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陽/江蘇省鹽城市農業農村局
近年來,鹽城市作為種業大市,充分發揮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市、中國蟹苗之鄉的作用,明確發展定位,找準主攻方向,合理布局,聯合共建,著力加強種業基地生產、企業市場競爭、科技創新和市場監管等“四個能力”建設,做大做優繁制種基地,保障良種有效供給,加快推進由種業大市向種業強市轉變。全市農作物常年繁制種面積近80萬畝,總產量32萬噸,占全省的一半,其中雜交稻制種面積17萬畝,占全省80%;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大眼幼體產量占全國70%;省級特色優勢種苗中心數量全省第一;現代種業三產融合產值達172.27億元,占全省20%。
加強種業基地建設,提升供種保障能力。一是規劃引領,科學布局。圍繞雙百億現代種業產業目標定位,根據區域特色和農業結構調整方向,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實際,編制了《關于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的實施意見》和《加快建設雙百億現代種業產業行動方案》,明確里下河地區重點發展20萬畝雜交水稻制種、4萬畝淡水魚苗;沿海地區主攻15萬畝綠化苗種、4萬畝蟹苗、9萬立方米海水魚苗;淮北地區側重發展60萬畝常規稻麥、100萬頭(只)畜禽種業,推動種子種苗生產實現由傳統農作物向農作物、蔬菜園藝和畜禽并重集聚發展轉變,全市形成了三個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以及東臺西甜瓜、甜葉菊、響水西蘭花、濱海何首烏、鹽城草雞、阜寧黑豬、射陽蟹苗、洋馬菊花等特色鮮明、區域集聚、經營集約的種業發展格局。二是聯合共建,提升水平。鹽城市是國家級三大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市之一,大豐區、建湖縣、阜寧縣三個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大縣累計獲得國家獎勵資金2.04億。以大豐區、建湖縣、阜寧縣三個國家級制種大縣獎勵資金項目建設為契機,招引隆平高科、中化先正達集團、中江種業、荃銀高科、豐樂種業等國家級制種企業與基地縣開展“縣企合作”,簽訂縣企共建協議,積極整合國家級制種大縣項目和社會資金,加強項目實施,推進基地大數據平臺、智能化機械和灌溉系統、種子倉庫和烘干等項目建設。江蘇中江種業有限公司已投資4300萬元新建具有種子烘干、清選、精選、包裝功能的10噸/小時全自動化種子加工生產線和種子檢測大樓。同時扶持江蘇神農大豐、金色農業、華豐種業等本地種業龍頭企業共同實現基地做優、企業做強同步發展。三是“五化建設”,高質發展。組織編制了種子生產基地發展規劃,明確基地發展目標,扎實推進制種基地規?;?、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信息化“五化”建設。推動土地向種子企業、制種大戶、制種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規模流轉,千畝以上集中連片制種基地占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的70%以上。全程機械化制種取得突破性進展,參與農業農村部《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規程》制定,先后攻克了雜交水稻制種父母本機插、無人機噴施“920”、趕粉及病蟲害防治、父母本分開機收等技術難題,基本實現機耕、栽插、噴藥、授粉、分收等環節機械化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80%以上,較常規制種方法節省50%以上的勞動用工,畝節本增收約370元。引導優勢制種企業逐步實現地塊選擇、田間管理、種子收獲、加工全流程標準化管理,初步形成基地所在區域雜交水稻不同組合專業化、標準化制種規范。引導優勢企業與當地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聯合,集成優勢技術,集中統一服務,提高制種效益,降低制種成本,逐步實現集約化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了種子生產基地監管和服務信息化平臺,推廣智能微噴育秧、無人駕駛機械插秧、無人機飛防等,初步構建制種基地田間監測網絡和質量可追溯系統。
突出企業主體培育,提升種子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一是實施優勢主體培育工程。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強強聯合,打造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市場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引導中小型種業企業和生產主體利用區位優勢及時轉型,挖掘雜糧、特經作物、蔬菜園藝、水產等特色品種,做精做專種子種苗和推廣配套服務,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全市現有持證種子企業130家,其中農作物種子企業18家、種畜禽持證企業43家、水產苗種生產單位79家。神農大豐種業為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2022年常規稻銷售數量居全國前10強,大豐金色農業、華豐種業2家種業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二是加強企業商業化育種能力建設。運用國家制種大縣獎勵資金,建設育種創新共享平臺,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繁推一體化新機制。推行科企合作模式,萬建民、吳明珠、張洪程院士工作站相繼落戶鹽城市種子企業,極大地提升了鹽城市種業企業創新能力。