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淮陰師范學院
趙 斌/淮安市洪澤區農業農村局
沈貴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2020年9月,淮安市洪澤區獲批“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項目制拓展改革試驗任務,項目實施期2年。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洪澤區把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擺在重要位置,構建了由區政府統籌安排,區農業農村局協同推進,洪澤農村商業銀行作為主辦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機制,積極開展金融支農模式與產品創新,不斷打造金融惠農新場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9年以來,全區涉農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凈增25.14億元,年增長率達25.56%,有力地支撐了鄉村全面振興。
依托大數據與網格化,探索整村授信新模式。2019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洪澤農村商業銀行利用大數據建模和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資源,建立了農戶核心資產、外出務工等關鍵信息清單建立授信模型,全方位開展整村授信工作,為開展農村首貸、信用貸奠定了良好基礎。首先,通過政務大數據獲取各鄉鎮街道、村莊社區轄內基礎農戶數據信息,并進行篩選、分類。其次,由各支行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戶信息數量進行修正完善、查漏補缺。然后,再由客戶經理帶信息表對接村委干部和網格員,確定參與農戶客觀指標信息并對照已整理好的大數據信息進一步進行核對。最后,通過授信額度測算模型進行批量測算,確定授信額度,并通過二次修正進行授信鎖定,建立完整農戶信用檔案。在此基礎上,進行額度告知,并開展線上放款。目前,洪澤農村商業銀行已完成114個行政村7.59萬戶、30.5萬人網格村居建設,為5.12萬戶農戶建立電子化信息檔案,實現農戶建檔100%,授信77.62億元,戶均授信15.16萬元。
創新金融惠農新產品,服務鄉村五大振興。洪澤農村商業銀行聚焦鄉村振興資金需求,開發鄉村振興系列貸款產品,產品利率普遍低于一般產品利率,綜合利率在5.5%,最低利率在3.85%。一是服務產業振興,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小農戶,基于產業特色,開發惠農貸、農機貸、興農耕、農村電商貸等系列產品。二是服務人才振興,為返鄉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留守婦女以及農村自主創業等各類人員,量身定制“富民創業貸”“巾幗榮譽貸”“鄉村振興人才貸”等系列產品,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提供專項優惠利率,為鄉村振興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提供金融助力。三是服務文化振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紀守法、資信良好、家庭和睦等方面納入信用評分標準,開發“鄉村振興五治貸”系列產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價值導向。四是服務生態振興,圍繞發展綠色農業、改善農民住房條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等,開發“綠色農產品貸”“農居樂”“環保貸”“文旅貸”等產品。五是服務組織振興,開發“頭雁貸”和“先鋒貸”產品,為鄉村振興一線的村干部和先鋒模范提供金融支持,滿足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經營性或消費性資金需求。截至2021年3月末,鄉村振興系列貸款已累計投放1.23萬戶32.35億元。
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探索金融惠農新途徑。紫山生物是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現金流相對充裕,但上游的蘑菇種植草料供應商多為個體農戶,經營資金緊張。洪澤區創新推出應付賬款融資模式,即銀行、草料供應個體農戶、紫山生物達成三方合作協議,某草料供應個體農戶提供草料后,形成紫山生物一筆應付賬款,賬期一個月,紫山生物向銀行出具應付賬款確認函后,銀行向草料供應個體農戶發放信用貸款,貸款到期前,紫山生物將該應付款資金打進草料供應個體農戶與銀行事先約定的貸款賬戶。該模式以上下游企業間真實交易為依托,以應付賬款作質押,封閉式運行,在解決草料供應個體農戶擔保難題的同時,有效降低了貸款信用風險。目前,洪澤農村商業銀行已累計為紫山生物上游草料供應個體農戶提供貸款7筆,累計2750萬元。
多維度提升服務水平,打造金融惠農新場景。一是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洪澤農村商業銀行根據黨建、業務、客群等維度分析,結合洪澤湖畔地理特點,在村部、超市等關鍵位置,建立52家“湖畔驛站”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為客戶提供業務咨詢、貸款、小額存取款、轉賬、理財、農特產品代購代銷和繳費充值等于一體的“驛站式”服務,實現了對全區行政村金融服務全覆蓋。二是提升金融服務的速度,上線大數據“惠民e貸”平臺,農民在“湖畔驛站”金融服務點只要一部手機,輕松一掃就能查詢貸款額度,完成貸款發放。至2020年底,已累計完成線上放貸9.6億元,電子銀行交易金額470億元,離柜業務率達95.17%,讓農民享受到了貸款不出村的便捷服務。三是提升金融服務的溫度,依托“湖畔驛站”創建金融先鋒服務基地,黨員先鋒定期駐點,開展惠企便民政策宣傳;開設農民學校,定期講授莊稼種植、水產養殖知識,為鄉村振興“助智”;積極融入社區村居文化,服務于社區村居文化,與社區聯合舉辦“小小銀行家”“鄰里節”等活動,增加金融服務觸點。
