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繼丹
歷史上很多文學作品是以借古諷今的手法欲揭露時弊,但出于自我保護,往往從歷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尋求載體來評論現實?!督鹌棵贰肪褪敲鞔囊槐静捎媒韫胖S今手法借宋諷明的寫實小說。而從文本女性服飾的描寫中看到的是具有明代特征的服飾。
明代女性服飾大體分為禮服和常服,在前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主要有袍、衫、襖、披風(褙子)、比甲及裙、褲等。就服裝面料方面有妝花、織金錦、紗羅、絲絨、麻、布等。而頭飾中的“ 髻”與“頭面”是明代的標志性首服。
《金瓶梅》對女性服飾描寫得非常細致,例如第二回中對潘金蓮的描寫:“頭上戴著黑油油頭發 髻……周圍小簪兒齊插,斜戴一朵并頭花,排草梳兒后押。難描畫,柳葉眉襯著兩朵桃花。玲瓏墜兒最堪夸,露來酥玉胸無價。毛青布大袖衫兒,又短襯湘裙碾絹紗,通花汗巾兒袖口兒邊搭剌。香袋兒身邊低掛。抹胸兒重重紐扣香喉下。往下看尖翹翹金蓮小腳,云頭巧緝山鴉。鞋兒白綾高底,步香塵偏襯登踏。紅紗膝褲扣鶯花?!边@里的描寫包含了頭飾、妝容、服制、鞋履、面料等,從里到外,從頭到腳,以及穿戴方式等,從中還暗喻了主人的身份地位。雖然我們看不到實物,但從這段的描寫中已經很有畫面感和真實感。
我國古代歷來有戴冠的習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不論男女?!肮凇笔谴髟陬^上的一種發飾,用來束發,戴冠也表示禮儀和等級。男性戴冠的等級更為嚴格,女性戴冠除了顯示等級外還具有裝飾性。宋代以前女性戴冠只有皇家禮儀場合才戴,普通女性戴冠是北宋的風氣,宋代女性日常喜歡戴花冠、團冠、白角冠等。上文提到的“ 髻” 是明代已婚婦女特有的主要首服,像冠一樣的頭飾,居家外出都可以戴。它的出現一是受北宋婦女戴冠風氣的影響,二是與金元時期婦女流行“包髻”有關。元代便有“ 髻”一詞出現,但指的是發髻本身。后來受女子戴冠和包髻風氣的影響,便在發髻上加裹織物,或用頭發、馬尾、篾絲,甚至用紙或織物編成 髻戴在發髻上。到了明代中期,出現了以金銀絲編結 髻的奢靡之風,不同的材料編成代表不同的身份與地位。由此可見, 髻是在元代開始出現,盛行于明代,是以上述各種材料編結而成的發冠,外面通常覆以黑紗,形似圓錐,戴在頭上罩住頭頂的發髻。在《金瓶梅》中多處出現關于 髻的描寫,但每次出現都有所不同。第二回中潘金蓮身為武大郎婦時頭上戴著“黑油油頭發 髻”與第二十五回,宋惠蓮說:“只教我成日戴這頭發殼子兒?”其中的“頭發殼子兒”就是用頭發編成的 髻。表明這是一般貧賤的已婚婦人所戴。而有錢的婦人的髻都是非金即銀。如文中描寫李瓶兒“夏月間戴著銀絲
髻”,金蓮、春梅家常都帶著銀絲 髻。文本中幾處出現以白纻布覆裹的 髻,是明代的一種孝髻?!督鹌棵贰返谒氖刂姓f道:“王六兒頭上戴著時樣扭心 髻兒?!痹趯O機先生的《華夏衣冠》有實物圖片記載南京棲霞山明墓和無錫明墓出土的“扭心 髻”??梢姟芭ば?髻”在明代是一種“時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流行款式。也印證了《金瓶梅》真實的時代背景。
