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管期限三年起步,五年封底,最后委托方簽字一定要本人簽字。”在淮南市高新區智慧谷的2樓大廳里,淮南市農業“大托管”大講堂正在開講。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詳細地給村支部書記、種糧大戶講解農業“大托管”服務合同的簽訂細節。
這份合同幾易其稿,在修改中逐步完善,更在完善中見證著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的每一點進步。從2019年淮南市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的8000畝耕地開始,3年時間,淮南市探索“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簡稱“221”)的農業生產“大托管”模式,服務耕地面積達22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3%。2022年夏糧實現總產120.29萬噸。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有利于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難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淮南市委書記任澤鋒高度評價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要在農業增效、農民和集體增收上實現大突破,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等價,即存在常數C1>0,C2>0,使得C1‖X-Y‖≤‖X-Y‖*≤C2‖X-Y‖.因此,(C1‖X-Y‖)2≤V(t,X,Y)≤(C2‖X-Y‖)2.
盛夏時節,在淮南市謝家集區楊公鎮前瓦村,青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友青種下的水稻已成青綠,3000畝稻田一望無垠,預示著一場豐收的希望。
8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前瓦村地處丘陵地帶,由于田塊大小不一,地勢高低不平,水源分布也不均衡,耕作起來費時費力、效率低下。“每年看到大量土地拋荒,田里沒有莊稼,心里著急啊。”前瓦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在村委會工作了二十多年,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村干部,土地是他從小的情結所系。
著急的并非王軍一人,前瓦村所遇到的問題也并非個例。據統計,目前全國有將近70%的耕地分散在近2億小農戶手上,“分”有余而“統”不足。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傳統分散種植模式已明顯制約了規模經營的發展和良種良法的實施,特別是土地零散種植導致農機無法下田的現象較為突出,嚴重制約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如何把零散的土地“統”起來?化“零”為“整”,讓小田變大田成為破解難題的一種思路。
“變”的前提是集中,第一步就是把農民手中分散的田塊集中起來。在前瓦村,全村454戶村民與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托管合同,以每畝650元的價格委托給村委會。
“按照‘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群眾自愿、確保利益’的原則,農民將土地經營權委托給村集體,與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簽訂農業生產托管合同,明確農民保底收益。這樣村集體就發揮了‘統’的作用。”楊公鎮黨委副書記柏沛文告訴《決策》。
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特別是土地平整后,以后自家的地在哪里?會不會要不回來?為消除農民顧慮,淮南市開發了土地延包電子證照系統。通過遙感測繪,每家每戶的土地被精確標注在地圖上,農戶在皖事通APP上就可以對自家土地一目了然。
生產者支持估計(PSE)測度的是實施農業補貼政策措施后,農業生產者獲得從消費者和納稅人轉移的補貼總額。2006-2016年各國PSE總量見表1。據表1可知,2006-2016年日本和美國的農業補貼總量基本控制在較小的浮動區間,變化不大。但中國對農業補貼的水平不斷攀升,由2006年的504.9億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2 121.82億美元。說明中國越來越重視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國家財政負擔累積。
如何讓“農管家”適應市場的邏輯,發揮出平臺的作用?淮南市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如今的前瓦村,通過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積120畝,新建田間生產道路6223米,開挖土渠12458米,配套清淤原有溝渠,整理坑塘等,新建小型灌站2處。整村推進土地托管,可以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每年26萬元收入。