推動金融人才下鄉,構建金融惠農新機制。為建立和完善農村客戶群體經濟信息和金融需求檔案,強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殖大戶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洪澤區實施“金融人才駐村”工程。由洪澤農村商業銀行推薦,區委組織部、金融辦公室、人民銀行區支行組織篩選,選派一批中層干部到區部委辦局、街道鎮等14個機關掛職擔任“金融助理”,與及時交流掌握政府鄉村振興項目規劃和金融需求,多形式開展金融服務宣傳活動,密切關注轄區金融風險事件,做好農村金融好顧問。同時,選派業務骨干到村居掛職村書記助理,與社區網格深度銜接,形成專屬金融宣傳服務團隊。

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蓄勢賦能”。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效落地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加強金融要素向農村供給的有效保障,但受農戶觀念守舊對信息采集不配合、基層信息采集人力物力短缺等因素制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仍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掣肘。洪澤區依托政務大數據和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把金融科技應用和鄉村治理手段相融合,探索整村授信模式,農民線上申請、銀行在線審核放款,有效解決了因信息不對稱造成對“貸款難、放款怕”問題。為此,一方面,要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公共產品來提供。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由政府部門、人民銀行和涉農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應用,打造農戶信用信息智能化、便捷化、移動化采集平臺,依托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整合涉農平臺、第三方征信機構、電商和互聯網平臺涉農信用主體的獎懲信息,搭建農村信用信息基礎平臺,完善農村信用主體用戶畫像。另一方面,要把農村信用體系作為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納入中央和地方鄉村治理制度框架,做好農村信用宣傳教育工作,明確把農戶信用檔案建設管理作為基層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協調各方采集力量,組建涉農金融機構專業人員為主導,基層網格管理員、村干部為補充的農村地區信用信息采集團隊,加快建立農村信用“一戶一檔案”。
大力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貸來“源頭活水”。與其他行業不同,農業生產經營易受到自然、政策以及市場因素的影響,抗風險能力較差,加之農村宅基地、承包地仍缺乏完善的產權評估、交易和處置市場,難以作為有效的貸款抵押物,以及現行農業保險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導致農業生產經營者尤其是小農戶貸款難問題突出。農業供應鏈金融以農業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授信分享給上下游的農戶、合作社和小微企業為主要特點,以產業鏈真實交易為依托,可以有效鏈接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戶和政府,降低對農戶的信貸約束,是緩解整個農業供應鏈融資難題的重要途徑。為此,政府要為農業供應鏈金融營造良好的環境,大力引導金融機構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一是建立農業供應鏈融資服務項目信息庫。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持重點,開展產業項目調研,把符合市場需求并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納入供應鏈融資服務項目庫,為金融機構開展農業供應鏈融資提供參考,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對納入項目庫的融資項目給予貼息扶持,對開展農業供應鏈融資的核心企業予以稅收優惠或項目扶持。二是搭建農業供應鏈融資風險防控信息平臺。政府要與銀行、龍頭企業、互聯網平臺等加強合作,同時對種養殖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村中小企業的信息進行整合,搭建區域農業供應鏈融資風險防控信息平臺,不斷積累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據和互聯網交易數據,通過數據模型分析和數據交叉驗證等方式,全面提升上下游企業的信用評價精準度,降低信息欺詐和道德風險。三是為農業供應鏈金融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大力優化農業保險體系,持續提高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立農村金融風險的緩釋機制,創新農村產權交易、抵押和處置機制,為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夯實制度基礎。
深入挖掘農村金融需求,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找準著力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金融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特點。洪澤區瞄準鄉村五大振興對資金的需求,細分融資需求,開發出鄉村振興系列貸款產品,有效滿足了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鄉村振興需求。為此,應圍繞鄉村五大振興,深入挖掘農村金融需求,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找準著力點。在產業發展方面,要重點發揮金融在支持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農業產業化經營、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業信息化、農產品倉儲物流等方面的作用。