7家種子企業建立農作物品種選育機構或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實施農作物品種選育創新,2021年通過國家和省審定的農作物新品種48個。發揮好市場作用,全市種子生產全部實現訂單生產,已形成“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制種大戶+基地”“公司+農場”等新型基地生產模式。三是推進特色種苗企業建設。將特色種苗企業作為推進現代種業雙百億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強指導服務,支持企業更新品種、擴大產能,提高種苗繁育供應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鹽城市53家企業入選江蘇特色優勢種苗中心(企業)名單,數量全省第一。設施園藝工廠化育苗初具規模,東臺粒粒豐種苗公司年育園藝作物種苗1億株以上。種業服務模式和產業鏈條不斷豐富,東臺市弶港鎮甜葉菊產業園實現統一供苗、統一栽培、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烘干“五統一”,畝產種苗30多萬株、產值3萬多元。

響水縣十公里西蘭花海
實施良種研發推廣,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組織全市開展農作物、畜禽、蠶種、水產種質資源普查,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438份。擁有國家級野生大豆原生境保護點、“海子?!逼贩N保護基地、省級蠶種資源重點保護基地和省級海蜇原種場,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種質資源保護保存單位8家。二是加大良種選育力度。發揮鹽城市院士工作站技術優勢,成立了射陽大米、西瓜、西蘭花、瓜蔞4個特色產業研究院。建成稻麥新品種安全性測試基地280畝,常年測試品種400多次。近年來選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88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授權68項,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優良食味稻米比重、優質專用麥比例分別達61%、50%,鹽都區農科所自主育成的“鹽麥1號”和“鹽麥2號”于2021年底分別通過了國家和省審定。三是突出良種繁育技術創新。加快良種產業化開發,優化推廣現有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常規稻工廠化育苗技術、河蟹土池生態育苗技術,提升良種繁育水平。引導大企業向育繁推一體化方向發展,中小企業做精特色種業和推廣配套服務,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在全市現代農業園區中全面建立種子展示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種苗中心成為園區的“標配”。豐收大地農業園區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脫毒苗和快繁(克?。┘夹g,大規模生產草莓、生姜、馬鈴薯、鐵皮石斛等優質試管苗,推動無性繁殖作物的品種升級換代,具備5000萬株組培苗的年生產能力,年產值達10000萬元;荷蘭花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郁金香品種8個,郁金香種球國產化率達90%,被評為“中國郁金香研發中心”。加州鱸魚規?;缛〉猛黄?,射陽河蟹生態土池育苗不斷突破。
對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鹽城種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仍有不少短板弱項:一是研發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企業未能成為品種創新主體。企業商業化育種剛剛起步,育繁推一體化程度低,全市僅有一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缺乏自主育成主導新品種,基本實行代生產,品種和市場基本掌握在外地大型種業企業手里,利潤低、風險大,嚴重制約本地企業做大做強。玉米、大豆受國內育種水平影響,單產只有美國的60%左右;生豬、奶牛育種水平總體上落后國外10-15年。白羽肉雞、南美白對蝦、甜菜、工廠化食用菌基本依賴進口,青花菜、胡蘿卜、菠菜、洋蔥90%種子來自進口,奶牛種公牛進口種源占70%。二是種業企業規模和實力有待提高。“弱、小、散”特征較為明顯,缺乏核心競爭力,既缺乏“航母型”領軍企業,又缺少“隱形冠軍型”特色優勢企業。銷售規模不夠大,鹽城市最大種子公司神農大豐種業2021年銷售額2.79億元,主要在鹽城市沿海從事種子生產的全省最大種子公司大華種業年銷售額11億元。三是現代科技裝備有待加強。勞動力短缺,亟待提高制種機械化生產水平。盡管鹽城市雜交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水平全國領先,但是制種基地基礎設施與高標準、高質量基地發展要求不匹配,抗風險能力不夠強,種子智能烘干、種子低溫倉儲、種子精加工設備等不能滿足基地制種高質量快速發展需要。四是種業管理體系不夠健全。機構改革對原有種子管理體系沖擊較大,種業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服務等職能分散,導致管理不順暢,信息調度不高效。
按照高質量、綠色發展要求,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的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目標,遵循種業科技創新發展規律,突破卡點,補上短板,做強優勢,打好種業翻身仗,建設現代種業強市。