髻一般不單獨戴,頭上通常插戴有各式簪釵,加上耳環耳墜,合成一副完整的頭飾,這些簪釵明代叫“頭面”。第九十回說:“一副金絲冠兒,一副金頭面?!庇值诰攀呋卣f:“一頂 髻,全副金頭面,簪、環之類。”可見 髻和頭面是單獨分開的。頭面在 髻上的插戴方式十分特別,各種簪釵依據功能分配在不同的位置,并有不同的名稱。第二十回寫到李瓶兒讓西門慶將一頂重九兩的金絲 髻拿到銀匠家毀了,替她打一件照依吳月娘正面戴的金鑲玉觀音滿池嬌分心。第二十一回說:“頭上戴著貂鼠臥兔兒,金滿池嬌分心。”“分心”在明代小說中又稱為滿冠,因常以池塘小景為紋飾,又名滿池嬌。文本中的這些描寫說明“分心”在一副頭面上的重要位置。這些都在明代出土的實物中得以見證(如圖1)。

圖1 銀絲 髻與金鑲寶石滿冠(分心)上海李惠利中學明墓出土
在《金瓶梅》中多次出現服裝搭配是白綾襖配比甲。比甲是一種無袖的服裝,上窄下寬。在中國古代曾稱為“兩襠”“半臂”,到了明代進化為“比甲”,成為婦女衣著中不可缺少之物,屬于休閑服。通常穿在襖裙外面,顏色與襖裙往往形成鮮明對比。在《金瓶梅》中,妻妾、侍婢們多次穿著比甲出場,例如第三回的潘金蓮“上穿白夏布衫兒,桃紅裙子,藍比甲”。第十五回里有細致的描寫:“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都是白綾襖兒,藍緞裙。李嬌兒是沉香色遍地金比甲,孟玉樓是綠遍地金比甲,潘金蓮是大紅遍地金比甲。”各人以白衣藍裙為底,有的配綠比甲,有的配沉香色比甲,有的是桃紅裙子配藍紗比甲。第四十一回中春梅道:“我還問你要件白綾襖兒,搭襯著大紅遍地錦比甲兒穿?!笨梢?,一件白綾襖、一條緞子裙加一件遍地金比甲符合晚明的時尚搭配,這是當今所看到的其中一件傳世實物明孔府舊藏——月白色萬字如意紋紗比甲(如圖2),其款式為圓領對襟,也再進一步論證了《金瓶梅》服飾具有晚明服飾的真實性。

圖2 明孔府舊藏月白色萬字如意紋紗比甲孔子博物館藏
明代有一種流行的搭配方式,叫“襖裙”。襖(衫)裙穿著時短襖(衫)在裙腰之外,襖(衫)有交領與對襟和圓領之分。據記載,明弘治年間,婦女的衣衫僅掩至裙腰,到明中晚期,衣衫長大下垂至膝下,袖變窄。《金瓶梅》第十四回潘金蓮生日所穿戴的服飾集中體現了襖裙的細節。文中是這樣描寫的:“只見潘金蓮上穿丁香色潞綢紬雁銜蘆花樣對襟襖兒 ,白綾豎領 ,妝花眉子,溜金蜂趕菊鈕扣兒。下著一尺寬海馬潮云羊皮金沿邊挑線裙子 ,大紅緞子白綾高底鞋 ,妝花膝褲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潘金蓮這身打扮。
首先,襖子的款式是“豎領對襟”,而豎領對襟衫是在明中后期流行起來的。明代之前女性服裝一般是交領、圓領、直領。據記載,豎領是明代特有的領型,一般在斜襟右衽(大襟)或對襟的基礎上加了個豎領。在浙江省明墓出土的服裝中有很多是豎領對襟款。明代的《三才圖會》中所繪的襖子就是豎領對襟式樣。
其次,領口上有子母扣,文中的“溜金蜂趕菊鈕扣”在明代有實物可鑒,這種結扣的方式前所未見。自古以來,漢服系結的方式都是以帶相結。最早的紐扣出現在距今四千六百年前的甘肅,是一顆陶丸。南北朝、唐、宋時期的圓領袍的領子上也有紐扣,但并非子母扣。子母扣是明朝的發明,并大量使用于成衣之上。
第三,使用了“妝花眉子”。 “眉子”又作“楣子”,是對襟衣在開襟處鑲嵌的邊條,左右襟各一,常使用彩色妝花織物,既保護衣襟又起到裝飾作用。第十九回,“上穿沉香色水緯羅對襟衫兒,五色縐紗眉子”說明用于做“眉子”的材料多樣。
第四,“下著一尺寬海馬潮云羊皮金沿邊挑線裙子”。明代晚期女子多為淺色裙子并繡上紋樣,潘金蓮這條繡有海馬潮云紋的裙子還用極薄的羊皮金鑲邊。羊皮金又稱皮金紙,是將金箔貼在薄羊皮上,可裁為細縷鑲于衣裙邊縫。第十九回:“白綾高底羊皮金云頭鞋兒。”第二十七回寫到李瓶兒和潘金蓮穿的比甲都用羊皮金滾邊??梢娺@羊皮金滾邊不僅在裙上,還有衣服和鞋履上,非常精致而奢華。在山東博物館的服飾藏品中可以看到這種鑲有羊皮金緣邊的明代裙子實物。
