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星 編輯/盧娜 圖/視覺中國
“我變禿了,也變強了。”這句出自熱血漫畫《一拳超人》的臺詞如今成了年輕人用來自嘲的金句。比起現代生活中其他“隱形”的苦惱,脫發的痛苦實在是顯眼得不容忽視,甚至連“令人頭禿”也成了用以形容心情的流行語。越來越多的人飽受脫發困擾,各類防脫洗發水、生發液、假發片的銷量居高不下,儼然已經成為新一代的消費痛點。
為什么有些人年紀輕輕就“禿”了?掉發等于脫發嗎?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頭發,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脫發,這一本該由中老年人操心的問題,如今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苦惱來源。“令人頭禿”這個詞不僅僅是描述一種主觀的感受,也是在描述一種客觀的狀態。防脫洗發水、生發液、護發帽、高端吹風機、植發廣告如今隨處可見,各種社交平臺上關于治療頭禿和生發護發經驗的帖子往往流量奇高,可謂直擊當代人消費痛點。知名的老牌防脫洗發水甚至順應這股年輕化的潮流,為一向樸素的品牌打造了全新的動漫人物形象,不難看出防脫洗發水的主力消費人群已悄然從中年人向青壯年轉變。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年紀輕輕就“禿”了?在厘清脫發的類型和原理之前,我們有必要澄清幾個長久存在的關于脫發的誤區,其中最容易令人誤解的就是脫發的判斷標準。
事實上,脫發分為生理性脫發與病理性脫發。我們的頭發存在自己的生長周期,包括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并且終生不斷重復這一循環。一般而言,一天內掉發在100根之內都算在正常的生理性脫發范圍之內,掉的都是處于退行期和休止期的頭發,相當于我們“衰老”的頭發自然凋亡,屬于正常的代謝現象,無須擔心。而掉發量如果超過每天100根,或者存在發干變得細軟、頭皮瘙癢油膩、整體發量減少或者頭部特定位置頭發減少等狀況,就需要考慮是否存在病理性脫發。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則有必要去醫院做正規檢查,避免耽誤治療。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數算每天掉落的頭發實在有些繁瑣不便,醫生通常建議可以用一個“拉發測試”來判斷自己是否存在脫發的危險。這個測試操作起來非常簡單,用食指和拇指從發根處捏住一縷頭發(大約50~60根發絲),輕輕向外捋,正常情況下捋下來的發絲不超過十分之一,即扯掉的頭發不能超過6根,便說明這是正常的掉發而非脫發,如果幾次測試下來都超過6根,那么就存在脫發的嫌疑。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測試最好在洗頭后的第三天左右進行,得出的結果較為準確。
染燙會導致脫發也是一個誤區。染燙確實可能影響發干的健康,造成發干暫時受損,存在短期內大量脫發的情況。實際上,“制造”脫發的不是毛干,而是毛囊。只要染燙的操作沒有傷及毛囊,那么在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之后,新的毛干就會長出來,并不會造成持續的病理性的脫發。當然,頻繁染燙對毛干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為了頭發的健康著想,染燙仍需適度。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每天洗頭會加劇脫發。然而正如前文所說,頭發的生長完全取決于毛囊,每天洗頭對于毛囊健康來說影響不大。鑒于毛囊健康生長需要清潔的環境,從這點來說,每天洗頭保持頭皮的清潔,或許更加有利于毛囊在干凈的環境中進行頭發生長周期的循環。