補短板,實施種業創新攻關行動。一是完善科研體制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擴大種業科研自主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進一步增強鹽城市科研育種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二是鼓勵建立公益性和商業化相結合的育種機制。組建鹽城種業創新聯盟,推動種業企業和科研單位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統籌用好國家和省、市財政支持資金,統籌規劃布局資源庫(圃、場、區)建設,實施重大新品種創制和糧油、蔬菜、生豬、家禽、水產、經濟林果等9個百億級優勢特色品種開發,久久為功,持續發力。三是加大種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力度。鼓勵采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成果轉移轉化和共享利用,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成果推廣應用中的主導作用,組織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優良種畜競拍等活動,加快良種推廣應用。
抓重點,推進種業基地供給能力提升、種業企業主體培育兩大工程。一是積極推進種業基地供給能力提升工程。首先,整合國家雜交水稻制種大縣獎補和高標準農田項目等資金,推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將制繁種基地優先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推進有條件的縣(市、區)加強省級優勢特色種苗中心建設,提高良種繁殖效率和利用供應能力,積極創建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同時,引導種業企業向現代農業園區集中,配套建立種子展示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加快創建一批集育種科研、品種試驗、加工倉儲、銷售物流、技術示范于一體的現代種業產業園。其次,抓住場地聯動發展機遇,按照基地規?;C械化、標準化、集約化、信息化“五化”要求,推動種子企業、生產基地與農場加強協作,完善鹽城市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快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提升制繁種技術水平,打造現代化制種基地。二是扎實推進種業企業主體培育。首先,提升企業品種創新能力。依托資源稟賦,對焦雜交水稻制種、阜寧黑豬、射陽蟹苗等優勢種業和東臺西瓜、響水西蘭花等特色產業,通過爭取國家現代種業提升行動等項目引導、政策獎勵支持,積極探索出臺科研成果后補助政策,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整合現有育種力量和資源,組建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打造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其次,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企業兼并重組,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打造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集團。采取“種+糧”方式提供從種子銷售到糧食收購的全過程服務。
培弱項,制定完善扶持激勵政策。一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種業振興納入一般公共預算予以保障,建立穩步增長的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基礎性研究、重點育種項目、商業化育種體系構建、種業治理體系建設。二是加強信貸、稅收等政策支持。注重發揮農業相關基金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種業領域,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種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支持種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合、入股等方式集聚資本,引導發展潛力大的種業企業上市融資,加大對創新型種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完善種業生產保險,提高保險額度和覆蓋面,建立政府支持、企業參與、商業化運作的種業生產風險分擔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種子生產、收儲等信貸支持,并根據融資需求創新開發專屬種業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三是優先為種業發展提供土地保障。將種子企業生產加工用地納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范圍。統籌農業種質資源用地規劃,合理安排新建、改擴建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生產、加工、倉儲等所需用地。四是強化人才引進培養。鼓勵種子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對種業企業人員、制種農民等開展定期培訓,提升種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