小田并大田后,一個全新的前瓦村正在經歷著改變。
農民增收了,村集體的收入也增加了。以方樓村為例,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村集體以每畝550元保底委托給種糧大戶,500元為農戶的保底收益,50元則是村集體收入,3000畝托管土地,每年給方樓村增加了15萬的集體收入,“像方樓村這樣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靠在土地上做文章。”
這樣的變化,讓方國興更加堅定了要和糧食打交道的信心。作為一名“80后”小伙,退伍回來后就一直沒有和耕地分開過,從2013年成為種糧大戶,到2017年正式接受方樓村集體的委托,如今已托管了2100畝地,分布在2個鄉鎮的6個村。
1)因指導教師精力有限,在講解和示范過程中,認真聽講的學生少,圍觀的學生多,而且不同教師的授課效果也有差異;
村集體將從農民手中集中起來的土地,委托給遴選確定的專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解決了“無人種地”這一關鍵矛盾,也是“大托管221”模式能夠順利推進的關鍵一步。
蘇穆武和老伴在籌劃婚禮,蘇穆武說:日子我選好了,下周二,陽歷十八,陰歷初八,合起來正好是阿里巴巴。蘇母點了一下頭:日子是不錯,那酒席呢?聽說婚宴酒席挺不好定。蘇穆武說: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朋友兒子在王府飯店管事,已經聯系好了。蘇母又說:還有請帖、婚車、司儀、鞭炮,想想讓人頭大。蘇穆武瞪她一眼:你頭大個啥,又不是你結婚!蘇母嗔斥他:去你的,我結婚要能這樣就好了!蘇穆武說:好了,你不就是想補拍婚紗照嗎?等忙過婷婷這事,給你拍去!蘇母感嘆地:拍也不是當年樣子了,一臉褶子。蘇穆武想騎驢下坡:要不就不拍了。蘇母急了:你——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出去務工了,疫情防控的時候,我們統計一個村,44戶,只有27個人,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也不差種地那一點錢”,提到“人”這個話題,王軍有很多話說。
隨著時代變遷,成本高,收益少,是農民不愿種地的直接因素。持續上漲的種子、化肥等農資價格,也影響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怎樣破解“誰來種地、愿意種地”的難題?
“農民把地托管給村集體,村集體托管給種糧大戶,每年都有每畝500元的保底收益,而且這個收益還會逐年增加,加上每畝140元的糧補以及55元的水電費補貼,這樣一畝地將近700元的收入,遠遠高于農民自己種地。”大通區方樓村黨支部書記方昌龍曾經給村民算過這樣一筆對比賬。
再過段時間,李友青種下的水稻就要收割,他開始在村里發招工啟事,按天結算費用,沒有出去務工的村民們都積極報名,對他們來說這又是一筆收入。“‘大托管’還有個好處就是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讓農村的一些剩余勞動力在農忙時給大戶做工,并得到相應的報酬”,王軍分析說,“農民離土不離鄉,現在村里也開始發展果園等二產和三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收入。”
SPSS19.0軟件處理本研究數據,百分比(%)表示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參加完“農管家”公司的培訓后,淮南市大通區方樓村的方國興又和方樓村簽訂了800畝的托管協議。“去年600畝水稻田,收了有68萬斤,之后的小麥收成也很好,共有100多萬斤”,方國興給《決策》算了一筆賬,“種一季水稻的成本大概是1070元,正常畝產是1200斤,能賣到1600多元,這樣水稻的純收益可以達到500多元,比之前每畝增收了100多元。”
C1組總體氨基酸分析,雞胸肉、腿肉和肝臟中分別為0.75%、0.38%和9.30%,D1組雞胸肉、腿肉和肝臟中分別為0.75%、0.36%和7.27%。表明在放養條件下至120 d,無抗養殖雞肝中總氨基酸高于有抗養殖,而雞肉中總氨基酸水平基本一致。
2021年10月,青源家庭農場通過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平臺的推薦和征信調查,成為前瓦村農業生產“大托管”的服務主體,當時主營地塊還在潘集區的李友青,手頭并沒有過多的資金接手前瓦村的2000多畝土地,眼瞅著小麥季快要過去,他十分著急。
李友青向“農管家”求助,經溝通后,安徽農管家服務公司經理助理向杰很快與本地一家進駐“農管家”的銀行對接。銀行了解評估了農場情況后,授信200萬元,用以支付土地租金,使農場實現順利運營。
走進安徽農管家公司,集聚了農資、銀行、保險、技術支持等各個部門,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
“推行適度規模經營,要求后續服務必須得跟上。‘大托管’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改革,農業規模化經營必須以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支撐,才能走得穩、行得遠”,淮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震宇對《決策》分析說,“創新組建安徽農管家服務公司,對接農資廠商,向種糧大戶開展統一供應,全程參與服務‘大托管’各個環節,提供覆蓋耕種管收全流程、全方位、