關于明代文武官員的補子服,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記載:“又文章服,各以禽鳥定品級,此本朝獨創?!薄把a子”是歷朝沒有的,但有一說法是在吸收唐朝武則天時期繡袍的形式,并融合元代“胸背”樣式的基礎上,獨創出一套以“禽獸”圖案代表官階高低的官服常服形制。文官用禽武官用獸,而命婦官服的補子依其夫官品而定?!督鹌棵贰返谄呋兀嫌駱桥c西門慶見面時就穿著一件“翠藍麒麟補子妝花紗衫”,而在明代孔府舊藏里有一件“藍色麒麟方補妝花緞女短襖”跟書中描寫的孟玉樓服裝比較吻合。第四十回西門慶為吳月娘裁“獸朝麒麟補子緞袍;一套大紅緞子遍地金通麒麟補子襖兒”。依據明代補服規定, 公、侯、駙馬、伯才能用繡麒麟補子。可見明代中晚期服飾僭越禮制之風不但不治罪反而成為時尚。
綜上所述,《金瓶梅》各類人物的服裝從上到下都是明代最流行的樣式,具有時代的真實性。
《金瓶梅》中多次提到“妝花紗”“遍地金”“織金”等。而“遍地金”又為“遍地錦”, 是指織金衣料,這些都是明代最流行的面料。明朝中后期隨著手工業的發展,絲織業生產機械和工藝的改進,生產的絲織產品更豐富。其中“妝花”工藝起源于唐代,大范圍傳播應用大約為元末明初。 “妝花”是南京云錦中織造工藝最復雜的品種,也是最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提花絲織品種。明代《天水冰山錄》書中記載嚴嵩抄家有大批“妝花”名目的絲織物。在孔廟的傳世服裝藏品中不論男裝女裝也有很多“妝花”織物的服裝,如大紅四獸朝麒麟紋妝花紗膝襽女袍、蔥綠地狀花紗蟒裙等。而關于織金工藝始于戰國,主要在宮廷中使用,織金錦的鼎盛期則在元代,到了明代在繼承發揚唐、宋以來的多彩提花的傳統的同時,結合元代的織金技術令織金衣料大為流行。明孔府舊藏的暗綠地織金云紗云肩通袖祥鳳紋女短衫(如圖3)中的“云肩通袖式”是明代所特有的設計?!霸萍缤ㄐ洹笔侵敢路系那靶亍⒑蟊臣皟尚涞募y樣連成一體,可采用“妝花”與“織金”工藝預先按服裝款式織成的衣料,按現代的叫法稱“定位花”設計。在《金瓶梅》中一些較正式的場合出現很多狀花或織金通袖袍的描寫。在第四十回中提到西門慶為吳月娘裁一件大紅遍地錦五彩妝花通袖襖,獸朝麒麟補子緞袍兒,一件玄色五彩金遍邊葫蘆樣鸞鳳穿花羅袍,一套大紅緞子遍地金通袖麒麟補子襖兒,翠藍寬拖遍地金裙,一套沉香色妝花補子遍地錦羅祆兒,一件大紅五彩通袖妝花錦雞緞子袍兒,兩套妝花羅緞衣服,其余的四位寵妾都裁一件大紅五彩通袖妝花錦雞緞子袍。第四十三回中,春梅、迎春、玉簫、蘭香四個丫鬟身上也是“一色大紅妝花緞襖兒,藍織金裙,綠遍地金比甲兒”。從上述的描寫中看到《金瓶梅》不論主人還是侍女,不論上裝還是下裝都離不開“妝花”“ 遍地金”等工藝的衣料,以及通袖式的設計,從中可以發現《金瓶梅》里的女性服飾具有明代服飾的真實性而非虛構。

圖3 明孔府舊藏 暗綠地織金云紗云肩通袖祥鳳紋女短衫孔子博物館藏
《金瓶梅》是明代嘉靖萬歷年間文人蘭陵笑笑生所著,是我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白話世情小說,號稱宋代實際是明代社會的風俗畫。該書借宋事寫明實,史學家從歷史、文化等多個角度已有論證。筆者以萬歷本和崇禎本為藍本,對書中幾個主要女性人物具有明代典型性的服飾進行訓詁、考證、辨析和研究,從服飾的角度再一次驗證《金瓶梅》真實的時代背景,其女性服飾具有明代服飾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