在破除了上述迷思之后,讓我們言歸正傳,說說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了脫發的“新苦主”。簡而言之,毛發的生長取決于三個主要因素:營養、神經內分泌和自身免疫。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節奏本身就是對這三大因素的嚴峻挑戰:長期不健康、不均衡的飲食造成毛囊營養供給不足;高脂、高糖、高鹽的飲食已經被科學家論證會極大提高脫發的風險,素食主義和節食減肥造成的蛋白質供應不足也同樣會加劇脫發;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長期處于沮喪抑郁的狀態都會造成神經內分泌失調和自身免疫能力的下降,這時非常容易引發病理性脫發,斑禿的發病原因很可能就與壓力相關。根據臨床數據來看,甲狀腺功能異常和特異性過敏等原因都會造成脫發,而脫發類型中最為常見的脂溢性脫發實際就是雄激素性脫發,跟異常的雄激素水平息息相關。


脫發類型中最為常見的脂溢性脫發跟異常的雄激素水平息息相關圖/《隱秘的角落》劇照

相信每個“禿頭”人士都不會對DHT(二氫睪酮)感到陌生。醫學界目前公認DHT是造成雄激素性脫發的“元兇”,而雄激素性脫發(簡稱“雄脫”)又是最主要的一種脫發類型,占所有脫發類型的90%以上。這是人體內一種主要的雄激素,主要由腎上腺和睪丸產生,它在進入循環血液后,大部分與血漿中的性激素結合蛋白結合,小部分處于游離態。當它與毛囊受體結合后,會抑制毛發的生長,引起終毛向毫毛轉變,最終造成脫發。
更為具體的原理就要從毛囊的結構和毛發的生長周期說起。毛囊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毛乳頭,毛基質和毛球。毛乳頭位于真皮層中,主要是血管和結締組織。毛基質位于上皮,包裹著毛乳頭,這部分中含有毛細胞,參與形成毛發和指甲。外層是含有多種干細胞的毛球,它為整個毛囊供應新的細胞,促進傷口愈合。生長期內的毛發生長活躍,毛球和毛乳頭變大,毛球細胞快速增殖,毛干和內根鞘細胞分化,持續時間為2年或更長,成人大約 80%~90% 的毛發都處于生長期。在退行期內,毛干停止生長,毛乳頭向上縮小并且停止活動,毛球細胞凋亡,毛囊快速退化,這段時間會持續幾周,小于 1% 的毛囊處于退行期。而在休止期(靜止期)內,毛囊處于休眠狀態,這段時間大約持續2個月,10%~20% 的頭皮毛囊處于休止期,但毛囊在這個階段并不是完全靜止的,一些重要的調控因子會影響毛囊向下一階段生長期的轉變過程,此時毛囊仍會接受內外部的調控信號。如果生長期縮短,而休止期毛囊數量增加,就極有可能出現臨床脫發癥狀。而DHT會在休止期大肆攻擊毛囊細胞,與毛囊受體相結合,抑制毛囊進入下一輪的生長期,從而導致毛細胞無法順利增殖與分化。
二氫睪酮的“幫兇”叫做5α還原酶,正是這種酶不斷將睪酮轉換成活性更強的雙氫睪酮,加大了DHT對于毛囊的攻擊力度。由于睪酮是形成男性特征的重要激素之一,對男性的身體構造而言至關重要,無法對睪酮進行定點清除,因此目前醫學界主要考慮通過抑制5α還原酶來治療雄脫。5α還原酶分為兩種類型:Ⅰ型酶主要存在于肝臟、皮膚、皮脂腺、睪丸和多數毛囊中;Ⅱ型酶存在于男性胎兒、包皮、胡須、前列腺和頭發毛囊中,因此Ⅱ型酶是治療雄脫的主要打擊目標。非那雄胺作為防脫界的“老大哥”,就是一種專門針對Ⅱ型5α還原酶的抑制劑,二十多年來一直穩居脫發治療口服藥的銷售榜首。
除了最為常見的雄激素性脫發之外,斑禿是病理性脫發的第二大類型。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發現頭上有一塊或者幾塊邊界清晰、圓形斑狀脫發或者卵圓形斑狀脫發,民間俗稱“鬼剃頭”。這是一種非瘢痕性脫發,目前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可能涉及到遺傳因素、自身免疫、過敏和神經精神因素。斑禿會出現在所有性別、種族和年齡人群之中。
