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伶 楊嘉寧
我渴望能夠與山水融為一體。
——題記
清晨,地平線隱隱約約映襯著那一輪圓日,我踏上出發的路程。人聲鼎沸處,推著早餐車的商販們高聲吆喝著:“麻團麻團,一元一個!”香味兒直鉆人鼻子,勾著路過的人們駐足,或看上兩眼,或買上三五個,人世間的煙火味蘊含在這一幀幀畫面里。
我隨著人流進入車站,買了一張時間最近的車票,在上車前,我不知道自己將要前往哪里,或許是燈火通明的大城市;或許是飄蕩著小船溫溫柔柔的水鄉;抑或許是……“檢票!排好隊伍,檢票上車!”售票員站在隊伍前端,扯著嗓子喊。不知過了多久,終于輪到我,我把票遞給那個女人,尋了個窗邊的座位坐下。大巴車晃晃悠悠地出發,可能是因為年歲太長,時不時發出嘎吱嘎吱的器械磨蹭發出的聲音,我瞇上眼睛,在這聲音的伴隨下,睡著了。
也不知過去了多少時間,當我清醒過來時,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片綠,像闖入了一片綠色的海,一直叫囂著的心仿佛得到了一絲慰藉。大巴車在路邊停了下來,“四面山到了,有沒有要下車的?”我站起身來,快步走下車。抬眼望去,四周的山仿佛連接到了一起,層層疊疊,峰峰相連,山山相依,許是因為昨晚才下過雨,翠綠的山巒間又折射出一點晶瑩,在陽光下閃爍著七彩的光芒,深呼一口氣,把郁結在心中的那點子煩躁輕輕吐出,不遠處的高山上流下一道溪流,清澈見底,我慢慢走上前去,用手指輕輕掀起一道水波,溪底的小魚兒受了驚嚇,搖動著尾巴向前游去,“哈哈。”我笑出聲來,壓在心上的大石不知何時已經卸去了,感受著這一刻的靜謐。
沿著溪流往前走,涓涓細流逐漸匯成了一個湖泊,旁邊立著一塊兒巖黃色大石頭,上面刻著“龍潭湖”三字,湖水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祖母綠寶石,波光粼粼。岸邊停著幾艘游船,船家熱情地招呼我,“妹妹,來體驗一下嗎?”語氣高昂活力,不禁感染到我。坐上船,船家劃動著船槳,小船隨波漂蕩,同船的小孩子拿著新買的水槍向著遠處滋水,棉花般輕柔的云朵倒映在水中,不知是水動,還是云動,天上的云竟跟著兩旁的山一起向前走著,一時讓我想起“猴子撈月”的故事。船家劃著槳,悠悠地講著龍潭湖的由來。
傳說,在20 世紀30 年代,一天半夜,一輪月亮高高地懸掛在半山腰,銀白色的月光灑落,四面山澗朦朧可見,不知為何,本應隨著夜幕的降臨逐漸涼爽起來的村莊,那天卻格外炎熱,山上的人們想開窗透風,咦,誰承想竟怎么也打不開。過了一會兒,“嗙——”的一聲響起,振聾發聵,灰塵濺起,將月光遮掩起來,整個山澗一片昏暗,地面隨之震動起來,“山體滑坡啦!”有村民喊著,大量的泥沙石塊滑落,地面隨著山體滑落的方向,裂出一條巨縫,縱橫約700 米,深約100 米,隨山體滑落的泥沙將這個裂谷填平,小溪無處可去,堵塞匯聚成眼前這個湖泊,本坐落在山上的廟宇沉入水底,有人說,在這個廟宇的墻上,盤踞著一條巨龍,活靈活現,仿佛真實存在著,隨著人們的口口相傳,這個廟宇成了傳說中的水下龍宮,由此得名“龍潭湖”。在船家的緩緩講述中,抵達了此次游船的目的地——臥龍溝。臥龍溝坐落在兩山之間,兩邊高樹聳立,猴子們在樹上竄來竄去,充滿原始氣息,粗略數一數,竟有上百只猴子,山谷間時而響起猴子們爭奪食物的叫聲,山谷上方只開一方小口,僅留一線。我沿著山谷向前走去,拾級而上,看見鑿刻在巖壁上的龍,騰云駕霧,威風凜凜,仿佛將要騰云而去,猶如直登蒼穹,呼作“云龍”,繼續向前,又看見水龍、盤龍、臥龍、噴水龍,各自盤踞在一方,似在無聲守護著這份美好景色。夜色降臨,我不得不離開,我將心靈存放在這一處,只將軀殼帶回喧囂的城市,湖水激蕩,仿佛在挽留我,我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往后還將來這再細細品味這一山一水、一樹一木。
四面山水仿佛是鬧市中的一處心靈寄托,遇見它,于這山水之間品一份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