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為企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對企業而言,關鍵是要把發展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善于找準突破口,嫁接高端資源,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陶鋁新材料”)是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興產業的典型代表。

上海交通大學王浩偉教授團隊30年來堅持不懈從事鋁基復合材料理論探索、技術攻關和應用研究,研制出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的納米陶瓷鋁合金新材料。這種納米陶瓷鋁合金不僅重量輕,且具有高剛度、高強度、抗疲勞、低膨脹、高阻尼、耐高溫等特點,即使外來作用力“泰山壓頂”,它也能四兩“扛”千斤,應用前景廣闊。
淮北市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對接,依托陶鋁新材料公司搭建技術實踐轉化、批量生產的載體和平臺。2017年,由淮北市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均瑤集團、安徽相邦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陶鋁新材料,公司注冊資金10億元,目前擁有4家子公司。
雙方還共同成立了上海交大安徽(淮北)陶鋁新材料研究院,技術成果也一并由陶鋁新材料進行轉化和產業化。目前,陶鋁高性能活塞、陶鋁3D打印粉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陶鋁航空材料有望解決國外產品“卡脖子”問題。
(113)異葉裂萼苔 Chiloscyphus profundus(Nees)J.J.Engel&R.M.Schust. 余夏君等(2018)
近年來,東川區先后實施土地整治項目8個,建設規模4.1萬畝,新增耕地面積4800畝,惠及項目區農戶3000余戶萬余人。“土地資源的盤活帶動了一、二、三產業發展,為東川脫貧攻堅插上了翅膀。”東川區湯丹鎮灑海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劉德云說。
同時,積極拓展全國市場,與孚能科技、中航鋰電等合作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已實現量產供貨。
上海均瑤集團是以實業投資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是中國民營500強企業,旗下有3家A股上市公司,2017年集團營收超過280億元。近年來,上海均瑤集團積極拓展科技創新領域,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對陶鋁新材料的廣闊市場前景,上海均瑤集團重金投入陶鋁新材料,初始投入1.6億占股41%,2020年又注入資金6.5億元,股權由41%大幅增至65%,為陶鋁新材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沒有高水平人才團隊,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就無從談起。利用滬上人才,對公司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陶鋁新材料瞄準和借勢上海的市場資源,在新材料產業化應用中,尋求重點突破,融入滬上市場。
公司與中國商飛積極配合,推進C919大飛機陶鋁地板支撐梁的應用,較進口材料可減重7%—12%;開展大飛機蒙皮的應用,可使抗疲勞性能提高30%;在2021年首架交付的C919大飛機上實現裝機,打造出新一代輕強航空材料。與中國寶武集團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陶鋁新材料的應用合作。
公司以陶鋁新材料為核心,推進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等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公司是陶鋁新材料產業研發和應用推廣的關鍵核心平臺,擁有全方位的陶鋁新材料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材料合成、產業化應用、營銷和服務體系,提供系統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我國鋁基復合材料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
語境:大可和女朋友羅佳剛坐完長途大巴回到家,和大可的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飯。大可不顧父母在場,準備給羅佳喂面條。
“陶鋁新材料”連續三年被列入工信部《首批次新材料應用示范指導目錄》,入選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入庫項目。協調國家有色金屬標準委申報制定陶鋁新材料國家標準,目前已有2項標準被國家標準委立項。在安徽已建成省技術創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產業創新中心省級平臺3個,“三重一創”重大新興產業基地1個。
陶鋁新材料牢固樹立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理念,重視高層次、高水平人才的引進,特別是注重上海交大的高層次人才資源。上海交通大學特種材料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浩偉團隊是公司的核心人才團隊,也是安徽省首批引進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近期在市場上發現有人盜用本刊名義出版《人生與伴侶·極品課堂》,并在相關電子期刊網上進行傳播。在此本刊鄭重聲明,《人生與伴侶·極品課堂》系盜版雜志,嚴重影響了本刊的出版發行秩序,本刊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為進一步利用上海的人才資源,公司在上海設立子公司,以子公司的名義招賢納士,辦理上海地區的醫療保險、社會保障和子女入學,但在淮北柔性工作,為公司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目前公司已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全職研發人員30余名。
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需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陶鋁新材料發展,首先需要吸引滬上資本。

開放的本質是在更大市場空間中配置資源,通過開放能夠引進新的發展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組合,實現以開放促創新促轉型。陶鋁新材料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的寶貴機遇,積極對接上海的優勢資源,借力發展、借勢突破,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獨辟蹊徑、獨樹一幟。
一是善于創新求變,對市場變革保持高度敏感。企業發展不能局限于本土資源,要善于在更廣闊的國際國內范圍內集聚發展要素。要始終樹立開放發展的意識,敏銳把握新技術和新變化,緊盯先進研究成果,積極招才引智。
在創客空間開設必修課程中沒有開設的課程,作為第二課堂課程學習。例如,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課。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系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未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課,但是污水水下打撈機器人項目組大多數學生有來自該專業, C語言是污水水下打撈機器人控制器開發的基礎語言。創新創業必修課、專業課、第二課堂構成了整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二是善于挖掘資源,搶抓一體化發展的紅利。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江浙滬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發展資源和要素集聚,是資本、信息、人才、技術的集散中心。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為安徽省企業更快捷更方便地鏈接這些資源,提供了橋梁和渠道。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頒布《墾田令》,拉開了全面變法的序幕。在商鞅前后兩次變法中,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的政策從未改變。《史記·商君列傳》載:“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6]商鞅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適應了當時以鐵器、牛耕為代表的新的先進的生產力,獎勵“耕織致粟帛多者”,懲罰“事末利及怠而貧者”在今天看來是落后的,然而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下無疑是正確的,通過發展農業,封建國家可以征收穩定的土地稅,可以更好地控制金字塔底端的農民群體,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國家經濟迅速發展。
善于挖掘一體化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江浙滬的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優勢,實現更快更好發展,是陶鋁新材料帶來的重要啟示。
三是善于借梯登高,在更高的平臺參與競爭。欠發達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借助高質量的動能,要敢于“跳起來摘桃子”,勇于爭奪高端資源,善于以我為主,借梯上樓,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