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輝宏 圖/達瓦

吉隆調查路上
蝴蝶被譽為“會飛的花朵”,由于其美麗的外觀而受到人們的關注,一直以來都是昆蟲分類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同時,蝴蝶也是生態保護研究中的重要對象,在環境指示等生態學研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蝶類物種多樣性情況的調查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西藏是我國蝶類物種多樣性最多的地區之一,目前已記錄有近600 種蝴蝶,占我國蝴蝶物種總數近40%,每年都有新種和新記錄種被發現和發表。同時,喜馬拉雅山區也是世界蝶類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這里復雜而多樣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不計其數的珍奇蝴蝶,其中有不少也分布于西藏。

幻紫斑蝶

幻紫斑蝶生存環境
在普遍印象里,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和西藏都是高海拔地區的代表,這里似乎都如雪山之巔般寒冷而空氣稀薄,生活在這里的蝴蝶也應該都是如絹蝶一般的高山物種。然而事實上,在喜馬拉雅山的山峰之間錯落分布著大量海拔較低的山溝,譬如位于珠峰西側、中尼邊境的吉隆便是一條海拔較低的山溝,這里生活著許多中海拔甚至熱帶的蝴蝶,然而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多年來我們對于這里的蝴蝶知之甚少。針對這一問題,西藏科技廳的達娃老師團隊對吉隆及周圍地區進行了全面的蝶類物種調查工作,明晰了這里的蝴蝶多樣性情況,也發現了一些在我國從未被記錄過的蝴蝶物種,本文中的幻紫斑蝶指名亞種Euploea core (Cramer, 1780)便是在近期的調查中被發現的中國蝴蝶新記錄。

幻紫斑蝶
首先,為了方便閱讀,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亞種”和“指名亞種”等兩個概念。種是生物分類學中的基本單位,同種的個體之間具有相似的形態、生理和生態學特征。物種是不斷變化的,由于地理隔離等因素,同一物種內的不同種群(或居群)之間會逐漸產生差異,久而久之,當差異足夠大時,便分化為不同的物種。在這個過程中,與原種群發生明顯差異但還未成為不同物種的種群,便被稱為亞種,因此亞種也可以稱之為“正在形成中的種”,其中,當一個物種中有多個亞種時,最先被發現或最早被命名的就是指名亞種。
幻紫斑蝶Euploea core(Cramer, 1780)是一種中大型蝴蝶,翅展約75 mm。身體深棕色,頭大,具白點,觸角短,末端略膨大;胸部粗壯,被深棕色絨毛;腹面具白點,腹部細長,腹面具白斑。前翅為闊三角形,雄蝶后緣向外拱曲,雌蝶后緣平直;背面深棕色,具暗紫色光澤,外緣具數枚白點,雄蝶后緣具1 枚短的雪茄形性標;腹面深棕色,斑紋似背面。后翅圓闊,背面深棕色,外緣2 列白點,腹面翅中部具數枚白點,其他斑紋似背面。分布于云南南部的中南亞種前翅背面頂角具大塊紫白色區域。本次在吉隆采集到的幻紫斑蝶指名亞種為一只雄蝶,其翅外緣的白斑大而明顯,后翅的白斑縱向拉長,翅背面中域無白斑,與國內已知的2 個亞種有顯著區別。
幻紫斑蝶的卵為長橢圓形,黃白色,表面具細小的刻紋,單產或少量產于寄主植物的葉面。幼蟲寄主為夾竹桃科(Apocynaceae)的夾竹桃(Nerium indicum)和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的植物,初齡幼蟲為黃色,頭和足為黑色,末齡幼蟲背部具密集的黑白相間環紋,體側為橙黃色,氣孔黑色,頭部黑色并具白色細紋。蛹為懸蛹(即用尾端固定,如懸掛起來一般的蛹),近橢圓形,具強烈的金屬光澤,氣孔為淡褐色(上述引用自《中國蝴蝶生活史圖鑒》,朱建青等,2018)。成蟲多活動于海拔較低的熱帶林區附近,喜緩慢滑翔,喜訪花,亦會停息于水邊吸水。有冬季群聚越冬和遷徙行為,遇到攻擊時,雄蝶腹部末端會伸出黃色的毛簇以威嚇和迷惑掠食者。值得一提的是,幻紫斑蝶在幼蟲時期會在體內積累寄主中的毒素,使自己成為有毒的蝴蝶以避免鳥類等的捕食,因此,一些無毒的蝴蝶會模擬成幻紫斑蝶的模樣以避免被捕食者攻擊,這便是生物學中的擬態現象。
幻紫斑蝶由著名昆蟲學家Cramer 于1780 發表,最早被發現于印度。幻紫斑蝶屬于蛺蝶科(Nymphalidae),斑蝶亞科(Danainae),紫斑蝶屬(Euploea Fabricius, 1807),分布于我國南部各地,國外見于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老撾、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等國,目前有許多被發表的亞種,我國記錄有其中的2 個,其中華南亞種E. c. amymone(Godart, 1819)分布于華南各省,中南亞種E. c. godartii (Lucas, 1853)見于云南南部,是我國南部的常見蝶類,而指名亞種之前僅被發現于印度和尼泊爾。
幻紫斑蝶指名亞種的新發現是西藏喜馬拉雅山區蝶類物種多樣性研究中的又一個重要成果,增加了我國已知的蝴蝶物種,使得我國和西藏蝶類物種多樣性更加豐富。同時,本次發現也擴大了幻紫斑蝶已知分布范圍,為斑蝶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最后,本次調查指出,喜馬拉雅山區中的眾多溝谷是許多印度半島中低海拔地區的蝴蝶分布區,可以預測的是,在這片區域中,尚有許多在我國未被記錄過甚至新種的蝴蝶未被發現,在我國,目前對于這類蝴蝶的研究尚比較匱乏。因此,相信隨著達娃老師團隊深入而全面的調查,會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新發現,這些新發現不僅能夠對我國蝶類研究提供珍貴的材料,也將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產生巨大的支持和重要的作用。

幻紫斑蝶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