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老年大學 張宏武

簡單來說,山水畫寫生就是直接面對自然山水進行客觀描繪,以求其生氣、神韻和意境。近些年來,由于傳統文化逐漸被重視,加之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各種信息傳播很快,特別是數字科技的快速發展,使繪畫不斷有新的風格、語言出現。總體來說,這是一種進步。但是,山水畫寫生其實是很單純的,往往不同時期的寫生目的都很明確、具體,并不需要承載太多想法和奢望。所以,我認為寫生就是畫出自己最直觀的感受。

曾經滄海
在工作和學習之余,我每年都找機會去山里住上一段時間,畫幾張寫生。一方面是為教學需要收集些素材,也便于創作。另一方面是想以傳統藝術中天、地、人的關系與角度,從主體——人,客體——造化(自然、山水)的角度切入,再感悟一番山水畫意境。我的山水畫寫生實踐,秉承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的學術化體系。以水、墨、毛筆、生宣為媒介,在遵循傳統山水畫基本規律的基礎上,直接到自然中對景寫生,取其風骨、神韻及氣象。
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面對自然,先要有“我”。寫生的目的,是要寫出自然的生機,傳達出自然的神、貌、情、態,切不可以他人的圖示、符號替代自己的真切感受。這里主要指從自然具體形象到個性化筆墨語言的轉化問題,很多時候容易出現“以他人之面目,入我之面目”“戴著他人的眼鏡看世界”。作為山水畫者首先要站穩立場,要有為“山川開生面”的氣概與豪情。筆者過去就因標榜“筆筆宋人”而犯了“唯傳統”論的錯誤,暴露出認知上的淺薄與治學上的膚淺。
二、感受需要不斷積累。初涉水墨寫生者,感受力、自信力與表現力有時是同步的,越理不出頭緒,就越容易著急。因沒有具體的解決辦法,會更加懷疑自己,導致自信力下降。這時若有急于證明自己的想法作祟,便會拿“別人現成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正確,由此落入“被人套住”的誤區。這時應調整狀態,把與畫本身無關的想法放一放,再以最樸實的方式,耐心調整作畫方式。如此在每個時期逐漸積累經驗、總結教訓,感受力、表現力才會被培養并發展、壯大,自信力才會慢慢增強,畫面效果也自然不成問題。

歲月靜好
三、寫生需要在繪畫本質和對傳統的認知上“狠”下功夫。寫生直接體現了畫者、自然和傳統三者的關系,寫生作品則體現了畫者對自然和藝術規律的學術認識層面。再高逸的“筆墨外衣”、再強烈的“個性語言”都掩不住繪畫本質上體現出的樸素的“學術段位”。無論是前人的“人離開傳統和自然不可能有任何創造”,還是“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口號與綱領,其實都未離開繪畫藝術的諸多規律。由此不難看出,要解決寫生問題,必須提升繪畫基本功和傳統認知力。
四、寫生貴“寫”。山水畫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門類,它的工具決定了以線造型與書寫性的顯著特點。山水畫用線體現在勾、皴、擦、點等用筆上,千年書法實踐沉淀下來的豐富用筆經驗,先人早已用之于畫。書法之靈動多變又富文化內質的線條絕非淺涉可得,這就要求山水畫者必須在書法上下一番功夫。之后若能以“寫”的方式生發形象、構建畫面、表現生活,才是山水畫寫生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五、寫生手段要多而活。如今的信息化時代為我們帶來便利,各種繪畫手法諸如素描、速寫、制作等都可嘗試一番。前人已有“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故而大膽創新,貴在突出感受。
當然,寫生是一個大課題。對其學術認知不僅是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更是一個群體性的課題。限于筆者才學尚淺,匆匆寫就小稿,權當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