在利息支出中,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圖2中可見,兩家銀行的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增長率基本呈現下降趨勢,說明對于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趨于穩步增長。2017年南京銀行吸收存款利息支出總額為145.77億元,增長率為12.65%,中國工商銀行吸收存款利息支出總額為2,504.39億元,增長率為0.94%。總體來說,南京銀行存款利息支出較大,主要原因是南京銀行存款規模變大,利息支出增多,從而導致南京銀行利息支出占比較高。
文科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建立在自身所積累的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創新能力的飛躍更是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不斷量變積累息息相關。在夯實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學科競賽中解決新問題和以往學習中容易墨守成規的老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樹立問題意識,在懷疑權威中養成懷疑精神,在創新實踐中提升創新能力。師范技能競賽、漢語國際教育技能競賽、傳統文化競賽中的演講環節、對聯、格律詩創作環節都是孕育著文科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武庫。

全鏈條‘保姆’式服務,發揮了整合資源、協調管理的關鍵作用。”
完成托管合同簽訂后,2021年10月,6臺挖掘機在一片耕地里來回穿梭,高洼不平的土地被平整為良田。11月1日,前瓦村第一批冬小麥正式播種。“我以前一直是流轉農戶的土地耕種,因為不是統一流轉,土地東一塊西一塊的,機械化設備根本上不去”,李友青告訴《決策》,“現在田地全部都是集中連片,機械化設備都可以一次性下去,這樣僅機械成本,我一年就節省了十五六萬塊錢。”
“轟轟烈烈大包干,時代發展大托管”,40多年后,淮南再一次以農業生產方式創新登上了時代大舞臺。如今,“農業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淮南農業生產“大托管”是怎樣煉成的?為何能成為農業改革的樣本?
首先,在采購方面,協調集中采購,解決農資價貴傷農的問題。2021年,“農管家”與皖墾種業合作,推進了近5萬畝品種軟麥種植,種子價格較市場價低20%,產量達到1000-1200斤/畝,收購價格每斤較市場價高0.04元;幫助從中農集團集采的化肥,較市場價低300元/噸;從山東京博農化集采的農藥,每畝價格降低15元。
更讓方昌龍欣喜的是,農民土地的統管統籌,同時解決了秸稈綜合利用的頑疾。種糧大戶將秸稈打捆,由專門的公司收購,進行二次深加工利用,村里還專門成立了秸稈加工企業,將秸稈做成動物飼料,帶動了村里的附加經濟。方昌龍對《決策》說道:“這兩年,村里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多萬元,感覺我們離強村不遠了。”
“‘農管家’對接農資廠商,以規模化的土地基數和廠商議價,
從而促成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低價集中批量采購,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向杰笑稱這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其次,在信息方面,搭建數字平臺,解決信息分散的問題。在“農管家”技術部,呈現在大屏上的衛星遙感圖,可以清晰地看見某地塊農業受損狀況。“這為保險公司做病蟲害、受災定損等提供衛星技術支撐,他們也更愿意開發農業保險產品,給大戶‘托底’。”向杰告訴《決策》,如今的農管家服務已經從田間擴展到“天上”。
“大托管”涉及政府、銀行、保險、村集體、農戶、服務組織等不同主體,“農管家”開發建立了“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網絡數字平臺”,將這些信息織成一張網,成為公司的另一大創新,一個APP實現貸款申請、保險理賠、土地確權和托管信息查詢、農技農資服務在線咨詢全覆蓋。
三是在種植方面,指導科學種植,解決良種良法推廣難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淮南市水稻、小麥的種類一度達到600多種。品種多、品質不一,也給病蟲害防治帶來了挑戰。為破解難題,淮南市協調政府農技部門入駐平臺,對農業種植加強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指導科學播種、施肥和有效病蟲害防治,不斷加大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與推廣力度,提高生產效率。
他掏出一撂厚厚的紙,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迄今為止,我總共見過6000人,其中面孔重復的人超過了500個。”
在淮南鳳臺縣,一個個傳感器出現在田間地頭,小型氣象站監測著晴雨風雪,無人機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空巡飛撒藥,每一株麥苗都有著自己專屬的代碼,每一刻的生長都有記錄,智慧化讓淮南的農業生產插上了“數字的翅膀”。