還有一種女性獨有的脫發類型,即產后脫發。產后脫發往往不會在妊娠后立刻出現,而是常見于產后數個月內。表現為頭發由黑變黃,從前額發際線處開始脫落逐漸發展到兩鬢與頭頂,發際線后移,最后整個頭皮的頭發變得稀疏、枯黃。這主要是因為分娩后體內的激素水平驟降,對毛囊周期的抑制作用消失,大量原本停留在生長期的毛囊突然進入退行期和休止期。如果沒有造成器質性病變,一旦激素水平穩定,脫發就可以恢復正常。
最后一種常見的脫發類型是營養代謝性脫發,通常是因為蛋白質攝入不足造成虛弱、疲勞、脫發等情況,常見于營養不良患者、素食主義者與過度節食減肥者。
要科學、正確地防治脫發,首先必須搞清楚我們碰上的是哪種脫發類型。最常見的病理性脫發就是雄激素性脫發,又被稱為脂溢性脫發、普通性脫發、遺傳性脫發等,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多基因隱形遺傳疾病。患病成因與遺傳因素和雄激素相關。這類脫發有幾個典型特征:一是頭發逐漸細軟、頭皮油膩,男性的發際線逐漸后退,呈現M型、O型或者倒U型的光禿,女性則會發縫逐漸變寬,頭發稀疏;二是有家族遺傳脫發史;三是頭皮屑增多、頭皮明顯瘙癢。如果符合兩項及以上特征,就要考慮是否是雄脫。根據國內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雄脫患者有家族遺傳史的占53.3%~63.9%,父系明顯高于母系。在我國,男性患病率大約為 21.3%,女性大約為6%,這是一種進行性加重的脫發類型,不及時治療病情會逐步加重。
目前醫學上認可的治療雄脫的方法包括ATP鉀離子通道開放劑、5α還原酶抑制劑與植發。其中鉀離子通道開放劑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刺激毛囊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促進毛囊血液循環,加速毛發生長,大家耳熟能詳的米諾地爾就是這類治療的代表藥品。5α還原酶抑制劑通過抑制5α還原酶的活性來減少DHT的生成,代表藥品是非那雄胺片。不過由于男女生理構造的差異,非那雄胺片僅限于男性使用。女性可以使用西咪替丁、安體舒通、螺內酯、氟他胺或醋酸環丙孕酮等抗雄激素藥物來替代。這類藥物的原理都是通過抑制睪酮及其代謝產物二氫睪酮的生成,從而減少睪酮水平,減少毛囊的萎縮與退化。
無論是鉀離子通道開放劑還是5α還原酶抑制劑,都屬于藥物治療的范疇,大多數情況下只在脫發的早期有用,并且需要長期堅持,甚至終身用藥,否則可能會復發。而植發主要是提取人體后枕部的健康毛囊移植到脫發區域,促進脫發區域的毛發再生,這種方法適合于脫發的中后期,此時藥物治療效果已經相當有限。
而針對斑禿,目前醫學上常用糖皮質激素、復方甘草酸苷、米諾地爾或局部免疫療法等治療此類脫發。從醫學觀察來看,斑禿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有自愈的可能,但也有復發風險,如果長期未能自愈,有必要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產后脫發大多與母體內激素的急劇變化有關,而哺乳期的女性不能隨意用藥,需要謹遵醫囑進行個性化給藥,通常在激素水平穩定后,脫發的情況會有所好轉。
營養性脫發相對來說最好治療,補充足夠的營養,恢復均衡飲食,攝入足量的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都有助于改善脫發情況。
至于當代青年最關心的熬夜導致脫發的問題,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單純熬夜造成的脫發,那么堅持規律作息、適度鍛煉、均衡飲食一段時間可以看到頭發狀況的明顯好轉。然而大部分被大家誤解為熬夜造成的“頭禿”實際上都是雄脫的表現,這種情況下再貴的洗發水和生發液都拯救不了我們越來越珍貴的頭發,及時就醫進行針對性治療才是告別“頭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