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江

《磧口遺韻》于文江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分布在不同的省份和區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外表和氣質。作為人物畫家,在不同的地方寫生時,一定要注意觀察這種微妙的差異。人物畫與山水、花鳥畫都有所區別,特別是工筆人物的形象和細節是十分具象且豐富的,一定要有所取舍,去表現每一個真實、能夠打動人心的細節。一幅成功的人物畫作品,重要的是真實感受的自然流露。美是多種多樣且廣泛存在的。真實而唯美的人物形象需要畫家真正深入描繪對象的生活環境中去體會、了解。進行創作要有根據,這根據并非來源于空泛的理論,也并非源于道聽途說和所不了解的圖片形象,而是源于藝術家對描繪對象的理解與共鳴。
一個人物畫家所具備的審美觀一定要高雅,不能流于俗套。最為真實、自然的人物形象,對于畫家來說才應該是美的。比如福建惠安的漁家女,常年的勞作使她們的臉和手都很粗糙,有一種健康自然的活力,同時獨特的傳統服飾賦予她們一種樸素又不失純真的美。這是不同的地理環境與人文風俗造就的,一種地域性的、典型的美。或許她們遠不如那些身材窈窕、面容精致的女子優雅動人,但這是一種真實的美、一種細節的美、一種更高層次的美。

《晨祈》于文江
畫家要通過觀察和思考的方式進行創作,越是面對自己所熟悉的形象,越是不能麻木。創作時,要在保持自己風格的前提下,用心去觀察,然后才去思考、去表現。要通過觀察來尋找個體的差異,面對人物先要有所感受,再去描繪。如表現衣服時,每一條線都要有來龍去脈。工筆和寫意不同,工筆的線條極為嚴謹、微妙,很難通過寫意那種揮灑的筆墨去大肆表現,但是工筆的線條仍然是飽含筆墨韻味的。這就要從線條的造型中去尋找筆墨,線要有長短、方圓、輕重、緩急的變化。衣褶如何形成,怎么轉折,都必須在感性的觀察中去經過理性的思考和歸納,必須在真實的基礎上去表現。用線條表現衣服之下更深層次的人體結構,所有的線條都要究根尋底、追本溯源。
工筆畫中的線要有筆墨,在完善造型的前提下,要對中國傳統的寫意、書法技法有著更深層次的探究和理解。中國畫的傳統表現技法,如皴、擦、點、染及中、側、逆鋒等,在工筆畫的線描之中都要有所體現。工筆的線描稿雖然嚴謹,但切忌描繪,一定要蘊含筆墨,如同書法,行筆古樸蒼勁、金石可鏤。但是筆墨之前,造型才是最基本的,有了好的造型基礎才能去提及其他。在大量寫生的基礎上,多去研究好畫,通過讀和看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作品中。多畫慢寫、速寫甚至是默寫,多看、多研究人物解剖書,對于西方的油畫與雕塑也要廣為涉獵。只有在大量積累的基礎上博采眾長,才能取得進步和突破。
有時為了完善畫面構成,可以借鑒其他繪畫語言來表現。如有的微妙效果用筆墨表現不夠完美,那就運用別的方式去制作肌理感、斑駁感。為了達到預想的畫面效果,畫家有時要“不擇手段”,但不要單純把這種手段作為討巧的方式。如果為了畫面而畫面、為了肌理而肌理,技法本身就失去意義了。一幅畫的好壞,不能以局部的復雜程度去評價,盲目追求多余的東西,那是畫匠,不是畫家。畫畫是理性的,拿起筆要有的放矢,作品的構造要經過感性的觀察與感悟,但是畫面經營卻要經過理性的思考,沒有討巧的方式。因此,不要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跟風,也不要盲目模仿和跟隨某一位畫家或老師,要明確自己的審美主張。風格、技法,根據自己的心路歷程而走。作為一名畫家,當技術和能力都具備時,畫的就是人生閱歷與個人修養。

《金色青稞》于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