生產要素和社會化服務的跟進,發展了規模經營,實現了農業增效,促進了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的提升,更增加了農民收入,真正實現了“兩強一增”。2021年,淮南市糧食增產9.6萬噸,增量在全省16個地市中位列第一;其中,“大托管”發源地鳳臺縣小麥畝均產量同比提高1.5%,收購價提高10%,總體效益提高11%;水稻畝均產量同比提高1%,收購價提高5%,總體效益提高6%。
在外打工十來年后,壽縣農戶李方迅決定回老家種地。2021年水稻季,是李方迅回老家后種植的第一季。一場水災讓他在壽縣租種的水稻有180多畝被淹。保險公司在核實定損后,給他理賠了12.8萬元,讓他收回了受災地塊的種地成本。
以往,小農戶直接對接大戶,一旦大戶遭遇自然災害、資金鏈斷裂,就容易發生跑路現象,導致土地撂荒。對此,壽縣安豐鎮谷貝村黨支部書記王教宇深有感觸,2014年,村里流轉了8000多畝土地,但因為農業靠天吃飯,抗災能力弱,4個種植大戶中跑了3個,最后只能由村集體為農戶墊付了租金。
大戶跑路及由此帶來的土地撂荒,根本原因還是農業生產的風險高。為此,淮南市推動多家保險公司量身定制農業保險新產品,綜合保底收益和生產成本,以一畝地2000元,包括全年一畝小麥700元、一畝水稻1300元的保額,為種植大戶“托底”。“結合農業生產托管‘保底收益+分紅’的特點,在國家政策性保險的基礎上提供商業補充保險。”國元農業保險淮南中心支公司負責人沈耀華介紹,2021年為農業生產托管改革試點提供了4000萬元的風險保障。
保險托底通過創新糧食收入保險產品,對托管耕地保低收益予以托底,既降低了農民種地的風險,還能夠作為他們獲取信貸的基礎,為融資增信。
由此,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匯聚多方合力,各方主體利益都得到了保障。2021年,淮南市參與“大托管”的農業生產服務主體共盈利3200萬元;建設銀行淮南分行、壽縣農商行等四家銀行為“大托管”新增貸款6350萬元,無一筆違約;國元農險、太平洋財險、國壽財險三家保險公司新增目標收入保費473萬元,賠付197萬元。
“一托底”讓農業經營主體種得安心,如何讓種糧大戶收獲更多,在農民保底的基礎上,獲得更多分紅收益?
琮的基本形制為方,說明它主要用來祭地,然而它內有圓孔,也就兼含天的意義。琮既然兼有地與天兩重意義,自然用作墓主人的身份的標志,自然比璧合適。
在“農管家”公司的直播間里,“淮畔良品”的主播們正在大力推廣淮南市各地農產品,“壽縣貢米”等知名農產品上架即被秒光,供不應求。最大程度發揮淮南地方農產品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本地特色農產品,推進品牌建設,讓本地農產品“出得了村、進得了城”,以此實現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
(5)在第二個滑移單元到位后,經校正無誤后,然后,把第一個滑移單元與第二個滑移單元之間的桿件安裝并焊接。
改革與創新是淮南農業生產“大托管”的底色。2021年,農業生產“大托管”被寫入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國家農業農村部發文推廣,先后入選2021年度全國二十大改革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
步驟2 按順序逐次比較兩次裝試序列Si和Sj中相互對應的任務節點th和tk(th,tk∈EngineTask),若th,tk關聯的質量表相同,則比較下一任務節點;否則將th,tk及其對應的質量表分別添入Ψi,Ψj。
“土地集中之后是人的集中,這是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大托管’改革就是在農業生產的‘兩強一增’上做文章。”淮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艷景介紹說,“下一步,淮南市將進一步完善和推廣‘大托管’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
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按照“市場思維、金融支持,產業發展、鏈條延長”的改革思路,淮南在全國首創以“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為主的農業生產“大托管”模式,切實推動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不僅激活了農業農村,更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創新實踐,具有極大的樣本價值和示范意義。
其五,目的性。目的是指人們在從事活動時所要達到的目標和實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這一總目標出發,創新社會治理的目的性要求,是打造共建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相對于以往的社會管理模式,從共建到共治是一個在國家治理總目標下的社會治理結構創新和系統重構問題,其中創新重在改進社會治理體制,重構重在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通過目標和體制創新與實踐模式創新的結合,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
回望淮南市前瓦村,“轟轟烈烈大包干,時代發展大托管”的標語,被綠色田園環抱。由“大托管221”農業生產方式引發的一系列深層改變,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發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