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川



編者的話:“其實每一個專業導演都渴望嘗試,這是天性?!睆摹洞竺魍醭?566)(圖①)《人間正道是滄?!返健遁斱A》《庭外》(圖②),從歷史、戰爭到商戰、懸疑等題材,已過耳順之年的導演張黎一次次走出“舒適區”,不給自己設限。近日張黎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分享了他對影視行業發展的看法:“寒冬就是行業現狀,與其想著寒冬何時過去,不如提高自己的御寒能力”。
“鏡頭就像是單詞”
環球時報:《庭外》系列劇由您跟黃偉導演分別執導《盲區》和《落水者》,兩篇章圍繞同一樁離奇死亡案件,展開雙線敘事。會擔心導演的不同風格讓觀眾產生割裂感嗎?是否為了前后銜接順暢進行相應的溝通和鏡頭語言設計?
張黎:在最早劇本策劃階段,我們就針對人物特質進行溝通,因為很多場戲的內容前后勾連比較緊,所以對主要演員的氣質、臺詞,甚至是景別我們都進行了討論。但在鏡頭設置方面的討論反而不太多,因為我們都是攝像出身,在自己的專業方面沒有太多認知上的差距,都屬于“免檢產品”。
鏡頭就像是單詞,在有一定詞匯量的基礎上,如何靠你的修辭方式讓它來完成敘事、表情、渲染等是最重要的。從目前的成片來看,差別是有的,但每一段故事有自己的使命,只要故事講得好,相信觀眾不會有割裂的感覺。
環球時報:演繹真實案例會對影視作品的藝術加工造成一定限制嗎?
張黎:編劇指紋老師的文字非常老辣、細膩,極其專業,劇本不是流水賬,不僅僅是把他所看所想的碼出來而已,我們現在看見的“真實”實際上是他選擇后的創造,是充滿戲劇性的真實。他的4擇和加工經過高度的藝術處希,在此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內容具有虛構和編造所不具備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為下一階段二度創作的工作人員包括導演、演員,都提供極大的價值。
環球時報:《庭外》系列劇雙線并行的形式在敘事方面有哪些優勢?這類敘述形式是否會對觀眾造成觀看門檻?
張黎:《庭外》有它的特殊性,由《盲區》和《落水者》兩部分構成AB面,實際上也是“支”和“干”的關系。《盲區》6集的結構相對較短,無論從情節的邏輯把控還是拍攝手段的使用來說,我都比較有把握。在有了《落水者》 這個“干”以后,相對來說《盲區》發揮的自由度會更大一些。
雙時空、多時空其實會給觀眾更加直觀的感受。用閃回和倒敘來舉例,多時空最大的功能是可以在有限時長內表達人物內心的復雜情緒,在單位時間內信息量更大,所以比順時空敘事的內容更豐富,效率也更高。
“特別怕別人說我有個人風格”
環球時報:如何看待影視作品對反面人物的塑造不再拘于表面,而是越來越深入探討人性這一變化?
張黎:在當下信息多元化時代,每個人所接收信息的廣度、深度和數量都有極大的擴展和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過于單線條、表面化的情節套路,甚至一些套話越來越不好用了。在我看來,無論是從觀眾還是制作者的角度來說,他們都需要更加細致、讓人有刺痛感的各種角色和好作品,直擊內心深處。
環球時報:您早期的作品大多為歷史劇、戰爭劇,近年來也嘗試商戰、玄幻、懸疑等更多題材,這次選擇《庭外》是基于什么考量?
張黎:我們整個創作團隊都有想要嘗試新題材的愿望。其實到了我這個歲數,特別怕別人說我有個人風格了,對我來說這話其實挺“罵人”的,有自己的風格可能也就意味著固化,其實每一個專業辱演都渴望嘗試,這是天性。
環球時報:會擔心被定型而刻意挑選反差較大的作品嗎?
張黎:說“挑選”有點太奢侈了。當下影視行業中資本的話語權很大,導演挑選的余地越來越小一不只是挑選題材,甚至原來一些導演的基本權力也在慢慢被稀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接觸不同題材的機會,本身也有能力的話,何不多做嘗試呢?
“兩集定律”爭論很多
環球時報:“兩集定律”—直是影視行業的熱議話題6有人覺得需要前期鋪墊,而有些人更喜歡強沖擊劇情,您怎么看?
張黎:其實這個問題是無解的,還是要看整個作品是強情節還是強人物。如果是強情節就會出現線頭偏多、篇幅偏少、節奏偏快這類問題,能不能做到一以貫之,需要好好設計;強人物就意味著“兩集定律”失效,棄劇的多,這也是個難題。從非專業角度來說,只要有流量,“半集定律”“八集定律”都不存在。
我跟很多導演在后期時經常聊到,現在很難從籌備初期就定下拍攝基滴,我們自己針對“兩集定律”也爭論得非常厲害,從劇本階段就開始,因為外部因素對作品的影響太多。當年我拍過的一個片子請電視臺負責購片的團隊來看片,他們提出意見后我們重新剪輯、配音,做完后這個電視臺突然不要片子了。后來另外一個臺也提出他們自己的要求,我們修改后還是沒要最后我們就跟投資方說能不能根據已確定的購片方意見再去修改,最后反而是真正購片的電視臺沒有提太多要求。所以有時候不是創作人員的定力如何,其中的事情非常復雜,跟真正決策的人關系很大,跟數據關系很大。
環球時報:有人說影視行業遇到暫時的寒冬有利于行業凈化,您如何判斷?
張黎:寒冬就是現實,只是我們怎么去熬到春暖花開而已。還是那句話,與其熬不如去提高御寒能力,這也是變相推動著我們去提高業務能力。
環球時報:國內外在影視制作方面有哪些差異或差距?
張黎:單純從拍攝技術手段來說”,曾經有幾年我們基本達到跟國外持平的狀態,包括在一些手法的使用上也很接近,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幾年由于疫情等原因國內影視制作的發展也相對緩慢。
環球時報:近期籌備的作品?
張黎:目前正在做一個諜戰劇,是王小槍老師的劇本,劇情充滿懸疑,預計年內開機▲
環球時報2022-08-06