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平
1942年初,在蘇德戰場上,蘇聯和德國軍隊經過莫斯科戰役廝殺后,雙方暫時都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整個東部的蘇德戰線相對穩定下來。德軍雖然在莫斯科城下遭到失敗,已無法發動全線進攻,但仍掌握戰略主動權。希特勒認為,1942年,德軍應放棄再次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將進攻的主要方向轉向蘇聯的南部地區,占領南部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最終殲滅南部戰線的蘇軍有生力量,奪取該地區的糧食、煤炭以及石油等戰爭資源。爾后德軍揮師北上,再次進攻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交通咽喉,位于伏爾加河下游西岸。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產區,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如果德軍占領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蘇聯支撐戰爭所需要的重要資源補給線將會被切斷。同時,德軍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灣。
為了實現上述戰略意圖,德軍最高統帥部對南線兵力進行了重組,撤銷了原南方集團軍群番號,新組建了A、B 兩個集團軍群。其中,B 集團軍群由博克元帥指揮,下轄霍特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魏克斯上將的第2集團軍和保盧斯上將的第6集團軍,由空軍頓河地區航空隊進行空中支援,其任務是攻占斯大林格勒,掩護A 集團軍群的北翼。

1942年6月28日,德 軍B 集團軍群發起進攻。6月30日,保盧斯第6集團軍從哈爾科夫東北發起進攻,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向東南挺進,并突破了蘇軍第21和28集團軍防御。同時,德軍在其他方向上的進攻也取得進展,蘇聯軍隊在空曠的大草原上很難抵擋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被迫后撤達100—300公里。然而,第6集團軍在戰役初期取得的戰果使希特勒得意忘形,他認為,攻占斯大林格勒無需那么多兵力,命令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轉隸A 集團軍群。此時,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進攻部隊就只剩下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轄有6個軍,含2個裝甲軍,計14個師約27萬人,近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由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由于交通等問題,第6集團軍的前進步伐有所放慢,給了蘇聯紅軍一定的準備時間。
7月17日,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戰役正式開始。德軍第6集團軍分南北兩路向蘇軍發起進攻。7月23日,德軍突破蘇軍第62集團軍右翼防線,前出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頓河河岸,蘇軍被迫退過頓河。面對蘇軍的節節撤退,為了增強斯大林格勒守軍的戰斗意志,7月28日,斯大林發布了第227號命令,凡是不服從命令而離開戰斗崗位或者撤退的軍人都將被嚴懲,并嚴厲要求蘇聯紅軍部隊“絕對不許后退一步”。并派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協助指揮戰事。同時,蘇軍火速向斯大林格勒地域調集增援部隊。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下,缺少裝甲兵力支援的第6集團軍被迫轉入防御態勢,德軍在行進間占領斯大林格勒的計劃被粉碎。
7月30日,希特勒決定將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歸還給B 集團軍群。雖然霍特指揮德軍連續突破蘇軍防線,但也遭到了蘇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和反擊,傷亡不斷增加,只好放棄獨立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想法轉入守勢。8月19日,保盧斯和霍特聯合發起了進攻,先后突破蘇軍的多處防線,同時,德國空軍出動2000架次飛機晝夜對斯大林格勒進行狂轟濫炸。鑒于斯大林格勒異常嚴峻的形勢,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率領增援部隊趕赴戰場,對德軍先后發起幾次反攻,但均遭到失敗。9月12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外圍的防御陣地全部失手,被迫撤至市區,德軍突破斯大林格勒城防,從南面突進到伏爾加河,把守衛城市的蘇軍第62集團軍同戰場上的其他主力部隊分隔開來。
9月13日,德軍開始攻城。14日,德軍從城北突入市區,與蘇軍第62集團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9月15日,德軍對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制高點——馬馬耶夫高地實施重點突擊。經過一天殘酷的戰斗,德軍占領了馬馬耶夫高地。但第二天,蘇軍突然向德軍發起反沖擊,又奪回了該高地。蘇軍方面調動了內務部隊、軍政學員、防空兵、海軍陸戰隊等一切可以調動的武裝力量來加強市區防線。雙方逐街逐樓逐屋反復爭奪,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片瓦礫場。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中,斯大林格勒守軍表現出“一步也不后退”的大無畏精神,城市的每一條街道、每一棟樓房、每一個地下室,每一家工廠內都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成為蘇聯紅軍同德國法西斯軍隊廝殺的戰場。巷戰的慘烈程度使得趕赴城中的蘇軍戰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軍官也只有約3天的平均存活時間,攻入城中的德軍死傷人數也不斷增加。面對蘇聯軍民的頑強戰斗意志,德軍無可奈何地哀嘆:“我們已經占領了廚房,但客廳仍然在敵人手中。”
經過3個月血腥的戰斗,到11月初,德軍終于緩慢地推進到了伏爾加河岸,并且占領了整座城市的80%地區,將留守的蘇聯軍隊分割成兩個狹長的口袋狀,但德軍始終未能完全占領斯大林格勒,且部隊已傷亡慘重,疲憊不堪,其攻勢已成強弩之末。到11月中旬,德軍第6集團軍被迫停止了進攻,休整部隊。蘇聯紅軍的浴血奮戰給德軍造成了大量傷亡,并將其主力部隊緊緊地牽制在斯大林格勒,從而為最高統帥部調集部隊準備大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根據蘇聯方面統計,從7月到11月的戰斗中,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戰斗中損失近70萬人,1000余輛坦克,2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1400架飛機。
