃分如圖6所示。將隧道分為中導洞、上臺階左右導洞、下臺階左右導洞5個施工區域。中導洞先行開挖并超前于其余導洞,隨后再交錯開挖上、下臺階的左、右導洞。

圖6 分部臺階法施工區域劃分示意
雙側壁導坑法、CD法與“先行中導洞開挖,后左、右側導洞交錯開挖”的分部臺階法有各自優缺點。雙側壁導坑法將大跨隧道變為小跨,及時封閉成環,控制圍巖變形與地表變形的能力強,適用于圍巖條件差且地表沉降要求嚴格的情況。但其開挖分部較多,施工工藝復雜,施工進度緩慢,成本高,對圍巖擾動頻繁。CD法中隔墻將跨度大的開挖面分隔為兩段跨度較小的開挖面,便于開挖導洞及時封閉及控制地層變形的能力強,一般多用于地層條件較差、跨度較大且對地表沉降要求嚴格的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但該方法施工工序較多,相互影響較大,由于中隔墻易發生失穩,拆除時機難以把握。而“先行中導洞開挖,后左、右側導洞交錯開挖”的分部臺階法施工操作簡易,施工進度快,成本低,作業空間大,適用范圍廣。
通過以上對比分析后,為加快施工進度、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根據九家灣隧道具體工程地質條件,選用分部臺階法進行施工。
針對九家灣隧道地質和斷面尺寸,對隧道施工步序進行設計,如圖7所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先按全斷面法進行隧道上臺階中導洞開挖支護,當中導洞開挖一定距離后,進行上臺階左、右導洞交錯開挖,并施作初期支護,當上臺階左、右導洞開挖一定距離后,交錯進行下臺階左、右導洞開挖支護。同時,根據隧道圍巖條件與監控量測情況,嚴格把控掌子面與仰拱、二次襯砌間的安全步距,確保隧道施工安全。

圖7 分部臺階法施工工序(單位:m)
隧道襯砌結構按新奧法理念設計為復合式襯砌,初期支護采用噴射混凝土、鋼筋網、格柵鋼架和系統錨桿,二次襯砌為模筑鋼筋混凝土。隧道支護參數如圖7所示。
分部臺階法三維施工工序如圖8所示。主要工序為:①采用全斷面法先行開挖中導洞I,施作中導洞初期支護;②跳槽開挖上臺階左導洞II,施作上臺階左導洞初期支護;③跳槽開挖上臺階右導洞III,施作上臺階右導洞初期支護;④跳槽開挖下臺階左導洞IV,施作下臺階左導洞初期支護;⑤跳槽開挖下臺階右導洞V,施作下臺階右導洞初期支護;⑥施作仰拱;⑦施作仰拱填充;⑧模筑二次襯砌。

圖8 分部臺階法三維施工工序
隧道上臺階中導洞開挖尺寸為8.5m×8.33m(寬×高),開挖面積為67.86m2,上臺階左、右導洞開挖面積為33.32m2,下臺階左、右導洞開挖高度為5.38m,開挖面積為49.45m2。
自2018年11月7日起,采用分部臺階法施工。先行開挖中導洞,12月14日中導洞貫通,耗時37d,平均每天進尺6.22m。其余工序隨后施工。各工序具體施工進度如表2所示。

表2 隧道各工序施工進度
現場施工過程主要節點如圖9所示。由圖9a可看出隧道中導洞施工狀況良好,掌子面與洞壁圍巖穩定。

圖9 現場施工過程主要節點
隧道中導洞貫通后,上臺階左、右導洞交錯開挖,如圖9b所示。中導洞貫通可盡早形成空氣對流,解決隧道通風問題,改善洞內施工環境。
隧道下臺階開挖現場施工情況如圖9c所示。上、下臺階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平行交叉施工,有效減少施工干擾,提高施工效率。
二次襯砌現場施作情況如圖9d所示,可看出二次襯砌施工效果良好。
從現場實際施工情況可看出,分部臺階法施工工序簡單,對圍巖擾動少,通風效果好,且上、下臺階平行交叉開挖相互影響小,有效加快了施工進度,符合九家灣隧道實際情況。
之前定性地分析了雙側壁導坑法與CD法2種施工方法所需工期長、施工成本高,相反分部臺階法施工工期短、成本低。隧道施工結束后,對分部臺階法施工工期、成本及主要建筑材料工程量等方面數據進行了統計,與原設計IV級圍巖段采用CD法施工、V級圍巖段采用雙側壁導坑法施工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工程量進行對比,如表3所示。采用分部臺階法可加快施工進度,降低成本269.74萬元,主要材料工程量有不同程度減少,其中型鋼鋼架、管棚與支護鋼架用量減少最明顯,技術經濟效果良好。

表3 各施工方法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對比
1)本文針對九家灣隧道具體條件,在地下水電廠房施工原則與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分部臺階快速施工方法。
2)九家灣隧道較短,圍巖強度較高,開挖斷面大,采用“先行中導洞開挖,后左、右側導洞交錯開挖”的分部臺階法,施工工序簡單,對圍巖擾動少,且施工效率高、成本低。
3)現場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保證了隧道安全施工,加快了施工進度,減少了費用支出,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同時表明“先行中導洞開挖,后左、右側導洞交錯開挖”的分部臺階法適用于九家灣單洞4車道大斷面高速公路隧道開挖,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