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軍/江蘇省連云港市委副書記
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歷史性地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對廣大農民的更高期盼、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連云港市必須牢牢把握“歷史性轉移”這個大方位,把“三農”工作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全局性工作,從更廣闊的視野統籌謀劃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明確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錨定“四個聚焦”,狠抓“四個重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我們將科學把握“產業振興—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邏輯關系,把產業興旺作為帶動農民致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手段,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檔升級優質稻麥、海淡水產等6大百億主導產業,放大紫菜、梭子蟹、東海大米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效應,實現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賣資源”向“賣品牌”轉變。加快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省級農高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開發區、鄉鎮工業集中區、鄉村振興產業園,帶動農業規模化發展。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依托園區布局重大項目,依托重大項目提檔園區,全年建設141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以重大項目牽領農業農村快速發展。立足濱海資源特色,堅持陸海統籌,將海洋經濟和漁業、漁村、漁民納入鄉村振興一體謀劃、一體發展,壯大“深藍”漁業和休閑旅游產業,打造集養殖、捕撈、交易、加工、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海州灣漁港經濟區,讓海洋經濟成為連云港市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縣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口,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我們將堅持聯動融合,處理好縣城、鄉鎮、村的關系。努力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鎮當城建,打造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施培樹生態宜居美麗縣區1個以上、生態宜居美麗鄉鎮(街道)20個以上、生態宜居美麗鄉村200個以上、1000余個村莊全面整治提升的“個十百千”計劃,2022年以沿海、沿河、沿庫、沿山為重點,集中政策、集中資源,在“四沿”地區率先打造一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努力使“四沿”鄉村面貌實現“一年有變化、三年見成效”,為全市探索新路、積累經驗。堅持規劃引領,處理好“等不得”與“急不得”的關系。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和農民意愿,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優化鎮村布局,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建設。對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些看得準、眼前的事,抓緊推進落實;對村莊撤并、引導農民進城入鎮等方面,保持歷史耐心,做好規劃、因勢利導,推動城鄉融合有序進行。堅持系統治理,處理好“富口袋”和“富腦袋”的關系。“五大振興”一起抓,同步推進基層組織、人才隊伍、生態環境、鄉風文明建設,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鄉村振興離不開改革創新。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發生歷史性轉移,要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必須以改革創新的思路,破解制約瓶頸,激發農村各類要素的潛能和各類主體的活力,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我們將深化農村承包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慎推進宅基地改革。充分發揮財政、金融、社會資本協同支農作用,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培優培強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扎實推進省農村改革試驗區任務,努力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連云港經驗。深入實施“五項監管”提升工程,著力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全面消除經營性收入低于30萬元的村,保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讓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市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已經成立,領導小組下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鄉村振興工作推進組,進一步統籌各條線各方面力量,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強化對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的堅強領導、周密組織、有力執行。建強基層農村工作機構,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建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全過程閉環機制,集中力量、狠抓推進,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指揮棒作用,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嚴獎懲,凝聚起比學趕超、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