早在9月底,蘇德兩軍在斯大林格勒進行激戰的時候,蘇軍最高統帥部已開始準備大反攻,朱可夫制訂了代號“天王星行動”的反攻計劃,主要內容是:將德軍繼續牽制在城內,然后發起反攻,打擊德軍虛弱的外側,將德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市區。計劃得到了斯大林的批準。蘇軍開始秘密大規模集結兵力。至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兩側的蘇聯軍隊共集結了143個師110.6萬人,計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1463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350架飛機。按照反攻計劃規定: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由瓦杜丁中將指揮,其任務是從頓河西岸的謝拉莫菲維奇和克利茨卡亞地域橋頭陣地實施主攻,突破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防御,直插頓河東岸的卡拉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由葉廖緬科上將指揮,其任務是從斯大林格勒南面向西北突擊,突破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防御,與西南方面軍在卡拉奇會師,完成對德第6集團軍的合圍。頓河方面軍由羅科索夫斯基中將指揮,其任務是從斯大林格勒西北面向東南實施輔助性突擊,掩護西南方面軍的主攻。
11月19日,西南方面軍率先發起反攻,由于在數量上處于絕對劣勢且缺乏精良裝備,負責防衛德軍第6集團軍側翼安全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陣地在戰斗發起一天之內就被蘇聯紅軍突破。與此同時,頓河方面軍實施了兩個輔助突擊,以第65集團軍從克列茨卡亞以東地區向東南突擊,以第24集團軍從卡恰林斯卡亞地區沿頓河左岸向韋爾佳奇方向向南突擊,割裂頓河小彎曲部德軍與斯大林格勒德軍的聯系。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南部轉入反攻,突破了防衛該地區的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防線,主要由騎兵組成的羅馬尼亞人迅速被殲滅。11月23日,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卡拉奇會師,從而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至11月30日,蘇聯紅軍3個方面軍將德第6集團軍的5個軍22個師,羅馬尼亞和意大利部隊以及部分克羅地亞軍隊共約27萬人合圍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第6集團軍只有約5萬人的部隊被分割在包圍圈之外。
當得知第6集團軍被蘇軍合圍后,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力勸希特勒下令保盧斯撤出斯大林格勒。但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卻向希特勒保證說,他可以保證空軍有能力通過“空中橋梁”為第6集團軍進行空中補給。事實證明,德國空軍根本沒有這種運輸能力,其每天300噸的運輸上限也無法滿足每天700噸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計劃,命令保盧斯堅守陣地,并將第6集團軍改稱“斯大林堡壘”集團軍。由于惡劣天氣和蘇聯紅軍防空火力,空投計劃很快失敗。據統計,德軍只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資,第6集團軍漸漸感受到饑餓的威脅。同時,蘇聯紅軍也不斷加強對斯大林格勒包圍圈的進攻,被包圍的德軍命運危在旦夕。
面對如此困境,德軍將領紛紛勸說希特勒下令第6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進行突圍,外圍德軍發起進攻,內外夾擊是唯一成功的機會,但遭到拒絕。希特勒表示,決不會從斯大林格勒撤退,被圍困的部隊決不能投降,并命令德國陸軍元帥曼施坦因率領頓河集團軍群殺開一條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12月12日,曼施坦因指揮德軍發起進攻。12月16日,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突破了蘇聯紅軍第51集團軍在阿克賽河上的防線。至12月19日,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57裝甲軍突進到離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包圍圈30英里的地方。但此時,曼施坦因發現自己也有被數倍于己的蘇軍包圍的危險。于是下令保盧斯立即向南突圍,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然而,保盧斯在沒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沒有突圍的意圖,他以燃料不足為由拒絕了曼施坦因的命令。12月27日,蘇聯紅軍發動強大反擊將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擊退150—200公里,使其退回到了原來的陣地。至此,被包圍的德軍第6集團軍突圍的最后一線希望徹底破滅。
1943年1月,蘇聯紅軍向被圍的第6集團軍發起了新的進攻,深陷重圍的德軍開始從斯大林格勒郊區向城區收縮防守。1月22日,蘇軍占領了古門拉克機場,被圍德軍的空運補給運輸和運送傷員撤退的唯一通道被完全切斷。保盧斯向希特勒報告:“部隊已不能支持了,繼續抵抗已毫無意義,請準許我們投降。”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絕。1月30日,希特勒將保盧斯晉升為陸軍元帥,以鼓勵其繼續抵抗下去。盡管如此,2月2日,保盧斯還是率領德軍第6集團軍殘部向蘇軍投降,9.3萬名德軍官兵被俘,斯大林格勒戰役宣告結束。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場上一次重要的戰役,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在會戰最激烈的階段,雙方投入兵力超過200萬,共計100萬人死亡。戰后的一份人口普查折射出了戰役的慘烈——斯大林格勒的85萬居民戰后只剩下1500人。這場戰役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到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6個半月。戰役最后以蘇聯紅軍的勝利告終,成為蘇聯衛國戰爭的轉折點。從此,蘇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并逐漸掌握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的輝煌成果,進一步提高了蘇聯及其武裝力量的國際威望,極大地振奮了蘇聯及同盟國徹底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信心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