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珊
馬爾庫塞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對社會的批判對當下各國的發展都有借鑒價值。《單向度的人》是馬爾庫塞的經典著作之一,本書以發達工業社會為依托,詳細地分析了社會現狀,指出造成異化的原因——科技異化,在科技異化下人的具體狀態——單向度,并試圖通過多途徑解放人,讓這個停頓的社會轉化為自由的社會。人與動物不同,人不僅是一種自然的存在,也是一種超越的存在,判斷二者之間的區別,就是生活與生存的區別。對于生活,人的內在自由淪喪,即所謂的物役性,具體變現為生理、心理、倫理上的壓抑,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倫理生活上并未獲得真正的滿足。人的美好生活的實現,是建立在人自身關系實現和諧的基礎上的。人自身未獲得真正的解放,是無法訴求美好生活的實現的。
二戰結束后,發達工業社會普遍推行福利政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在技術理性的控制下,人并未獲得真正的幸福。以西方發達工業社會為例,馬爾庫塞對現存社會進行了批判,指出當前的社會就是一個單向度的社會。在生理層面對人進行壓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生活領域的壓抑。“人們好像是為了他們的商品而生活,他們把汽車、高清晰度錄像機、兩層雙向寬敞陽臺住宅、廚房設備作為他們生活的靈魂。”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和物質享受外,也成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在經濟匱乏的年代,人們進行必要的勞動來克服貧困給自身帶來的壓制,在這樣的時代,貧困尤其是物質上的匱乏已經不再是人們的主要矛盾,人們更多的是對精神方面的訴求。虛假需求就是額外壓抑,在“虛假需求”的操控下,大量的需求產生大量的生產,生產出來的商品在滿足人的“虛假需求”的同時,也成為統治人的工具,讓人失去了自由。人的需求也從原有的真實的內在需求轉化為無意識的虛假需求。表面上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享受著同樣的物質生活,但是這只是統治階級控制人的外在假象,并未真正改變人受控制的本質。
馬爾庫塞認為,外在的控制力量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并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方方面面,可以說已牢牢地牽制住人,當人們做出與整個社會格局、與其他人不同的行為與舉動時,都會顯得格格不入,這不是人自身的問題,是整個社會心理在每個個體身上的映射,現存社會的運作模式深深地影響著人的實際生活,并使人朝扭曲的方向發展。人的單向度還體現在心理層面上人的壓抑,具體表現就是具有操作性質的語言。在日常生活領域,人們使用的語言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能展現生活的豐富性,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表達,但是在特定的語言背景下,人們日常語言所使用的豐富內涵的概念,被操作性語言所代替,概念的內涵被統一的語言模式所消化,人們逐漸淡化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內在多重意義,只是簡單機械地陳述詞匯,同時,政治語言也喪失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批判性與否定性,完全轉化為統治階級所期望的單向度語言,利于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馬爾庫塞認為,統一化的語言是人單向度思想的表現形式,思想和心理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心理是思想的基礎,思想決定心理,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單向度的思想必然對人的心理構成影響,構成人心理層面的壓抑。
“人是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統一體,人的本質更在于作為精神生命之核心的倫理價值的追求。”即人之所以為人,還體現在人本質的倫理。人倫理性的失衡體現在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在單向度社會里,人是組成部分之一。單向度的人是失去的主體,內在的物質和精神訴求都受社會制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失去了應有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具體表現在高層文化的流俗。日常思維方式引發的行為方式的同質化,也讓人在心理層面處于壓抑狀態。馬爾庫塞認為,超越性是社會保持內在張力的屬性,就是保持自己的屬性,與現實保持距離。高層文化被技術理性操控,不再具有對立性,與現實保持一致。人們無法通過高層文化表達自身的內心訴求,持有與現實之間應有的距離,無法在高層文化中找到精神的棲息地,必然會造成心理上的壓抑,消費異化實質上是科技異化下操控、壓抑人的手段之一,也是單向度社會下人的異化表現之一,人失去與真實需求的聯系,不能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被資本家操縱下的消費主義所吞噬。商品變成人的主人,人的生存價值靠商品來確認,人不再為自我而活,而變成為商品而活。這種人與自然分離的價值觀,就是人與自然關系上的倫理缺失。
科學技術的發展伴隨著技術異化的加劇,即“資本主義進步的法則寓于這樣一個等式:技術進步=社會財富的增長(社會生產總值的增長)=奴役的加強”。
科學技術本身是中立性的,不具有任何階級色彩,應是助推社會發展的動力。科學技術的中立性并不是自身能夠控制的,科學技術的屬性是單純的改造世界的工具,但是在其使用的過程中,它失去了中立性,它無法控制自身如何被使用,在被使用的過程中,自然就成為政治統治階級的工具。在單向度社會的推動下,科學技術變成一種新的意識形態。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服務。在統治階級的操作主義原則之下,已經變成支配和控制人的一種統治工具,變成與人發展背道而馳的異己力量。
科學技術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它是在被使用的過程中賦予了其意義。在社會現實中,人對人的統治都是聯合技術理性,并帶有一種歷史連續性,技術統治的合理性同化一切反對派的出現,使人自覺地成為被控制的對象,成為被同化的社會的一部分。具體表現為人的真實需求被虛假需求替代,虛假需求通過廣告、宣傳等手段強加給個人,讓人誤以為這種需求是人的真實需求。另外,統治階級把科學技術當作政治工具來使用,實質上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是對立階級,這種控制方式是以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為前提的,帶有合理性的特征。額外需要注明的是,我們這里所闡述的合理性,是有別于我們日常所說的合理性,它是從社會批判的視角出發的,是對單向度社會形成原因的闡釋,實質上是對社會不合理狀態的假象解讀。