在生態宜居方面,進一步完善農業綠色信貸、農業綠色保險、農業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引導農業產業綠色轉型。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在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等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為農村居民改建、新建、購買住房等改善住房條件提供信貸支持。在人才培養方面,金融機構要大力支持大學生、農民工、退伍軍人返鄉創業,為扎根鄉村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提供金融支持。在組織振興方面,重點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為基層從事鄉村振興工作的第一書記、村干部等提供信貸支持及利率優惠,滿足其生產經營或消費需要。在文化傳承方面,要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大力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推進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廣場、農村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設,同時助力特色文化產業鄉鎮、特色文化產業村的建設,促進多種形式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
構造農村金融新場景,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打通“最后一公里”。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逐漸成為重構人與商業連接的重要因素,是農村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推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構建相應的農村金融場景。洪澤區通過建立“湖畔驛站”普惠金融服務點、上線大數據“惠民e貸”平臺、開展黨員先鋒定期駐點、開設農民學校和積極融入社區村居文化,不斷豐富農村金融場景,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廣度、速度和溫度。為此,要積極適應農村移動互聯網時代加快到來的新形勢,結合農村各類主體行為特點,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場景金融,將金融服務融入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的細節之中,不斷提高農村金融的便捷性和可達性。一是線下與線上相結合,擴大農村金融網絡的覆蓋面。鼓勵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農業銀行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渠道下沉,在農村基層開設網點,增設移動虛擬網點,讓農民更近距離接觸到銀行網點。把農村基層網點定位為社區銀行切入點、普惠金融自助點和客戶感情聯絡點,拓展農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財政涉農直補資金代理業務,增加農村電費、水費、話費、收視費等繳費項目,實現“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二是低頻與高頻相融合,提高農村金融網絡的便捷性。要把農村低頻金融場景與高頻非金融場景相融合,銀行基層網點布局可與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相融合,探索在農村金融服務中接入農村電商、農技推廣、智慧政務、智慧民生等應用場景,將電子機具服務點打造成集支付結算、便農繳費、惠農理財、電子商務、物流中轉、信息服務、培訓教育于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驛站,增加金融與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接觸點。三是兼顧農村老弱客群,提升農村金融網絡的簡易性。重視農村能人和年輕人向城市流動帶來的老弱人群占比不斷上升的現狀,考慮農村老弱客群文化水平低和使用互聯網能力弱的特點,基層網點要配套界面簡潔、功能適用、操作簡單的觸摸式電子機具,保證簡單的取現、查詢、轉賬、繳費等基礎金融服務簡易提供。
推動金融人才下鄉掛職,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注入專業力量。農村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推動金融人才下鄉,帶動資金下沉、服務下沉、知識下沉和產品下沉,是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量的關鍵。洪澤區通過遴選銀行機構中層干部和業務骨干,分別到區部委辦局、鄉鎮街道和村莊社區掛職,及時發現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各條線各行業金融需求,主動幫助協調解決有關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事宜,為金融服務有效匹配鄉村振興注入了專業力量。為此,要擇優選聘金融人才到基層掛職,促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由縣區組織部門、金融辦及人民銀行支行在縣區銀行機構中擇優選拔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員掛任金融專員,派駐到涉農部門、鄉鎮街道和村莊社區開展工作。選派縣區銀行機構中層干部到所轄區域黨政機關掛職擔任“金融”副局長、副鎮長,選派青年黨員、業務骨干到村莊社區掛職村書記助理,宣講金融惠農政策、普及金融知識和推介金融產品,開展涉農金融供需信息的摸排工作,做好金融供需信息及服務項目調查研判,促進各類融資需求信息與金融機構服務信息無縫對接。確保金融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落到田間地頭,促進資金、信息等各類要素在城鄉間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