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紅葉 沈維進
需要指出的是,漢隸中左右結構的字一般是左右拉開、中間空靈,甚至形成上下大通道。然而,在《鮮于璜碑》中,有的字則中宮緊收,拉開不顯著,甚至左右交叉,如“次、綏、醇、悵、政、際”。
上下、上中下結構:天覆者蓋其下,上展則下收。包括首長橫、人字頭、寶蓋頭、黨字頭等,如“令、守”;地載者托其上,上收則下展,包括下長橫、皿字底、心字底、走之底,如“望、惠”;中擔者中展則上下收,包括中長橫、中部撇捺向背等,如“嘉、等、著、聲”。

左下包圍主要是“走之類”的字,比較有個性的是“建字底”,如“延、庭”,雁尾起點高,下壓重,但“建字底”的折筆底線與斜捺收筆的連線幾乎是水平的。其他走之類,如“造、遠、述、通、遭、遺、遷、道”等字類似“建字底”,只是捺的斜向不同。
右上包圍,如“司、可、載、哉”字,它們視被包圍部件的容量決定外包圍部件的大小。三面包圍以“門”字符為代表,如“門、閨、聞、闡、闋”,符號化個性突出,其他如“用、周、風、臧、成、匱”,也各有特點。全包圍結構,如“國”字,字例較少,外重內輕,端莊大方。


“元件變化”在例字中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