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才驅動。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蚌埠院”)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以人才優勢厚植創新優勢、技術優勢和發展優勢,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成就人才,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集聚人才,創造成長成才的條件培養人才,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玻璃新材料中央應用研究院,努力成為全球玻璃新材料技術研發“排頭兵”。
蚌埠院是新中國第一批成立的國家級綜合性甲級科研設計單位,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000年,蚌埠院加入中國建材集團,曾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首屆“師昌緒新材料技術獎”、中國工業大獎等。
目前,“互聯網+”還不能完全支撐起會計工作,因為在實際應用中,財務會計軟件大都相似,沒有創新性。這就會造成由于財務會計的軟件和功能單一而在財務系統中產生漏洞的現象,加大了財務信息泄露的風險;再者單一功能沒有創新的軟件也會導致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下降以及技術的落后。
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成果,是科研人才展示學術成就、實現人才價值的重要途徑。作為中央應用研究院,蚌埠院擁有實力雄厚的凱盛集團作為產業支撐,集團旗下有企業近百家,行業領域寬,涉及范圍廣,遍布海內外,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肥沃土壤,為技術成果轉化成經濟價值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載體,從而吸引了大批人才在蚌埠院大展其才、建功立業。
以科研平臺集聚人才。高水平科研平臺為人才打造了學術研究、基礎研發、應用研究的廣闊空間,其中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研究人員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歷的人員超過一半。蚌埠院還在國外建立了專業研究院,全方位集聚國外高端人才,海外創新團隊近400人。
蚌埠院的核心人物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蚌埠院院長、黨委書記彭壽,他40年來一直堅守在玻璃新材料科研、設計和產業化第一線,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帶領團隊研發制造出世界領先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國內首片自主研發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國內首支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世界最高轉換效率銅銦鎵硒發電玻璃等系列玻璃新材料,引領我國玻璃新材料科技與產業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前人對沙地區域研究認為,了解物種豐富度格局與環境的關系是解釋沙地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前提。沙地因其地形條件導致的水土資源異質性,孕育了多樣化的植被類型和特有的植物種類,形成了獨特的植被空間分布格局。前人針對物種豐富度格局與環境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氣候方面,即能量和水分的可利用性[16-19]。然而,其他環境因素,如生境異質性對物種豐富度格局的影響已經在局域、區域、大陸尺度的研究中得到證實[20, 21]。
作為中國玻璃行業的領路人,彭壽院士十分注重招才納士,每年主持召開人才工作會議,謀劃人才招引工作,吸引了一大批行業精英向蚌埠院集聚。
4)無相關配套設備標準。和成型機配套的相關輔助設備沒有統一標準,如粉碎設備的粉碎粒度規格不統一,造成成型機成型的難易程度不同,從而導致成型燃料質量及成型率不同,影響生產率,且易造成設備運行不穩定、生產線故障率高。
蚌埠院近年來創造了多項“中國首創、世界第一”的玻璃新材料成果,完成了從傳統科研院所向高科技產業集團的華麗轉變,這得益于蚌埠院始終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來,蚌埠院著力集聚高端人才,打造創新團隊。目前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高層次人才4名。蚌埠院全級次員工近7000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70%以上。累計承擔國家 863、973、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3項;獲得授權專利 1700多件,其中國際專利197件,發明專利282件。
二是全面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堅持市場化方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嚴格執行契約化管理,以契約形式約定任職期限與目標,落實清單化權責,實行以業績和價值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
以產業載體吸引人才。目前,蚌埠院擁有多名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安徽省“特支計劃”人才和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
為更好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蚌埠院建立了靈活多樣的體制機制,以體制機制激勵人才。一是創立股權分紅激勵機制。科研團隊以研發成果入股,與公司合資并參與分紅,形成了公司+團隊的命運共同體,打造了人才“金手銬”。比如,在應用材料科研項目中,項目團隊9名核心科研人員(骨干)實現全部持股。
優質良好的科研平臺是人才釋放才能、大顯身手的舞臺。蚌埠院建設有國家玻璃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6個,硅基材料安徽省實驗室、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級創新平臺12個。
在當前的新生兒當中,先天性面部畸形的一種常見表現就是唇裂,在目前的臨床的當中達到了千分之一,不僅會造成新生的面部美觀受到影響,同時也會使得新生兒出現一些語言障礙、吸吮乳頭困難以及牙齒不齊等等問題,通過進行早期的篩查,能夠更好的進行診斷[1]。在當前的孕前檢查當中,二維超聲與三維超聲的應用比較廣泛,而三維超聲在診斷的準確率方面要明顯高于二維超聲,能夠更好的提升孕婦的產前檢查效果[2]。因此,通過從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7月間進行孕前檢查的孕婦當中進行抽取,選取3200例孕婦作為樣本,回顧性分析孕婦的相關臨床資料,更好的了解二維超聲與三維超聲的差異。
其次,隨著酒店市場的不斷擴大、酒店客戶的不斷增多,酒店客戶的數據靠傳統酒店的手工錄入已經無法滿足酒店業發展的需要,效率低、保密性差的客戶數據資源的管理方式大大阻礙了酒店工作效率和業務管理水平的提高。自主設立客戶數據信息多角度查詢方式,客戶信息數據的多元化錄入分析,大數據庫的資料分類管理方式是滿足未來酒店客戶資源數據完善,提高酒店客戶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的必然要求。
三是大力推行競聘上崗,盤活內部人才資源。持續開展中層干部競聘、專業技術崗位競聘、技能職稱評聘,拓寬了市場化用人渠道,盤活了企業內部人才市場,為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通道提供正向的激勵渠道。
四是實行輪崗制度。通過項目之間、地域之間、崗位之間的有序輪換,不僅提升了人員的多崗位適應能力,也拓寬了他們的眼界和層次,促進了人才成長。近三年,先后安排優秀人才“上掛下派”進行鍛煉達100多人,提拔干部中70、80后占比80%以上,形成了“60后有舞臺,70后有平臺,80后有擔當,90后能沖鋒”的人才隊伍格局。

蚌埠院聚焦人才第一資源,不斷攀登產業技術高峰,形成了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產業支撐人才集聚的良好格局。
一是把人才建設作為頭號工程。蚌埠院始終秉持人才興企理念,堅持一把手抓人才,把人才招引作為企業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不斷為企業帶來“新鮮的空氣和血液”,使企業充滿生機與活力。始終把人才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抓,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以人才優勢厚植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以人才發展贏得機遇、贏得競爭、贏得未來。

二是打造人才發展的多樣化舞臺。只有提供更高更大更多樣化的舞臺,才能充分發揮人才價值,更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蚌埠院全方位打造國際國內科研、交流、學習等平臺,給人才提供各種“用武之地”,激勵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三是構建人才發展的靈活機制。為更好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必須構建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蚌埠院推進股權分紅激勵機制、全面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大力推行競聘上崗、實行雙聘制度、盤活內部人才市場等體制機制創新,極大地調動了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初步形成了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