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還在成長和定型過程中的國內童星,好萊塢的童星面對的競爭更加激烈,轉型壓力也不小。今天的許多一線明星中,也有不少是童星出身:朱迪?福斯特、斯嘉麗?約翰遜、克里斯蒂安?貝爾、娜塔莉?波特曼等,他們也是從幾歲、十幾歲就登上舞臺,葵歷與同齡入的激烈競爭并成長蛻變后,才成為好萊塢大牌。
成功轉型的童星其實也只是“幸存者”,有更多的童星“爆發”后逐漸暗淡,甚至銷聲匿跡。000歲就憑借《小鬼當家》風靡全球的麥考利?卡爾金,成名后各種負面新聞纏身,被好萊塢徹底拋棄,1995年退出影壇;《第六感》 和《人工智能》中的海利?喬?奧斯蒙、《星球大戰前傳》里的杰克?羅伊德以及《終結者2》中的愛德華?福隆如今幾乎沒了蹤影。
同一代——甚至是同一部戲出道的童星”命運也會千差芳別。《哈利?波特》 系列的演員中,憑借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翻紅的“赫敏“艾瑪?沃森(32歲)發展最好;“哈利?波特“丹尼爾?拉德克利夫(33歲)則更多在《瑞士軍刀男》等獨立電影中擔任配角;“羅恩”魯伯特?格林特(34歲)則幾乎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出場不多的羅伯特?帕丁森(36歲) 如今已是新版蝙蝠俠。
此外,還有那些“觀眾看著長大”的童星:例如《雨果》里的阿沙?巴特菲爾德和“超殺女”科洛?莫瑞茲、《權力的游戲》里的蘇菲?特納等“90后”“95后”,目前雖然已經長大成人,但演技'和角色仍然處于轉型期,未來能有多大的作為還有待觀察。▲
環球時報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