馬爾庫塞指出,科技異化是造成單向度社會的原因,要實現單向度社會向自由社會的轉換,改變人類現有的生存狀態,就要實現技術的改變。馬爾庫塞的新科技理論帶有烏托邦色彩,新科技審美路徑的參與并不能解決單向度社會存在的真正問題,但是它卻能給予我們啟示,就是在我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中,一定要重視文化的作用,應充分發揮文化的積極作用。
在馬爾庫塞看來,技術與藝術是同一種東西,隨著人類勞動分工的細化而被區分。具體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藝術性
藝術是對現實的超越,并以自身的表達形式呈現外在的世界,它既來源于現實,又超越于現實。同時,藝術也是一種審美形式的表達。我們暫且把科學技術異化時的狀態稱之為舊科技,舊科技是喪失否定性的,藝術會對舊科技進行矯正,讓其本身具有的否定性與批判性復原。藝術的審美形式不受現實的壓抑,就是對現實的一種沖破。
2.自由性
“發達工業社會的顯著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新科技的作用之一就是恢復高層文化的否定性,還原高層文化的本質,讓其獲得解放。馬爾庫塞認為,這種藝術解放的路徑不在于其內容,而在于其審美表達方式。在馬爾庫塞看來,要想改變現狀,我們還需要喚醒革命的主體,藝術的改造讓人獲得了新感性,能夠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沖破技術合理性給予人的壓抑,“新感性,表現著生命本能對攻擊性和罪惡的超升,它將在社會范圍內,孕育出充滿生命的需求”。讓人類追求自己的真正幸福,從原有的精神禁錮中解放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由的重新獲得。
馬爾庫塞通過對發達工業社會人與自身關系的分析,認為人與自身由全面發展走向單向度發展,人與社會由和諧走向對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科技異化。科技異化讓人享受著充足的物質生活,但卻把人變成沒有判斷力和否定性的單向度的人,科技異化的程度越深,人的異化程度越嚴重。新科技就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還原科學技術本來的藝術性,讓科學技術與美學相結合并形成新技術。舊科技向新科技轉化的過程,可以讓科學技術真正實現其社會價值,造福于人類。同時,在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實現人自身自由、健康的發展。因為“在反對一切對生產力的盲目崇拜,和反對一切借客觀條件(它們仍然是統治人的條件)對個體繼續奴役的斗爭中,藝術代表著所有革命的終極目標:個體的自由和幸福”。藝術本身具有抵抗壓抑、扭曲的功能,可以成為轉變科學技術的新手段。除了實現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外,還要讓其具有人文向度,就是科學技術本身應該具有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在滿足大眾的需求及不破壞大眾利益的前提下,以為人類服務為中心,創造更好的條件。
馬爾庫塞以科技異化為切入點,在《單向度的人》中對人的異化狀態進行了詳細的剖析,試圖通過對科學技術的重構,找到人自身和諧的路徑,但是在馬爾庫塞的闡述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成分,但是這并不妨礙其具有的借鑒價值。
我們應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推進社會進步的作用,而不要使其成為社會發展路上的絆腳石。以馬爾庫塞的科技異化理論為鑒,確立“以人為本”的科技觀很重要。在科技發展中,正確的科技倫理導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技觀。作為科學技術的主體,人自身也需要持有人文精神,因為科技發展的最終邏輯歸宿是解放人類。因此,應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規范科技發展的人文導向。
我們要避免走上犧牲他人利益的發展道路,避免引發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倫理危機,所以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消費理念。隨著消費方式的多樣化,出現了虛假需求代替真實需求的現象,如過度消費、虛榮消費等。過度消費主要體現在瘋狂購物上,這種消費同樣會產生很多不良后果,也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傷害。為了規避這些不良消費方式的出現,我們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綠色消費理念,以人的真實需求出發,改變原有不良的消費習慣,讓個人的整體消費變得更加合理,如馬爾庫塞提出的協調好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消費比例,健康的消費理念也能讓人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馬爾庫塞科技異化的思想告誡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一維化,否則會對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構成威脅。時刻都應堅持以“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避免資本推動的盲目發展,資本的運作離不開自然資源的支持,但不能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馬爾庫塞對發達工業社會的批判,實質上是對資本的批判。馬爾庫塞倡導要擺脫資本邏輯對科學技術異化的作用,人道地對待自然,和諧處理資本與自然的關系。我們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超越資本的限制,改變以自然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出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兩難困境,從新的路徑推進人類文明的進程,推進生態文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